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2年首亏!80亿殡葬龙头急了!高价墓穴滞销

在资本市场上,殡葬行业一直是个另类的存在。

需求稳定、毛利高、现金流充沛,被视作最抗周期的生意。

福寿园更是其中的绝对龙头,凭借高端墓地的稀缺性与定价权,被外界戏称为“阴间地产一哥”。
但2025年上半年,这个神话被打破了。

最新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期内净亏损在2.35亿至2.65亿元之间,而去年同期净赚近3亿。这是福寿园自2013年上市以来首次陷入亏损。

市场震动不仅来自亏损本身,更在于它颠覆了投资者长久以来的认知:连墓地这种刚需、价格还年年上涨的品类,都挡不住需求下滑的冲击。

01

福寿园的增长公式,一直是靠提价来稳销量。

从2018年到2024年,公司经营性墓穴均价从10.25万元一路涨到12.12万元,五年涨幅超过18%。

在其他行业价格打折促销的年代,这样的坚挺罕见。

然而,价格的坚挺没能稳住销售量。

2024年,公司经营性墓穴销量同比减少23.3%,从1.64万个降到1.2569万个,墓园服务收入同比减少21%。

由于墓园服务占总营收的八成以上,这一滑坡直接拖累了公司全年收入同比下降20.9%,净利润腰斩52.8%。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高端墓穴价格已经逼近中国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对很多家庭来说,买墓成了和买房一样沉重的决策。

另一方面,社会观念也在快速变化,“厚养薄葬”理念逐渐普及,草坪葬、树葬、海葬等节地、低价的替代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数字化祭扫在年轻一代中流行起来。

换句话说,高价墓地的刚需属性正在被削弱,提价策略触到了天花板。

福寿园的困境,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例如,万桐园在2024年营收下滑22.7%,净利润更是骤降44.1%;安贤园中国在2025财年的营收减少16.88%,净利也跌去11.67%。

无论龙头还是区域企业,都摆脱不了销量减少、价格停滞的格局。

英国SunLife的研究也揭示了压力的根源:中国的丧葬费用已经占到年均工资的45.4%,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远远高于全球平均的10%。

在经济环境承压、消费普遍趋紧的当下,这样的高负担显然难以持续,高价殡葬产品自然首当其冲。

02

这次业绩由盈转亏,背后的原因远不止销量下滑那么简单。

一方面,大环境趋紧,消费者在殡葬支出上也开始精打细算。

过去,人们往往愿意在亲人离世时付出高额费用,追求一个“体面”的仪式,如今理性消费逐渐渗透进这个领域,支出明显收缩。

另一方面,税务端的压力也在上升。

公司部分附属企业的税负增加,甚至涉及历史税费的补缴,直接挤压了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

此外,福寿园还对部分子公司的商誉和资产计提减值,这笔非现金的会计处理虽然不影响现金流,却意味着部分项目盈利能力下降,不得不在账面上提前“认亏”。

三重压力叠加之下,即便毛利率仍处于高位,最终的净利润也难以避免下滑。

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压力,殡葬行业也正在经历政策和文化的双重转型。

政策层面,近几年多个部门频频出手,推动殡葬改革,反对厚葬薄养和铺张浪费。

早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八个部门就联合发布专项治理方案,明确要求整治高价墓地和奢华殡葬。

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在发生变化,“节俭治丧”成为主流话语。

今年8月,人民网推出的“新风拂旧俗”系列报道,以云南、山西、京津冀等地为例,展示了海葬、草坪葬、骨灰撒散等方式对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实际意义。

数据印证了这种转变。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安葬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67%,其中树葬等新型方式的增幅高达90%。

这说明殡葬消费的结构已经在悄然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依赖高价墓穴维持利润的传统模式,与政策导向和社会观念显然发生了冲突。

03

面对困境,福寿园并非坐以待毙。

近几年,公司开始调整定位,从墓地销售商转向生命科技服务商,希望在全生命周期的殡葬服务上寻找新突破。

数字化是最先落地的一环,公司推出了线上礼祭、虚拟纪念堂、甚至AI数字人等产品,试图用影像和语音重现逝者形象,让家属在虚拟空间中寄托思念。

与此同时,生态化安葬的布局也在加快,草坪葬、花葬、树葬等节地方式的比例不断扩大,以符合政策导向和公众接受度。

公司还强调文化化包装,在墓园中引入艺术化景观与主题园区设计,试图营造出兼具纪念与公共空间功能的环境。

不过,这些探索短期内难以替代核心利润来源。

数字化纪念的付费意愿有限,生态安葬的价格远低于传统墓地,即便政策支持,能贡献的收入体量有限。

对于一家长期依赖高价墓穴维持增长的公司来说,转型之路注定不会轻松。

福寿园的首亏,提醒行业必须重新思考护城河的定义。

过去,护城河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提价能力;未来,护城河可能是服务能力、文化价值、科技应用的综合竞争力。

殡葬行业的本质,是与人类的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直接相关的生意。

在过去的黄金周期里,高价墓地依靠稀缺性和情感溢价,获得了超额利润。但当消费观念转向理性与环保,这套逻辑就必须改变。

福寿园的首亏,是一次行业的警钟,抗周期不等于免疫变化。

能否抓住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点,能否用服务代替单纯的土地溢价,将决定谁能在下一个周期里继续站在牌桌上。

在新一轮殡葬改革的大潮中,只有那些顺应时代、重构价值链的企业,才能让自己的名字,继续刻在行业的“碑”上。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墓穴   殡葬   高价   龙头   滞销   福寿   墓地   公司   行业   销量   价格   民政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