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组团出现 高科技随处可见

  面积达12800平方米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不仅是新闻发布和信息传输的中枢,也是各国记者互动沟通、体验中国速度的绝佳场景。国际范儿拉满、科技感十足的新闻中心,上千名媒体记者紧张工作、愉快交流,在天津留下了美好的“上合印象”。

  新闻发布现场 中外记者沟通中合作

  昨日下午3时,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内,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们忙碌着,有人在用手机与本国连线直播,也有人扛着摄像机寻找受访者、积累拍摄素材。身着蓝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们在媒体公共工作区中穿梭,实时为媒体记者提供帮助,中文、英语、俄语等不同的语言在同一空间内交织在一起。

  现场,CNN印度国际频道的电视记者Rahul Shivshankar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拍摄任务,就被许多媒体同行围了起来。他高兴地表示:“我一直在报道上合峰会中国领导人与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情况,昨天我也在街面上拍摄了一些天津的人文和景观,我觉得天津非常美丽,新闻中心里的硬件也非常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服务,感谢天津。”

  新闻中心如同一个微缩的国际交流空间,各国记者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了朋友,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合理念,也在媒体的笔尖和镜头前得到新的诠释与延伸。

  机器人组团现身

  高科技助力上合报道

  在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高科技”和“机器人”元素随处可见:装载着瓶装矿泉水的移动机器人,随时准备为记者提供服务;综合服务区的AI志愿者“小合”成了现场的大明星,“小合”能为来自全球的记者提供信息咨询、资料发放等服务。这几天,“小合”至少接受了上百次“采访”,她的高颜值、高仿真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可用中、英、俄三国语言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不断吸引着媒体的注意力。

  在新闻中心的一侧,几台由灯圈和摄像机组成的智能设备十分醒目,中外记者正在设备前完成视频录制,可谓一键式便捷。这台设备的全称是融媒体灯光工作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一智能设备是AI人工智能控制的系统,它有灯光、提词器,媒体记者可以在此口播、录制短视频,并可以在镜头前看到自己的实时画面。这一摄像机设备可以自行录制,也可以连接媒体记者自己的设备,并支持使用汉语、英语和俄语,已经成为记者们的得力工具。

  在峰会新闻中心,科大讯飞双屏翻译机2.0也在为跨国交流提供着高效便捷的语言支持,这台设备支持在线翻译和离线翻译,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翻译需求,分布在非遗展区、科技展区等区域,助力工作人员与外国友人顺畅沟通,展示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跨语言交流领域的卓越实力。俄罗斯媒体记者在使用后称赞道:“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交流和相互理解,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来自中阿卫视的记者方浩明一边手拿稳定器拍摄,一边仔细研究融媒体灯光工作站的使用方法,他感叹新闻中心的便捷、高效,“太多科技在这里呈现了,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科技   高科技   随处可见   机器人   记者   媒体   峰会   设备   天津   俄语   中国   便捷   摄像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