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经济下行,反而有些行业越来越火。

大家伙儿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拧巴的现象?

张嘴闭嘴,都是大环境不好、钱难赚、得省着花。

可你一扭头,嚯!楼下那家新开的咖啡店,队排得比核酸还长;周末去个庙里,好家伙,年轻人比佛祖都多。

这就不对了。说好的经济下行,怎么感觉有些地方,比以前还火了?

1. 300块的口红与30块的快乐

这事儿吧,经济学上有个特装的词,叫口红效应。

啥意思呢?

就是说,经济越不行,大家伙儿的包越瘪,口红反而卖得越好。

这不扯淡吗?都没钱了,还买那玩意儿干啥?

你别说,这事儿特符合人性。

你想想,搁以前,你雄心万丈,琢磨的是今年换台车,明年换套房。结果呢?折腾半天,发现别说换房了,下个月的房贷都得咬牙。

人的欲望是需要出口的。

买不起房,买不起车,这种大件你是指望不上了。你心里的那股劲儿憋着,难受不?

难受。

这时候,你需要点小确幸来安慰自己。

老娘买不起爱马仕,还买不起一支三百块的口红吗?

这个月奖金泡汤了,我还不能喝杯三十块的奶茶吗?

能。

这就是口红效应的真相:用廉价的、非必要的小奢侈,去对冲生活里巨大的、无力改变的失落感。

这是一种补偿性消费。

所以你发现,不光是口红。那些新开的、装修得贼精致的烘焙店、咖啡馆、零食铺子,生意都不错。

它们的共同点是啥?

单价不高,但能提供瞬间的快乐。

你花30块,买的不是一杯咖啡,你买的是一个下午的中产阶级体验。你坐在那儿,拍张照,发个朋友圈,在那一瞬间,你暂时忘掉了现实的骨感。

你花50块买个小蛋糕,你买的是多巴胺。

这玩意儿就像止疼药。经济越疼,这药卖得越好。

2. 两块钱的梦想与雍和宫的香火

光有小确幸还不够。

人活着,还得有希望。

如果说口红是止疼药,那下面这俩玩意儿,就是兴奋剂。

第一个,彩票。

你去看数据,这几年的彩票销售额,简直是坐着火箭往上蹿。

特别是那些刮刮乐,以前都是中年油腻大叔的专属,现在全换成了年轻面孔。一帮小白领,下班不回家,蹲在彩票店里,一张一张刮得特起劲。

他们不知道中奖率低吗?

他们比谁都清楚。

那为啥还买?

因为这可能是当下,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梦想。

你花两块钱,买一张双色球。在开奖前的这几天里,你至少拥有了一个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性。你甚至连中奖了怎么花都想好了。

这个做梦权,就值两块钱。

在以前,大家不这么想。以前大家觉得,我努力加班,我钻研业务,我跳槽,我能升职加薪。那叫投资自己。

现在呢?

你卷半天,发现还不如人家命好。你加班加到后半夜,一看工资条,还不够AI写个PPT。

当努力的确定性回报变低时,运气这种东西,就开始变得格外诱人。

努力太贵了,赌一把反而显得性价比很高。

这就带出了第二个火爆的行业:玄学。

你看看现在雍和宫、灵隐寺的香火,那叫一个旺。去烧香拜佛的,一半以上是年轻人。

他们真信佛祖保佑吗?

不一定。

他们求的是个心安理得。

他们不是去拜的,他们是去说的。

现实中,老板听不进你的苦,父母理解不了你的难。你憋了一肚子委屈,跟谁说?

你只能跟佛祖说,跟菩萨说。

你花几百块请个开过光的手串,你图的不是它多灵,你图的是一个心理暗示。

我拜过了,我努力了,剩下的交给天意。

这是一种焦虑的外包。我把我的不确定性,外包给了神秘力量。

所以你看,彩票和玄学,本质上是一回事。

它们卖的都是希望和安慰。在经济下行期,这两种东西,是刚需中的刚需。

3. 预制菜与折扣店:消费没降级,只是平移了

有人说,这不就是消费降级吗?

这个词,对,也不全对。

说它对,是因为大家确实不买贵的了。

说它不全对,是因为大家不是不花钱了,而是把钱花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

啥意思?

以前你请客吃饭,人均500的日料,倍儿有面子。现在呢?你琢磨着,同样是吃饱,去楼下那个新开的社区食堂,30块钱三菜一汤,不也挺好?

