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每日一练:第35周复盘:BOM替代料判断

PMC每日一练:第35周复盘:BOM替代料判断


大家好,我是古老师。今天我将发布2025年第35周PMC生产计划群的“每日一练”题目与答案。本次发布的资料包括每日练习题、对应的正确答案以及对相关考点的详细解析,旨在辅助大家的学习,并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本周的练习题目的方向为“BOM物料结构变换”专题,包语法糖、聚合函数、自定义函数、数组变形、堆叠等知识点。

周一:35-1 判断子件是否有替代 - 答案

知识点:

公式1:基于行号奇偶性MOD函数和优先级数值判断;

公式2:用GROUPBY统计父项+子项项次组合的出现次数,聚合函数运算速度快;

公式3:用判断函数IF检查优先级=1且(是首行或上一行优先级=3), 公式4:用COUNTIFS统计组合出现次数,MAP逐行判断

公式5:用SUMPRODUCT统计组合出现次数,MAP逐行判断

公式6:用FILTER筛选符合组合的行并计数

公式7:从子件名称提取基础型号进行判断

公式8:在Lambda内用数组运算实时计算组合出现次数

数组公式:

其他答案:

周二:35-2 子件可替代明细列表 - 答案

知识点:

公式1:用一维聚合函数GROUPBY进行函数ARRAYTOTEXT 合并显示;

公式2:用二维聚合函数PIVOTBY进行函数ARRAYTOTEXT 合并显示;省略了列字段参数(空)

公式3:综合运用:通过辅助符号"•"的连接(&)与文本函数的分开(TEXTBEFORE)结合查找位置函数(XMATCH)进行复杂判断,最后用映射函数(MAP)进行动态数组化。

数组公式:

其他答案:

周三:35-3 子件对应所有料包含可替代料 - 答案

知识点:

公式1:用一维聚合函数GROUPBY进行子件明细合并ARRAYTOTEXT,用文本函数MID取出前3位,再进行合并,当子件代码不规律的时候不可用;

公式2:思路同公式1,函数换成TEXTSPLIT进行分列后合并;

公式3:思路同公式1,函数换成TEXTBEFORE进行分列后合并;

公式4:思路同公式1;

公式5:二维聚合函数PIVOTBY进行二维聚合,再通过筛选判断组合进行条件筛选(FILTER+ISERROR);

公式6:向量化综合应用,用映射函数进行筛选判断;

数组公式:

其他答案:

周四:35-4 子件对应替代子件明细(分离主与次) - 答案

知识点:

公式1:正则表达式批量提取规则,再用聚合函数进行聚合,最后用文本判断进行数据筛选;

公式2:先用聚合函数进行聚合,用文本函数固定分离,筛选函数进行非空筛选判断;编码必需有规律

公式3:先用聚合函数进行聚合,用文本函数进行符号分离,对子件编码结构要求不高;最后用筛选函数进行错误判断后的筛选;

公式4:先筛选判断,用特殊符号“-”进行判断,对编码要求必需包含;最后用聚合函数收尾;

公式5:筛选判断,向量化,对编码无要求,速度快;

数组公式:

其他答案:

周五:35-5 子件对应可用父件及可替代件明细

知识点:

公式1:正则表达式先判断出子件对应的替代件明细,对应父件用筛选判断,最后进行合并;

公式2:同公式1

公式3:用聚合判断出第1段,再用查找引用函数进行聚合后的数据查找,最后进行合并;

公式4:同公式3

公式5:用拼接法进行数据查找判断,结合筛选映射合并的综合运用;

数组公式:

其他答案:

本周题目总结

核心知识点回顾

结构识别与判断逻辑

掌握了多种“判断是否有替代”的方法:

命名规则法(如 TEXTBEFORE(C,"-") 提取主型号)

组合计数法(COUNTIFS、SUMPRODUCT、FILTER+ROWS 判断组合是否唯一)

行序逻辑法(通过父件变化判断新组开始)

理解了“唯一性 ≠ 首行”的语义差异,避免误用计数逻辑替代顺序逻辑。

聚合函数的灵活运用

GROUPBY:一维聚合,适合生成“父件 → 替代件列表”的扁平结构。

PIVOTBY:二维透视,可直接生成宽表,适合展示“父件 × 项次”下的所有子件。

ARRAYTOTEXT:将数组聚合为可读文本,便于报表输出。

对比了两种聚合方式的适用场景:GROUPBY 更灵活,PIVOTBY 更直观。

文本处理与编码解析

TEXTBEFORE / TEXTAFTER:精准提取分隔符前后内容,适用于“主型号-序号”类编码。

MID + 固定长度:适用于编码规则统一的场景,但缺乏通用性。

REGEX(正则表达式):在支持环境下可实现复杂模式提取,是未来方向。

强调:应优先使用结构化逻辑,而非依赖编码规则。

向量化与MAP函数

MAP + LAMBDA:实现逐行自定义逻辑,替代传统循环思维。

在“替代料判断”、“父子关系追溯”中展现强大表达力。

注意性能:避免在 MAP 中嵌套高成本函数(如 FILTER、SUMPRODUCT)。

数组堆叠与动态构建

HSTACK / VSTACK:拼接多源数据。

REDUCE + VSTACK:构建动态结果集,适合不规则输出。

DROP / TAKE:裁剪冗余行或列。

逻辑演进

实践建议

学习收获

通过本周练习,大家应掌握:

如何从非结构化BOM数据中提取替代关系;

理解聚合函数在物料汇总中的核心作用;

区分“基于规则”与“基于结构”的判断逻辑,优先选择更健壮的后者;

掌握 MAP、GROUPBY、PIVOTBY 等现代函数的实战应用;

培养“数据驱动、逻辑清晰、可扩展”的公式设计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科技   公式   函数   数组   组合   知识点   答案   逻辑   明细   文本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