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新闻/Daniel Dickinson
坦桑尼亚的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一头黑犀牛正在休息。
为打击犀牛非法盗猎这一威胁物种生存的犯罪行为,南非金山大学周四启动了一项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支持的开创性项目。该项目通过安全植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犀牛角,并依托现有核安保基础设施,构建起威慑与追踪非法盗猎的双重防线。
南非作为全球犀牛数量最多的国家,过去十年间已有超过1万头犀牛遭盗猎。仅2025年第一季度,南非林业、渔业和环境部就记录了103起盗猎案件。面对持续猖獗的犀牛角非法贸易,金山大学主导的这一项目正运用核辐射技术,为野生动物保护与执法工作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后,“犀牛同位素计划”于2021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犀牛角,使全球边境口岸、港口和机场已部署的门式辐射监测器能够有效识别这些角制品。这些原本用于检测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的监测设备,如今被赋予了打击野生动物犯罪的新使命。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了其在强化全球核安全框架中的核心作用。在全球日均数百万车辆和人员跨境流动的背景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约1万台门式辐射监测器已成为检测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非法越境流动的关键工具。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犀牛同位素计划”展现了核科学与核安全基础设施如何以创新方式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正支持各国最大化利用核技术优势——通过创新运用现有核安防基础设施,来守护这一世界最具标志性的濒危物种。
金山大学在项目发布会上公布了试点阶段的严谨安全评估结果。去年六月,研究团队对20头犀牛实施了角部放射性同位素植入。比利时根特大学对其中15头受试犀牛进行了健康监测与细胞学检测,并与5头未受实验个体进行对照研究。测试结果证实,该方法无创安全,不会危及犀牛健康。
该项目的成功为未来保护其他濒危物种开辟了新途径。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其“利用核探测技术促进安全贸易——放射性核素及其他违禁品检测”协调研究计划,为该项目提供技术和资金双重支持。
作为项目组成部分,原子能机构还协助各国运用其“最低可探测量与报警阈值估算工具”优化辐射检测能力,从而确保能够有效识别经辐射标记的犀牛角。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