你以前买衣服,非得是商场专柜。现在你打开闲鱼,看看二手,或者干脆去奥特莱斯、折扣店。

你发现没?你的需求没变。你还是要吃饭,你还是要穿衣。

但是你满足需求的方式变了。

你从追求品牌溢价,变成了追求绝对性价比。

这就带火了一大票平替行业。

最明显的就是吃。

餐饮业现在是两极分化。要么就是上面说的,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小资店。要么,就是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快餐店。

死得最惨的,是那些卡在中间的、不上不下的所谓中端餐饮。

还有就是预制菜和速冻食品。

为啥火?

因为大家开始回家吃饭了。

点外卖,贵,而且可能是料理包。出去吃,更贵。那咋办?

自己做。

但现在的年轻人,你让他正儿八经买汰烧,他也没那时间啊。

预制菜就完美卡在了这个点上。

它比外卖便宜,比自己从头做起方便。

所以你看到一个很怪的现象:高端餐饮一片哀嚎,但是卖速冻饺子、小酥肉半成品、酸菜鱼料理包的,闷声发大财。

这不叫降级,这叫需求平移。

大家只是不为面子付钱了,但愿意为里子(实惠、方便)付钱。

4. 躺平的快乐:最廉价的奶头乐

前面说的,要么是花小钱买快乐(口红),要么是花小钱买希望(彩票),要么是花小钱办大事(预制菜)。

还有一种,是干脆不花钱找快乐。

那就是精神娱乐。

你算算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刷短视频?

你再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下班了就窝在沙发上,打开爱优腾,一刷就是三四个小时?

还有手机游戏。

为啥王者荣耀这种游戏能常年霸榜?

因为它提供了现实中给不了你的东西:即时反馈、公平竞争、团队荣誉。

你在公司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但回到游戏里,你可能是个五杀大神。

你在现实中是个小透明,但在游戏公会里,你可能是个受人尊敬的会长。

这种廉价的成就感,太上瘾了。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忙着搞钱,忙着社交,忙着旅游。谁有空天天打游戏?

经济不好的时候,外部世界给你的正反馈太少了。

你努力工作,不一定升职。你拼命攒钱,不一定跑赢通胀。

你干啥都觉得没劲。

但游戏不一样。你充6块钱,立马给你个新皮肤。你打一局,15分钟就给你个MVP。

这种即时满足和低成本的成就感,是最好的精神鸦片。

所以,经济越是下行,人们越是需要奶头乐(Tittytainment)。

短视频、网络小说、免费游戏、狗血网剧……

这些东西的特点是啥?

极度廉价(甚至免费),极度上瘾,能瞬间把你从焦虑的现实中拔出来。

它们是这个时代最牛的避难所。

5. 最后的堡垒:投资自己

当然了,人也不能光躺平。

焦虑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投资都变得不靠谱时——买房,怕跌;买股,怕套;创业,怕倒闭——那钱还能投给谁?

只剩下一个标的:你自己。

这就催生了焦虑经济的大爆发。

你发现,健身房的私教课,卖得特别好。

大家想明白了:房子车子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这副革命的本钱是自己的。把钱花在健康上,总归不亏。

你还发现,考公、考研、考编的人,挤破了头。

这说明啥?

大家不追求高收益了,开始追求高确定性了。

在风浪里,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上岸。不管岸上是啥样,至少它是个岸。

还有就是知识付费。

但注意,这几年的知识付费也变了。

以前火的是啥?教你财富自由、一年读懂100本书、如何提升你的格局。

现在火的是啥?

AI绘画速成、剪映剪辑30天精通、如何做本地生活直播。

看明白没?

大家不买屠龙术了,开始买杀猪技了。

不买那些虚头巴脑的格局、认知,只买那些明天就能用上、能换成钱的具体技能。

大家变得无比务实。

别跟我谈梦想,谈钱。

别跟我说未来,说现在。

所以,健身(投资健康)、考公(投资稳定)、学技能(投资饭碗),成了经济下行期,大家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投资堡垒。

所以你看,哪有什么经济不行了,大家都不花钱了。

人性里的欲望、焦虑和希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它们只是换了个马甲。

经济好的时候,它们是大江大河,流向房子、车子、大企业。

经济不好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涓涓细流,流向了口红、彩票、短视频和那炷求心安的香火。

看懂了这些流向,你就看懂了我们这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奇怪   现象   发现   经济   行业   口红   彩票   焦虑   块钱   努力   快乐   香火   小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