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发威!气不足易中暑,3 招重启 “气循环”,热射病退退退

虽说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却绝非盛夏的尾声,尤其今年才刚入伏,恰是“湿热交蒸”的鼎盛时期。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最易裹挟津液外泄,造成“气随津脱”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常像淤泥阻河般滞涩气机,导致“气机阻滞”


当“耗气”与“滞气”形成恶性循环,身体便如被暑湿掏空的皮囊,不仅乏力困顿,更为中暑,尤其是热射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极端高温频发,每年因此就诊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家是否也常把“热死了”挂在嘴边?然而,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高温中暑的根源,教你用中医智慧筑牢高温防线,在湿热中牢牢守住“气的平衡”


HOT

大暑“气虚”:热射病的隐形导火索


《素问・刺志论》早有警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其本质是体温调节中枢崩溃,中医视为“暑热内侵,直中心包,耗气伤津”的急危重症,而大暑的气候特点恰为这一过程"推波助澜":


气不足,散热无力


人体散热依赖气机推动津液蒸腾。暑热耗散元气,如同风扇电力不足:皮肤血管无法正常扩张散热,热量淤积体内,出现头晕、心慌,进而可能引发体温飙升、意识模糊。



湿阻滞,通道堵塞


大暑湿气如覆体保鲜膜,阻滞气机。纵有元气,也难推送津液至体表散热,如同空调滤网堵塞,效率骤降。此“湿阻气虚”的状态,是热射病高危诱因。


习惯错,雪上加霜


贪凉饮冷伤脾胃阳气,如同散热“发动机”故障;熬夜少眠耗阴精,好比“备用电源”耗尽,这些习惯促使身体在高温下提前“电量告急”,极易从“气虚乏力”滑向“中暑危局”。


HOT

高温紧逼,你的“气”还扛得住吗?


想象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如同精密的指挥塔。当暑热这头猛兽持续消耗元气与津液,湿邪这摊淤泥又死死堵住散热通道,指挥塔终将因能量枯竭和通道堵塞而失灵。



此时体内蓄热如同失控的锅炉,体温飙升,神经系统紊乱,导致意识模糊、抽搐、无汗甚至休克、昏迷。


而热射病并非悄无声息,发生前常有先兆:


耗气滞气的加剧


异常的、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头晕目眩如顶千斤,胸闷心悸似巨石压胸,恶心反胃如浊气翻涌,汗出如浆或突然汗孔紧闭。


身体亮起的红灯


大量出汗口渴难耐,心跳急促,注意力涣散,动作笨拙失调,体温悄然攀升(尚低于38℃)。此时,是阻断“热魔”的最后黄金时间窗!


HOT

大暑“清补养气”:

构筑防暑堡垒,重建高温耐受


对抗热射病,关键在预防,与其等险情发生再急救,不如主动筑牢防线。


大暑时节“清补养气”,恰是通过重建气的生成、运行与固摄循环,为身体装上“智能散热系统”:


01 强健源头:唤醒脾胃,化解湿困


脾胃是气血之源,大暑湿邪最易使其困顿。此时调养首重“醒脾运湿”


饭前半小时,取藿香5g、陈皮3g泡茶饮用,能有效唤醒呆滞的脾胃,特别适合高温天没胃口、吃一点就腹胀的人。



日常饮食可多选薏米、赤小豆、冬瓜(连皮)、白扁豆等煮粥煲汤,取其甘淡之性渗利湿浊,减轻脾胃负担。不过,需慎用阿胶、熟地等滋腻厚味,以免助湿碍脾。


常静心以掌心按揉中脘穴温煦脾胃,配合按揉小腿内侧阴陵泉穴助力运化排湿


02 畅通道路:舒展气机,顺畅运行


暑湿易致气滞,如同道路拥堵,调养需着眼于“舒展流动”,避免热量淤积


晨起或烦闷时,尝试“呼吸导引”:深吸气时双臂打开扩胸,想象胸腔像气球鼓起,呼气时轻念“呵”字,重复10次,可疏通胸膈郁气,促进汗液正常排出散热。



久坐办公时,做“踮脚旋腕”:踮脚时脚跟离地3秒,同时手腕顺、逆时针各转5圈。激活气血“末梢开关”,改善循环,避免气血淤积。


情绪不畅时,可取玫瑰花3g、佛手5g泡茶引用,疏肝理气。中医说“怒则气上”,情绪激动时,肝气易逆乱上冲,继而带动气血奔涌头部,使局部阳气过盛而生燥热。


03 固摄根本:安养心神,减少耗散


热射病的高危时段多在午后,此时“心神外越”会加速气的耗散。《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稳住心神就是在节省“散热能源”。


午后困倦,不必强撑,闭目静坐或午睡15-30分钟,专注感受一呼一吸的流动。此时养心相当于给身体“中场充电”,避免午后因气虚导致的耐热力下降。


晚间7-9点是心包经当令,远离电子屏幕,听白噪音或轻缓音乐,让心神归位。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层”,静养可助其调节体温,维持夜间稳定。


若心烦失眠明显,可用莲子心2g、麦冬5g煮水饮用,配合按揉腕部神门穴,清心火又不耗气。


HOT

牢记!热射病是急症,急救“黄金四原则”


快速脱离热源: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


迅速物理降温:用常温清水泼洒、擦拭全身,尤其侧重颈部、腋下、腹股沟,辅以扇风加速蒸发。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用冰水!冰水会使体表血管骤缩,阻碍体内热量散发,反而加重病情。


及时补液促醒:如意识清醒,可小口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若意识不清则禁止喂水,以防窒息!



紧急呼送就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热射病是医疗急症,必须专业救治,切勿延误!


大暑酷烈,热浪汹汹。借中医清补养气之智,唤醒脾胃以生气,舒展气机以通气,安养心神以固气,方能在湿热交蒸中守住身体“气足、湿清、神安”的平衡,安度盛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摄图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发威   大暑   脾胃   高温   津液   体温   心神   身体   气血   心包   暑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