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挂着的“郑秀妍欠一千万”六个字,像一块冰砖砸进火锅,溅得粉丝和路人同时后仰。

点进去才发现,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烫嘴的是那纸合同:2022年她答应给一家杭州公司当“中国区唯一代理”,结果品牌活动没落地,对方把1000万预付款和310万违约金一并算到她头上。

钱没退,人也没再露面,原告干脆把官司打到二审,顺手把她的香港公司、福建公司一锅端。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明星又翻车”,可翻文书网二审记录,能看到一条不起眼的备注:原告新提交的证据里,活动取消的邮件抄送名单里赫然有杭州公司自己的运营总监。
翻译成人话——活动黄了,似乎不全是郑秀妍拍桌子说不干,更像两边一起把锅烧糊,现在只让一个人赔锅底。
再看她国内那家公司,2021年成立,注册资本500万,郑秀妍间接持股67%,听着像大老板,实际天眼查显示去年已经被法院连刷三条被执行人记录,总金额820万。
数字一摆,粉丝心疼“姐姐被内娱套路”,路人冷笑“韩星又来捞快钱”,两种情绪都没错,只是漏了一个细节:她这家公司从成立到被起诉,两年里只做了一个公开项目——就是这场没办成的新品发布会。
换句话说,公司存在的意义仿佛就是给这场“未完成的代言”开票走账,如今项目黄了,壳子自然跟着被告。
韩国演艺协会那边也坐不住了,发声明说“密切关注”,潜台词是怕老乡被当典型,以后中国品牌找韩星都得掂量掂量。
确实,已经有两部中韩合拍网大临时换角,片方给出的理由干脆利落:“风险期,先避避。
”

粉丝后援会动作更快,48小时凑出50万法律基金,评论区清一色“相信Jessica”,可再相信也挡不住法院公告:12月5日开庭,地点杭州互联网法院。
她本人倒是淡定,Ins上照常晒纽约录音室,墨镜一戴,耳机一挂,仿佛大洋彼岸的官司只是背景噪音。
整件事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没有一方看起来完全无辜。
品牌方想借韩流光环冲销量,明星团队想拿高额预付款填专辑制作费,合同写得密密麻麻,却没人提前想好“活动流产怎么分锅”。
如今一拍两散,只剩法院计算器哒哒响,把人气、流量、违约金通通折成人民币。
所以,别急着站队。
内娱和韩星合作,向来像高速上并排开车,谁先点一脚刹车,后面就撞成连环。
郑秀妍这事不过是又一次提醒:舞台灯光再亮,照不清合同里的小字;粉丝滤镜再厚,也垫不高商业的底线。12月5日开庭那天,法官不会问谁的歌最红,只会问一句——“钱到底退不退?
”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