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对中国的“特殊待遇”,让美媒产生了无限遐想,彭博社发现端倪,为了能和中方见面,特朗普放下了身段。
当地时间7月16日,彭博社发文称,“为力争中美两国之间实现元首会晤和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大大“软化”了对华语调。
回顾特朗普上任这半年来的对华政策,其态度转变可谓十分明显。起初,他对中国态度强硬,在关税等问题上不断施压,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似乎要凭借各种手段在中美关系中谋取绝对优势。
然而如今,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将所谓的“美对华巨额贸易逆差”挂在嘴边,反复强调。这种态度上的180度大转弯,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
而特朗普的软化之举还远不止于口头表态,从实际行动来看,彭博社总结出特朗普政府至少在三个重要方面做出了后退。
在芯片科技领域,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重要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试图严防关键技术流入中国,以维持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国政府此前的态度十分坚决,多名高级官员曾明确表示,对于涉及关键技术出口中国的问题,绝无讨论的余地,誓言要全方位遏制中国在芯片科技方面的发展。
然而,情况却在近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经过伦敦谈判,美国率先解除了对华部分科技制裁,这一举动已经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而日前,特朗普更是批准了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这一决策彻底颠覆了美国政府曾宣称的严防关键技术流入中国的既定方针。
就在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会参议员们的强大压力下,还特意将针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管制,当作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强硬态度的有力证据,试图借此向国会及相关利益集团表明政府在科技领域对华遏制的决心。
但如今,特朗普的这一批准决定,无疑让之前的强硬表态变得有些尴尬。显而易见,在芯片科技博弈方面,美国,或者说特朗普政府,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后退。
特朗普上台初期,对美对华贸易逆差问题极为关注,几乎在各种场合都要提及这一话题,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他坚信,庞大的贸易逆差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导致了美国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因此一直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强硬手段来缩小这一逆差。
为此,他不惜发动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试图以此迫使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从而实现贸易逆差的大幅缩减。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强硬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价,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这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通过积极拓展其他市场、推动内需增长以及加强产业升级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贸易战带来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如今,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提及“美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及其造成的失业问题”,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与中方达成类似其第一任期内的采购协议上。他似乎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宣告自己在贸易问题上取得的“胜利”,挽回一些因贸易战而受损的政治声誉。
从关注贸易逆差的缩减,到专注于达成采购协议,这种转变反映出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的策略调整,也可以看作是他在对华态度上的一种后退。
他意识到,单纯依靠强硬的关税手段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转而寻求通过合作性的协议来满足自身的政治和经济需求。
除了在芯片科技和贸易逆差问题上的转变,特朗普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姿态方面也有明显的软化表现。
当地时间7月15日,特朗普现身匹兹堡出席宾夕法尼亚州能源与创新峰会时,在谈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时,他先是宣称美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在努力追赶,同时表示“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
但话锋一转,他紧接着又称,美国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他们斗争”。这种表述与他以往强硬、直接的对抗性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透露出一种更为缓和的态度。
在芬太尼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同样出现了明显变化。当地时间7月16日,在正式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之前,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谈及芬太尼问题时,出人意料地表示“我认为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并提到“他们因为芬太尼而受到关税的惩罚,但他们想做点什么”。
要知道,今年2月,特朗普还曾借芬太尼问题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更是将税率提高至20%,言辞激烈。如今的这番表态,与当时的强硬态度形成了巨大反差。
尽管在签署法案后,特朗普仍旧重复了一些对中国的虚假指控,但他之前的“积极”表态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香港《南华早报》就报道指出,特朗普此番最新的涉华“积极”表态,与他今年2月的激烈言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在国际舆论场合表态的变化,以及外交姿态上的软化,同样体现出特朗普为了与中方实现会面,在态度上做出的重大调整。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在芯片科技博弈、贸易逆差问题态度以及国际舆论与外交姿态等方面的后退,显示出其为了实现与中方的元首会晤和达成贸易协议,正在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和改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一向以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著称,其政策立场常常出现突然转变。此次他对华语调的软化和一系列后退举措,究竟是长期战略调整的开始,还是仅仅为了达到短期目的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于中美关系而言,这一系列变化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方在应对美国政策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美媒:为了能和中方对话并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已经开始软化对华语调——观察者网
高志凯:九三阅兵不但要请特朗普,最好把日本首相也叫上——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