武威城北15公里的凉州区永昌镇,是元代永昌路治所永昌府所在地。经过750年的风雨沧桑,目前永昌府古城仅存几米长的残垣断壁。通过研究历史资料,采访当地耆老,绘制示意图,我们可以再现永昌府古城的宏伟风貌。
永昌府城遗址
一、从宋代西凉府到元代永昌路的变迁
在《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地理志·沿革》中记述了从宋代至元代,由西凉府变迁为永昌路的过程。
宋太祖(赵匡胤)至道二年(996),以殿直丁惟清知西凉府事,领县五: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嘉麟,时又名凉州为西凉府矣。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西凉隶陕西路。真宗咸平四年(1001),李继迁(西夏国建立者)陷西凉,知府丁惟清死之。帝以西凉六谷首领潘罗支为朔方节度。罗支会六谷番部战城下,继迁败死,西凉平。仁宗明道四年(1035),夏元昊取银、夏、凉、肃、沙、瓜等地,西凉不入中国职方者,几二百年。
元兴灭夏,仍旧号。太宗命皇子阔端领之。顺帝至正四年(1344),以城北三十里立永昌王,为永昌路,设宣慰使司,降府为州而隶焉。
北宋年间,凉州又称西凉府,996年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丁惟清为西凉府知府。1001年,西夏李继迁攻占西凉府,丁惟清殉国。后六谷吐蕃部首领潘罗支收复西凉府,李继迁兵败而亡。1035年,西夏李元昊攻占西凉府,自此西夏占据凉州接近200年。
上述资料中,“顺帝至正四年(1344)”的记述是不准确的。
宋宝庆二年(1226)秋,成吉思汗发兵攻取西凉府,西凉州为蒙古所有。元太宗(窝阔台)十三年(1242),太宗命皇子阔端“开府西凉”,镇守西夏故地。
元宪宗(蒙哥)三年(1253),阔端去世,由其三子只必帖木儿继承父位,镇守西凉。《逊都思氏世勋碑》记载只必帖木儿直承阔端“嗣镇河西”。
当时西凉府经过长期战乱,已是一座残破不堪、荒凉凄惨的空城。于是,只必帖木儿便看中城北清溪遍野、水草丰美的今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地界,开始在此筑新城,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建成。元世祖赐名“永昌府”,从此,永昌地名开始沿袭至今。
在《元史·卷七·本纪第七·世祖四 》中记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
永昌府城图
二、修筑永昌新城的缘由
史料记载,蒙古占领凉州是和平占领,西夏守军投降,凉州城并未遭受破坏,那么凉州城为何会变成“一座残破不堪、荒凉凄惨的空城”呢?
原来这是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大战。《元代河西诸王初考》一文指出:1259年蒙哥汗死后,蒙古贵族围绕汗位之争发生分裂。只必帖木儿在河西的封地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在阿里不哥的将领蓝答儿、浑都海蹂躏下,河西人户大量逃散,只必帖木儿“辎重皆空,就食秦雍”,损失十分惨重。
三、从元代永昌路到当代永昌镇的变迁
到了至元十年(1273)秋,元朝为了加强其统治,设置了地方行政机关永昌路,《元史·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记载:“省西凉府入永昌路”。从此,元朝在武威的统治中心,由西凉府转移到了永昌府,永昌府成了当时凉州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元史·志·卷十三·地理志三》载“永昌路,(下)唐凉州。宋初为西凉府,景德中陷入西夏。元初仍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1278),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焉。”史家一般认为“至元十五年(1278)”有误,应当为“至元十年(1273)”。
直至元亡明兴,1376年凉州设置为凉州卫,凉州城重归于中心地位。《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地理志·沿革》中记述:“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定河西,元凉国公搭搭乃北遁。胜视凉境空,以兰州等卫官军守御之。九年(1376),始置卫,立前、后、左、右、中五所。”
而大元故路永昌府,降格为“永昌堡”,成为拱卫凉州卫北方的重要堡垒。到了清代,“永昌堡”的军事功能逐渐弱化,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永昌镇。
《五凉全志·武威县志·地理志·古迹》记载:“永昌路,城北三十里。元置。今永昌堡。有《高昌王碑》,巎巎书。”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所著《藏传佛教寺院考古》载:“永昌路城,明清置永昌堡,现名永昌镇,镇内王宫城址近代犹存,城南2公里石碑沟,有火州畏元儿(高昌回鹘)君臣墓葬,墓冢已不显露”。
四、永昌府古城的历史再现
那么大元故路永昌府到底是怎样一座城池呢?
据当地耆老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元代永昌府城垣基本保存完好,城墙用黄土夯成,残高约5米,厚4米,非常坚固。但目前,只剩下几米长的残垣断壁,隐没在农户的院落之中。为了保护这一遗迹,永昌镇加装了围栏。
永昌府城的原貌,据耆老回忆“古城南北二里,东西一里半,城周七里,坐北向南,开南门一座,城南门额嵌有砖雕‘大元故路’四个大字”“古城东有碉楼墩,西有皇姑墩,北为月墩,南为府城隍庙。文化广场应该是古城的中心,正钦宫等官署应该建在那里。”
2021年,永昌镇组织工作人员绘制了永昌府古城示意图,永昌镇文化站站长王鹏通过采访刘沛村十组的村民仇玉山、仇润山,九组的村民于生,手绘出了“永昌府古城示意图”,标注出了莲花池、月牙墩、城隍庙、吉祥寺、义学、寄故寺、龙王庙、关帝庙、娘娘庙、皇姑墩、吊楼墩等建筑位置,绘制出了永昌府古城的轮廓。
这一份手绘图,体现了政府对于挖掘永昌古城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视,是王鹏等热心文化旅游事业的人士的心血结晶,也是研究大元故路永昌府的珍贵资料。(文章来源于甘肃网)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