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个周末热搜上那场“预制菜大战”吗?罗永浩和西贝掐得热火朝天,从微博吵到媒体采访,围观群众看得津津有味。老罗一句“十万悬赏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让西贝老板贾国龙当场回怼:“这十万我拿了!”然后大张旗鼓开放后厨,结果一看,冷冻菜、预制包、微波炉……全在。
这场你来我往的“掀案板大战”,意外地掀开了一个大众消费的老问题:凭什么我们花现炒的钱,吃的是工厂加热的预制菜?
其实争议的核心,并不是预制菜本身多么可怕,而是它“不好吃、价格贵、还不说实话”——这才是消费者最不能忍的。
《中国消费者报》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消费者明确表示,若不是赶时间,得知餐厅用预制菜会立刻放弃选择。理由很实在:不好吃还贵,关键是连句提醒都没有。
真功夫、乡村基、吉野家、西贝……这些知名连锁餐饮的预制菜使用率超过80%,说白了,你在这些店里吃的大概率不是“现炒热菜”,而是“工厂套餐”。
一位菜市场大姐吐槽得特别直接:“我儿子点个鱼香肉丝,端上来那个味道——跟冰箱冻了半个月差不多,肉丝嚼得像皮筋,二十几块钱,真心不值。” 白领小王的遭遇也雷同,和女朋友去某火锅店点了鸭血,煮半天都不散,一查才知道是预制冻品,瞬间没了胃口。
这就是预制菜的隐痛: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装作没发生。
这场舆论风暴有赢家吗?有。
不是老罗,也不是西贝,而是那些一直默默在后厨现炒的小饭馆。
9月10日,正值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高德地图低调上线了一个新功能——“高德扫街榜”。这个榜单不靠品牌光环、不拼广告预算,而是靠真实用户的脚投票,专门推荐本地的现炒小店。
尤其是其中的“烟火小店榜”,让人眼前一亮。榜单里的店大多是夫妻老婆店,没请代言人、没做短视频,一炉旺火、一口铁锅、每天早起去菜市场买新鲜食材,就这么靠味道活下来了。
我身边的例子也不少。楼下那家开了十几年的馄饨铺,平常都是熟客居多,这周突然坐满了人,一问,都是看到榜单来的。老板娘一边包馄饨一边笑:“这回是真的忙。”
这波热度,老罗是点燃者,但真正受益的,是这些始终坚守一口热饭的小店。
这次“预制菜风波”,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句话:我们不是不能接受效率,而是不能接受被敷衍。
预制菜有它的市场,比如快餐、外卖、商超熟食,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你挂着“现炒”“新鲜”的牌子,卖的却是冷冻复热的工厂餐,这就不地道了。
中餐讲究“锅气”、“火候”和“现炒的香味”,这些是机器永远复刻不了的。连锁餐饮为了效率妥协,消费者自然会转头寻找更真实的味道。
高德这次做的“扫街榜”,并不是要跟点评平台掰手腕,而是开辟出一条“说实话”的新路子。它成了连接消费者和街边小店的一座桥,让那些藏在胡同、街角、菜市场后的好味道,有了被看见的机会。
这场预制菜风波,表面看是口水仗,实则是一次消费观的觉醒。我们想吃的,不是所谓“标准化出品”的工业品,而是热气腾腾、能看得见锅、闻得出香的小炒菜。
中餐,不该是流水线的产物。
它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吃”这件事的认真态度。哪怕一碗热汤面、一盘炒青菜,只要是用心做的,那就是无可替代的烟火气。
所以,烟火小店的逆袭,不是偶然。
是罗永浩替我们喊出了心声,是高德替我们找到了一条路,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用脚和味蕾做出的选择。
别再问哪里有现炒热菜了,打开榜单,跟着烟火走。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