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网、红星新闻、界面新闻、极目新闻】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在商业圈,雷军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
在他的带领下,小米公司从最初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
而前不久小米YU7的推出更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不过,伴随着这款新车的发布,一系列风波也随之而来。
近日,随着风波升级,雷军更是在短短 9 天内接连迎来 4 个噩耗。
可就在大众以为这已经是小米近期遭遇的最大挑战时,却发现更棘手的问题似乎还在后头。
在当下的商业界中,企业家为自家品牌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雷军更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作为小米的灵魂人物,他身上自带的亲和力和对小米产品的深刻理解,让他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喜爱。
之后他更是用实力证明这个代言人选的真没错。
去年,在小米SU7的首批交任仪式上,小米集团CEO雷军也亲自出席,向首批用户交付了这款备受期待的新机。
就在大众对小米SU7充满期待时,雷军的一个举动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在网上的视频中,雷军和某车主亲切合影,还亲自为车主打开车门,挥手目送车主驾车离开。
雷军的这一亲民举动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也让更多人对小米品牌产生了好感。
可谁料,之后雷军却因为小米SU7成了大众的注意中心。
之前,雷军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有关自己状态的文章。
文中他表示之前的一个多月是他自小米成立后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而雷军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与此前小米SU7遭遇的风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今年3 月,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将小米彻底卷入了舆论漩涡。
据悉,事故发生当天,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发生碰撞后爆燃,导致车上三名大学生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迅速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对小米SU7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严重质疑,甚至出现了退车潮。
那段时间,雷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过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逐渐从那段艰难的时光中走了出来。
甚至之后他还因为自己的一番话成为大众眼里的焦点。
一直以来,小米在大众视野里都是敢于挑战的印象。
这一点更是在雷军的一番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经历了 SU7 的风波后,小米汽车将希望寄托在了新车型 YU7 上。
不仅如此,雷军更是直面特斯拉此前发出的战书,给出让人热血沸腾的回应。
对于特斯拉“尽管对比”的挑战,雷军直言敢发战书小米就敢比。
雷军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他相信小米汽车有足够的实力与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巨头一较高下。
事实上,对于雷军的这番话,市场也给与了积极的反馈。
早在 YU7 拍摄广告时,就有网友在评论称想来一辆。
而当 YU7 正式开售,其火爆程度更是超乎想象。
开售倒计时刚结束仅 3 分钟,大定数量便突破 20 万辆。
然而,就在这看似辉煌的开局背后,危机却早已悄然降临。
早在大众满心期待小米 YU7 正式亮相时,网上就出现了一系列蹊跷的质量维权贴。
有的帖子称,小米 YU7 过度主打运动操控,致使车内空间局促。
还有更为夸张的维权贴,不仅配有所谓 “车辆质量问题” 的照片与视频,还指出车辆存在许多严重瑕疵。
这些维权贴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但明眼人稍加思索便会发现其中破绽,小米 YU7 那时连发布都未完成,更别提被发现出现质量问题。
可这竟然还只是小米YU7众多争议中的冰山一角。
早在小米SU7广告发布时,就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热潮。
但没想到,在经历未发布先黑的事件后,小米YU7风波却再次升级。
甚至从上月26号开售后,仅仅9天内,雷军就接连迎来了4个噩耗。
本月初,一些消费者质疑小米 YU7 疑似存在偷改汽车配置的新闻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这一消息无疑给雷军和小米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事情发生后,客服人员出面承认此前专属配置单 PDF 文案存在错误并致歉。
随后,雷军更是发文称,小米 YU7 将限时为锁单用户进行改配。
本以为风波会就此平息,却没想到交付时间又引起了争议。
上个月,一些用户质疑称在购买该款汽车时,交付时间和实际提车时间对不上,疑似出现插队情况。
对于这一情况,官方也回复称, App 显示的交付周期仅供参考,随着生产的进展,交付时间也可能会变。
然而,事情到这里竟然还没完。
随着汽车发售,小米 YU7 的大定数据可以说是异常亮眼。
但随着舆论的发酵,这一数据竟然也遭到了质疑,甚至还有网友质疑该数据是车主转单导致的。
面对外界的质疑,雷军并没有坐以待毙。
他在近日直播中回应称,有关大定方面小米做法与其他车企保持一致,而且在数据中转单占比很小。
尽管雷军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毕竟,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小米 YU7 的黄牛倒卖现象异常严重。
在小米YU7开售后,二手交易平台上突然涌现出大量小米 YU7 转让订单。
并且随着交付时间的拉长,这样的转让现象也愈演愈烈,购买该款车辆的溢价更是一度达到两万元。
这一情况无疑给小米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除了配置、交付时间、大定数据以及黄牛等问题外,更让人头疼的还在后面。
这次小米YU7开售后的种种风波,势必会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产生不好的印象。
这种担忧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而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车企都纷纷抢夺有限的“客源”。
这对小米来说,无疑会造成极大地市场压力。
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小米更要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提升。
只有这样,小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小米 YU7 风波的升级,无疑给雷军和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
相信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实现逆境重生。
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期待着小米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
不知道大家对小米的未来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网、红星新闻、界面新闻、极目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