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年轻时视力很好,老视却出现得早。什么是老视?如何延缓老视到来?
在此,小编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张宇燕主任医师、朱华英副主任医师、薛奕文为大家科普~
老视
俗称“老花眼”,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生理现象,通常开始于40-45岁。
对于部分年轻时视力很好、本就是远视眼或长期近距离工作、睫状肌持续“发力”的人群而言,老视往往出现得更早。
老视的中医视角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肾藏精养目”,肝血充盈则目得所养,肾精充沛则瞳神光明。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长期熬夜、用眼过度、情绪压力等因素,肝肾精气逐渐亏虚又兼气血运行不畅。“肝肾精气不足,目失所养”,眼内筋脉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弹性减弱,便表现出了老化的症状。
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看不清都能归咎于“老花眼”,也有可能是出现其他问题,如白内障、视网膜疾病等。建议大家发现自己视力下降时,尽早至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可能风险。
老视的调护方法
中医应对老视,不仅注重缓解眼部不适,更着眼于“治本”:滋养肝肾,调和气血,为眼睛重建“能量源泉”。
1、中药内调
不同证型患者的调护方法有所不同,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①肝肾阴虚型者
常见症状:眼干涩、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
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②气血两虚型者
常见症状:视物模糊、易疲劳、面色无华或萎黄、气短懒言、心悸健忘;
推荐方药:为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兼有瘀滞者可酌加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之品。
2、穴位保健
在中医的整体调护方案中,经络穴位的刺激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眼周的睛明穴、四白穴等,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密切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疏通眼部气血,缓解疲劳,改善局部营养。
同时,配合远端强健要穴,如健脾胃、补气血的足三里穴,滋养肝肾的肝俞穴、肾俞穴,能激发和调动全身气血精微上注于目,从整体上补充眼睛所需的“养分”。
3、揉按穴位
在生活中,老视人群也可自行揉按相关穴位和经络。
每日早晚,洗净双手,用指腹(非指甲)轻柔点按或打圈按摩眼周穴位(睛明、攒竹、四白、太阳),每次5分钟。
注意力度轻柔舒适,以略感酸胀为宜,且贵在坚持。
老视的科学延缓
老视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通过一些小技巧尽可能延缓它的到来。
1、合理用眼
试试“20-20-20”护眼法:近距离用眼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至少20秒;
阅读光线充足柔和;
避免在晃动的车上看手机。
2、健康饮食
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损伤脾胃,影响气血化生。
滋养肝肾饮食推荐:
①枸杞菊花茶,取枸杞10-15克,菊花5-8朵,沸水冲泡代茶饮。
②桑葚粥/桑葚膏,取桑葚适量煮粥或熬膏服用。
③黑芝麻糊/黑芝麻拌粥,取黑芝麻炒熟研粉,每日1-2勺加入粥或牛奶中。
④猪肝枸杞汤,将猪肝切片焯水,加枸杞15克同煮10分钟,调味即可。
益气养血饮食推荐:
①红枣山药粥,将红枣去核,山药去皮切块,与大米同煮粥。
②胡萝卜小米粥,将胡萝卜切丁,与小米同煮。
3、调整作息
避免熬夜、规律作息。
户外活动时,如果紫外线较强,可佩戴太阳眼镜。
肝主疏泄,情志抑郁易怒皆易伤肝。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有助于气血调和。
来源: 健康上海12320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