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有问题的不是18A、14A,而是Intel!

2025年Q2财报让英特尔先进制程成为焦点,外媒对于Intel 18A先进制程的质疑和传言接踵而至,甚至有传言,英特尔会放弃Intel 14A先进制程的研发与投入。

背面供电(PowerVia)和全环绕栅极(RibbonFET)技术

Intel A 系列命名代表 Angstrom(埃),是一个长度单位,18A 相当于 1.8 纳米,而 14A 则是 1.4 纳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8A、14A只是营销名称,并不等同于半导体制程工艺。但是通过晶体管密度、功耗、性能等方面比对,Intel 18A的晶体管密度接近台积电的N3E(3nm)水平,略低于台积电 N2。凭借 RibbonFET(全环绕栅极)的静电控制能力和 PowerVia (背面供电)的供电优化,Intel 18A在功耗敏感场景(如 AI PC 和服务器)中表现更优。台积电 CEO 魏哲家承认,其 N3P(3nm)与 Intel 18A 相当,而 N2 需到 2025 年底量产才能全面超越。

如果Intel 18A实现了3nm制造工艺水平,绑在供电优化上表现出色,那么,对Intel 18A的质疑从何而来?为甚会有Intel会放弃14A的传言呢?

问题出在18A的产品良率上,目前传闻,18A的良率在10%~30%之间,虽然实际的产品良率可能会更高,但是肯定落后于台积电N3P(3nm)的60%;与此同时,有分析认为,Intel 18A尽管有RibbonFET、PowerVia等创新技术的加持,但其研发成本比台积电高出30%,这种 “为创新而创新” 的技术路线,本质上是对 IDM 模式下自我验证闭环的路径依赖。

这里说到了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自 1968 年成立以来,英特尔便一直采用这一模式,也就是自己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芯片。2021 年,Patrick Gelsinger回归之后,重点推出了IDM 2.0,投资超过1000 亿美元在美国、欧洲新建 6 座晶圆厂,其中俄亥俄州工厂群投资达 280 亿美元,堪称花光了Intel现金流;通过成立英特尔代工服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将产能向第三方开放,提供混合制造策略的代工服务,也就是关键产品(如 CPU)由IFS生产,非核心芯片(如 FPGA)可以采用台积电、三星代工,形成 “制造弹性”,其目标是以制造为杠杆,重塑Intel在技术领导力。

Intel俄亥俄州工厂群

从实际的执行结果来看,内部资源争夺已成为IDM 2.0战略执行的致命伤。2024 年,IFS产能的 70% 仍优先分配给 Intel x86 CPU 生产,导致为 AWS 代工的 AI Fabric 芯片交付周期长达 52 周,是台积电同类订单的 2 倍。与此同时,IFS要求代工客户分担 18A 工艺研发成本的 40%,并收取比台积电高 20% 的代工费,要求代工客户使用专为 x86 设计的 EDA 工具链,并拒绝为代工客户提供灵活产能分配,这种 “以自我为中心” 的服务模式,与台积电 “客户即上帝” 的代工业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理想丰满现实骨干就成为最后的结局,在IFS上的巨额亏损,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Patrick Gelsinger黯然出局。

IFS的难题,是新任CEO陈立武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IFS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良品率和技术上的问题,实则是管理上的问题,就是IFS的名字一样,如果Intel是压倒一切的核心,所谓良率的问题,技术的问题很难解决,30%英特尔员工,同时服务IFS和产品部门,这种设计、制造双重技术优势的加持,以为i是成就Intel辉煌的核心动力,但是时间长了,特别当技术不在领先的时候,其弱点也会暴露无疑,患得患失,推诿拖延就会成为风气。中国人说合久必分,如今,Intel应该就来到这样的时刻。

Intel新任CEO陈立武

但是拆分IFS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面临资产拆分、债务剥离、员工与合同的重组羁绊,如IFS 与英特尔其他部门共享全球晶圆厂、EUV 光刻机等核心资产(如俄亥俄州工厂群),需重新分配价值超 1000 亿美元的厂房和设备。其中,IFS 使用的 High NA EUV 光刻机尚未量产,其知识产权归属和技术授权条款仍需与 ASML 等供应商重新谈判等。与此同时,也会面临地缘政治与监管的双重枷锁,如IFS 获得美国商务部 78.65 亿美元 CHIPS 法案补贴,但附加条款限制其股权交易和技术出口。任何外部投资者持股超过 15% 需经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这直接阻碍了台积电、三星等潜在战略投资者的进入。IFS 在德国马格德堡工厂的建设依赖欧盟 35 亿欧元补贴,而该工厂若剥离可能触发欧盟对技术转移的限制。同时,马来西亚封装厂的撤资计划,也因当地政府施压而暂缓,进一步延缓了资产剥离进程。

有人说,陈立武自己也会面临选择的难题,按照其在代工业务上的专长,理应选择IFS;但是作为Intel CEO,陈立武舍得吗?

无论如何,IFS中的Intel是必须抛弃的,就如同壮士断腕才能求生。仅仅依靠裁员,并不能解决IFS的问题,陈立武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数码   三星   代工   英特尔   俄亥俄州   技术   工厂   栅极   产能   光刻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