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人活一生,最重要的几件事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而在这其中,排便可以说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能否正常排便,更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虽说每个人都需要排便,可在排便这件事上,人与人之间却有很大区别。有的人长期拉肚子,大便经常不成形;有的人排便困难,长期被便秘困扰,大便干燥无比...

排便这个看似无比寻常的生理活动,事实上和多种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和寿命之间还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人活多久,看排便就知道?

这个说法看起来没什么科学依据,甚至有点玄学,殊不知在这其中真的有不少说法。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结肠癌患者中,有超过48%的人存在10年以上便秘史。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专门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在参与研究的1400名中老年人中,每天准时排便的人,肠道炎症风险降低42%。相反的,每3天排便一次的人群,记忆衰退快2倍。

无独有偶,北京协和医院曾做过一项历时5年,涉及50万人的大型研究。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排便习惯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长期便秘人群罹患慢性病的风险比排便规律者高出整整1.8倍。

在这其中,心血管风险增加38%,糖尿病风险增加31%,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加26%。

研究人员认为,排便过少者,意味着肠道蠕动慢,导致体内废物难以及时排出,会在体内蓄积,最终一些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并持续刺激血管壁,导致慢性炎症,最终衍生出各种问题。

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虽然排便次数与寿命之间是否存在具体的因果关系,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能够证实,但上面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程度上揭示了,良好的排便习惯与频率,不仅和消化系统健康存在关联,同时还和免疫以及代谢等多个方面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具体而言,每天排便不超过3次,或者每3天排便1次,

并且没有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没有异味或只有轻微臭味,形状看起来和香蕉或香肠差不多,表面光滑,可正常悬浮于水面上

那么都属于正常排便。

一个健康成年人,最理想的排便频率应该是每天排便1-2次,或者2-3天排便一次,且排出的大便符合上述特征。

不过因为个体间存在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差异,所以排便次数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但只要每天排便不超过3次,每周排便不少于3次,都无需过度担心。

大便出现这4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①脂肪泻

脂肪泻其实和拉肚子很像,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但脂肪泻和拉肚子又存在很大区别。脂肪泻的粪便中有油花、频率高、持续时间久,有时候甚至会连续腹泻好几个月。

脂肪泻之所以要重视,是因为它很可能是胰腺癌发出的信号,因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都可能导致脂肪泻。

具体表现为大便有点油腻,排便后的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膜,这一般说明人体已经难以分解饮食中的脂肪了,胰腺很可能已经严重受损。

因此,对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本身就有长期吸烟史、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脂肪泻,务必要重视。

②“陶土样”大便

前面我们提到正常大便是黄色或黄褐色的,所以如果大便突然变成“陶土样”,那很可能是胆管梗阻导致的。

在出现胆管梗阻后,便会影响胆色素的代谢,代谢后的胆色素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大便就会跟着变色,最终出现陶土样大便。

这种情况一般和胆管恶变、肝癌等有关,同样需要重视。

③黑便

如果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并且大便还呈黑色,同时身体出现了食欲不振、体弱乏力、恶心、胃部灼烧感、上腹部隐痛等症状时,可能是胃癌发出的信号。

④大便性状突然改变

所谓大便性状改变,指的是大便的形状、质地、颜色或气味等发生变化。比如大便突然变细、带棱角、有压痕,或者大便含黏液、有脓血等。

大便性状改变,其实是早期发现肠癌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肿瘤或其分泌物刺激肠道时,会导致本身大便规律且正常的人,突然间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并且大便出现上述变化。

3个有利于排便的习惯,不妨了解一下

①多吃帮助排便的食物

排在第一名的就是西梅,西梅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山梨糖醇,几乎所有有利于排便的成分西梅都有,尤其是西梅干的通便效果,更是比新鲜西梅还要强,建议多吃。

除了西梅,奇异果、梨子、猕猴桃、木耳、金针菇、韭菜和咖啡等,都有利于排便,平时可以注意适当多吃点。

②多喝水

多喝水不仅好处多多,而且对排便也有好处。因为粪便75%是由水分构成的,缺水则会导致肠道过度吸收水分,让粪便变得干硬、移动困难,排便自然就十分困难了。

此外,利于排便的膳食纤维和天然糖醇等成分,想要充分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水的帮助,一旦缺水膳食纤维也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多吃利于排便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才会事半功倍。

③注意排便姿势

一项针对不同排便姿势的对照试验显示,和坐位排便相比,蹲位时,耻骨直肠肌更加放松、排便时的肛直角变大、直肠管腔变直、排便所需要的腹部压力减少,所以更加有利于粪便排出。

所以,上厕所时更加建议蹲着上,如果家里只有马桶,那可以考虑在脚下面加一个小板凳,脚蹲在小板凳上,身体向前倾做托腮状,这样更加有利于肠道推动粪便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养生   次数   大便   寿命   脂肪   肠道   粪便   膳食   胆管   陶土   胆色素   风险   性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