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南京的李大爷最近在一次老友聚会中,被拍着肩膀开玩笑:“老李,听说人有‘两个坎’,过了就能活得更长,你是不是都熬过来了?
”一句话让李大爷陷入沉思:什么是“两个坎”?难道长寿真的有“关键节点”?
李大爷的疑问并非偶然,如今无论是社区健康讲座,还是老年群的聊天中,经常有人传说:“55岁是第一道坎,70岁是第二道坎,熬过去就一帆风顺。”

但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为啥越到这两年龄段,体检报告里的指标就越让人揪心?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两个坎”的理解都有偏差:并不是年龄一到危险就降临,更不是顺利熬过就高枕无忧。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人老两个坎”的真相,看看到底是哪两道坎、背后的健康玄机,以及你能提前做些什么,为自己的长寿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中国平均寿命的提高,长寿相关的话题热度不断攀升。有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寿命拉长,老年阶段的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华医学会2019年联合发布的全国老年健康数据报告指出:我国55-60岁、70-74岁两个年龄段,慢性疾病发病率、伤残率、猝死风险等指标明显“抬头”,被认为是“人老两个健康拐点”。
医学专家总结,所谓“两个坎”,其实指的是:
第一道坎:55-60岁;第二道坎:70-74岁。这两个年龄段为何成为健康风险高发期?
一方面,55岁后身体机能下滑,免疫力和代谢显著减弱,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进入“高发期”;另一方面,70岁以后,器官功能衰退、骨质疏松、认知障碍等问题叠加,猝死和重大并发症风险显著升高。

一项覆盖全国18万中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5-60岁阶段,重大疾病风险增加21.7%;而70-74岁阶段,这一比例飙升至38.5%。
很多人误以为,拥有健康的体检报告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身体“拐点”往往潜伏在各种指标表象之下。
比如同样是血压略高、血糖轻度波动,在年轻人群中或许只需要生活调整,但对于55岁以后的人,却可能演变为心梗、脑中风的源头。
医学界甚至把55岁称为“中国人健康的分水岭”。到了70岁,老年人常常伴随多种慢病共存,这也是老人“查出一病,一连串毛病都来了”的根源。

有没有科学依据表明,顺利度过这两个年龄阶段,健康状况会有多大不同?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最新回顾性研究显示,能做到在55-60岁阶段及时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科学饮食、保持运动的中老年人,其后10年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下降42%。
而70岁时能坚持规律体检、积极防跌倒、锻炼大脑与社交活动的人,80岁后自理能力下降风险降低36.5%。
也就是说,“两个坎”不是一道生死线,而是促使我们调整生活方式、重视慢病管理的关键窗口期。

慢性病管理得当: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控制良好,55岁时发现异常积极干预,70岁后不依赖单一药物而是多学科管理。
坚持运动:研究显示,每周坚持3-5次中等强度运动的老年人,比“宅家族”健康寿命延长4.2年。
精神与社交状态好:70岁以后拥有规律社交生活、兴趣爱好者,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27%。
饮食结构合理:高膳食纤维、低盐低油、注重蛋白质摄入者,在55-60岁时微量营养素缺乏率仅有17.9%,比不重视饮食的人低近一半。

细节更值得警惕:“隐形杀手”潜伏其中
值得所有人警觉的是,很多身边的朋友熬过了所谓55岁的“第一道坎”,却忽视了身体的一些微妙信号。
例如,已有流行病学数据证实:55岁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增大31.6%,而大部分人毫无察觉;而70岁以上,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其后1年内死亡风险高达20%。因此,“熬过两个坎”绝不是“闯关游戏”,而是需要更细致的健康管理和早期预警。

面对两个“高风险节点”,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给出四条实用建议:
重视定期体检。55岁后的每年体检不能少,宜重点筛查血压血糖血脂、肾功、骨密度、肿瘤筛查等。70岁后建议增加认知和心理健康评估。任何异常及时随访,避免“小问题酿大祸”。
守住饮食底线。主食多选粗杂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25克,优质蛋白来自鱼、蛋、豆类。避免“三高主食”和高油高盐菜肴。研究表明,70岁后食盐摄入量每日控制在5克以内,卒中风险下降12.6%。

坚持规律运动。55岁后建议每周5天、每次最少30分钟中低强度有氧活动(如快走、普拉提、游泳)。70岁以上宜增加肌肉训练和平衡操,预防跌倒、延缓骨骼老化。数据显示,长期运动比久坐的人骨折率降低31.2%。
心理与睡眠管理并重。55岁后的心理压力和失眠会加剧疾病风险。可试试瑜伽、书法等能调节情绪的活动。70岁后,如有孤独感或睡眠障碍,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老年健康评估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0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王陇德.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慢病管理大数据研究, 2019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慢性病与营养现状”特刊, 202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中国老年人健康监测报告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