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下场、大V发声、舆论吵翻,“苏超”令人担忧一幕还是发生了

前言

真是让人一点也不省心,“苏超”这才安生了几天,网上舆论就再次吵翻,让人实在无语!

为了加入这场流量的狂欢,甚至连官媒都下场了,其发言之荒谬,甚至连混迹足坛多年的大V都看不下去了,连连为中国足球发声。

明明就是一个纯粹的民间业余比赛,怎么就非得搞的“乌烟瘴气”才罢休吗?

苏超

“官媒吴曦”事件引爆全网,“苏超”再次卷入国足旋涡

真是没想到,一个为了国家体育事业兢兢业业几十年的运动员,换来的却是公然被羞辱的下场。

6月30日,“苏超”第五轮比赛镇江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可谓是让不少球迷拍手叫好。

其中,前者球员黄玮鸿在面对盐城队射门时,用脸抵挡的一幕,更是被奉为了“苏超”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时间,互联网上下涌现的,都是对这位年轻小伙的赞许。

镇江球员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歌颂“苏超”精神的热潮,随着官媒《新华社》所发布的一则视频,一切都变味了。

视频中,官媒将画面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放的是2022年世预赛“吴曦躲球”后的场景,而下半部分放的则是黄玮鸿用脸挡球的瞬间。

可以明显看出,该视频是想通过两者表现的对比,来突出对后者的称赞。

然而,打开网友的评论区却发现,大家此时已根本不在意黄玮鸿的行为,有多令人感动,反而一股脑的把枪口,集体对准了吴曦这个人身上。

新华社视频

有网友嘲讽道:干得漂亮!“苏超”加油,未来将吴曦这种球员狠狠的“踩”在脚下!

一时间,本来还处于正向的、赞美“苏超”的舆论环境,瞬间就沦为了不少球迷,释放负面情绪、戾气的情绪“垃圾场”。

这是怎么了?不是说好了“苏超”的舆论,仅限于“苏超”联赛本身吗?怎么总是想往“引战”、“拉踩”的层面去呢?

对此,足坛著名网络大V“李璇R9”看不下去,发文道:这样侮辱一个为国家队效力多年、流过血负过伤的球员,这种视频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大v发生

确实,就拿吴曦躲球来讲,人家那次确实发挥不理想,可真滴到了“全民声讨”的地步了吗?

退一万步来讲,人家也不是一直都这么糟糕的表现啊。

2017年世预赛,国足对战伊朗队的比赛上,吴曦也同样拼的十分令人动容,期间甚至在一记铲球中,被对手球员撞的鼻骨断裂,血染赛场。

如果照这个舆论尺度来批评,那“刘翔中途退赛”、“李宁失误却微笑”、“朱建华破世界记录却只摘得铜牌”,估计连运动员都不配做了,以后谁还敢进国家队?

吴曦2017年血染赛场

理智一点,镇江小伙黄玮鸿的这次表现的确十分精彩,那我们就献上掌声就好了,不要“节外生枝”,给人家营造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如今,随着舆论的愈演愈烈,官媒也是很快的发现了评论区的走向有点不对劲,便将视频给删除了。

然而,尽管视频被删了,但“嘲讽吴曦”的影响却深深烙在了每一位网友心中。

毕竟,国家队在官媒的眼里都是这样的“货色”,我们“调侃”两句又怎么了?

国足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种风气将来进一步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影响我们脑海中对足球的正确认知。

到时候,国足踢球也别选所谓的“高水平球员”了,直接派11个马拉松选手“拉爆”对面就行了,到时候球自然就进了。

然而,这可能吗?如果真滴是这样,为何最近的世俱杯上,以“野蛮与灵动”著称的南美球队,怎么又老是踢不过“科学且合理”的欧洲球队呢?

不过,既然舆论已经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国足输球真滴是不够努力吗?

前国足球员王大雷

国足也想踢出一场精彩的比赛,可能力办不到

相信有不少球迷,都曾被国足对阵印尼的那场比赛上,下半场落后倒脚场景给一度气到无语。

如今,趁着情绪基本上已发泄得差不多,我们就从理性出发,探究一下国足为何总是看起来不努力?

其实,我们的球员之所以在场上看起来不够努力,本质上是因为能力不够。

还记得小将胡荷韬在替补席上痛哭的场景吗?

胡荷韬痛苦

为了赢下这场比赛,他已经拼到坐着轮椅才能回来的程度,结果还是输了,就跟之前吴曦拼断鼻骨一样,却还是输给了0-1输给了伊朗队。

可以说,任何一名国家队的球员,在穿上了那件印着国旗的球衣后,都不会有一丝懈怠。

他们也渴望看见升国旗、看国歌的颁奖瞬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足对阵印尼

就拿世预赛对阵印尼那一场比赛来讲,比赛第27分钟,王钰栋一记脚后跟磕球传给了张玉宁,后者再切球分边,本来再来一脚直塞就能打出一个非常漂亮的进攻回合。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底线明明那么大的空挡,却还能一脚传到对手防守球员的脚上,最终整个进攻回合白忙活,还得跑回去再防守一波反攻。

国足传球失误

传球的那一刻,小编相信,这名国足球员绝对比任何人都想传好这一脚,却无奈失败了,这就是能力不足最生动的写照。

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传不准、停不稳,比赛踢起来就会不自信。

于此同时,这种技术上的“自卑”,就会慢慢传递成行动上的“胆怯”,导致每一次的决策都会选的极为保守,观众看起来也就自然十分丑陋了。

信源:新华社 2025年6月30日关于“这脚优秀的凌空抽射。让这两个球员一个气了一个晚上,一个疼了一个晚上”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因此,对于这些国家队运动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十分不幸的。

他们天生练球的年纪就不如其他国家的小孩,导致基本功不够稳,但为祖国争夺荣誉的重担就在眼前,即使自己害怕、头皮发麻也得咬着牙应下来。

最后踢输了比赛,自己的一生也就被否定了,即使到了退役的年纪,还跟古代“囚笼”游街似的,时不时被拉到公共场合上被羞辱一番。

如果真滴想要中国足球崛起,不妨换个角度想想:究竟我们怎么做,才能国家队的球员踢得更加自信,更不怕犯错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体育   舆论   下场   苏超   球员   国家队   印尼   镇江   新华社   视频   预赛   盐城   运动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