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风景区这个5A景区内,有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子”——呈坎,实则为镇级单位,距黄山本山往南40公里。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八卦布局,更隐藏着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呈坎,又称八卦村,其名字蕴含着深刻的八卦寓意。“呈”代表阳,如阳爻般显露;“坎”象征阴,恰似八卦中的坎卦。
村子的布局依照八卦图构建,宛如一座迷宫,非当地人进入其中,极易迷失方向。站在高处俯瞰,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村内有一知名景点——罗东舒祠,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壮观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呈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此地原名龙溪,景色宜人,有龙有溪,充满诗意。罗秋隐和罗文昌堂兄弟二人,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豫章来到这里。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阴阳八卦。
经过仔细勘察风水,认为龙溪是个风水宝地,便决定在此定居,并将此地命名为呈坎。罗秋隐去世后,选择了一处背靠山、前临河的风水佳地——杨干作为墓地,这里也成为了罗氏祖坟所在地,此后罗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前罗和后罗两个大家族。
时光流转至宋朝,罗秋隐的第八代孙罗汝楫官至吏部尚书,然而他却因加入秦桧一党,亲自动手弹劾岳飞,导致名声不佳。尽管如此,他的儿子罗颂、罗愿文采出众,在民间颇具威望,朱熹曾为程坎罗氏族谱作序,称“程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使得呈坎罗氏家族声名远扬。
到了南宋时期,罗秋隐的第13代孙罗柰发现家族人丁兴旺,原有的祖坟距离大家聚居地较远,许多人上坟不便。于是,他想出在祖坟上建造寺院的办法,即坟寺。
罗氏家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建成了杨干禅院。禅院中间大殿供奉如来,左屋供奉罗秋隐牌位,其坟即在下方。罗柰还请时任右丞相的老丈人程元凤撰写了《罗氏新建杨干院碑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干禅院历经数百年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然而,到了嘉靖年间,禅院内部乱象丛生。和尚们行为不检,有诈骗、嫖娼等行为。
罗氏家族后人罗显偶然来到禅院,看到祖坟沦为垃圾场,怒不可遏。他派人清理垃圾,并要求禅院住持出面解决问题。没想到,禅院方面不仅态度傲慢,还恶人先告状,一纸诉状将罗显告上法庭。
法庭上,原告为杨干禅院的佛熙,而佛海的徒弟法春禅师身为徽州府的“督纲”,即佛教事务官,同时也是案件的主审法官之一,这使得罗显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法春提出三条理由:其一,否认罗秋隐墓在寺院里,称现在的坟头是罗显伪造的;其二,查阅徽州官方记载,称祖坟位置模糊,未提及在寺院里;其三,强调杨干禅院历史悠久,在祖坟出现之前就已存在。
此外,法春还拿出洪武年间的土地产权卷宗作为证据,证明禅院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罗显因毫无准备,拿不出证据反驳,最终败诉,祖坟被铲平。
罗显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反击。他四处筹集资金,凑得4000多两银子,准备再次打官司。考虑到知县爱收贿,且已在县衙败诉,罗显决定越级向徽州州府上诉。
但法春在徽州府同样有影响力,罗显担心判决不公。于是,他另辟蹊径,向巡按御史刘巡案告状。罗显深知刘巡案重视百姓诉求,便直击要害,列举杨干禅院诸多恶行,如窝藏黑户、组织白莲教聚会、聚众淫乱、奸淫妇女、谋杀男丁、贿赂腐败等,最后提及祖坟被铲之事。
刘巡案对此高度重视,将案件转交给隔壁的宁国府审理,以避免裙带关系影响判决。
宁国府派来的官员认真负责,经过详细调查,最终给出判决:杨干禅院修筑的坟地归还给罗家;左边供奉观音的祠堂需重新供奉罗秋隐牌位;土地虽不归罗显所有,但要恢复祖坟原样;追查禅院作奸犯科之人,没收问题人员的“度牒”,并将其打回原籍;对原告佛熙施以杖刑。
此判决让罗显十分满意,罗氏家族在这一回合大获全胜。
然而,杨干禅院并不甘心失败。嘉靖九年中元节,禅院举办盛大法会,罗显的干侄子老郑带着家人朋友前来游玩,期间与和尚发生冲突,老郑不幸被打死,尸体还被烧毁。
禅院方面则称己方也有两名小和尚被打死,且声称是罗家人为抢夺地产故意闹事。法春以此为由,向巡按衙门和巡抚告状。巡抚将案件打回徽州府审理,罗显则再次向刘巡案求助。刘巡案批示徽州府重点处理此案,徽州府为示重视,派副省长亲自审理。
庭审现场,罗显突然揭露佛熙曾贿赂九名证人的事实,并详细说出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这一爆料让法春和佛熙惊慌失措,原来其中一名受贿证人因急于还债,泄露了受贿之事。
罗显还让老郑的儿子小郑在法庭上哭诉,进一步引起同情。最终,由于法春贿赂证人的行为败露,罗家在这起案件中稍占上风,但和尚杀老郑的凶手因暴毙无法追究责任,案件以平局收场。
法春仍不死心,他指使证人反咬一口,称是罗显贿赂他们,企图诬陷法春。这使得案件再次变得复杂,又增加了两个贿赂案。
徽州府副省长再次审理时,法春为影响判决,贿赂了去宁国府取卷宗的公务员,私自调换卷宗。罗显发现后坚决不认,于是又新增了一个法春私自调换卷宗案。
与此同时,禅院的小和尚将粪水泼到罗秋隐的坟上和牌位上,罗家将小和尚告上法庭,而禅院则谎称小和尚被罗氏族人追杀致死,由此又产生了两个案子。
至此,案件多达七个,徽州府副省长不堪其扰,最终做出判决:祖坟问题维持宁国府原判;老郑及和尚的死亡均判定为正常死亡;倒粪水的小和尚是逃命并非死亡;对于贿赂案,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涉及的证人也一并受罚。但因罗显和法春年事已高,可交米粮免刑罚。
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没想到法春又生事端。他贿赂了六名贫困的证人,让他们继续诬告罗显贿赂。此时巡按御史换人,新的詹巡案发现宁国府之前的判决存在问题,便将案件改由池州府审理。
池州府省长侯省长和推官收受法春贿赂后,做出完全相反的判决,要求罗显认错,承认祖坟是假的,否则就施以刑罚。他们甚至篡改宁国府的卷宗,将“有坟”改为“无坟”,以此作为判决依据。这一回合,杨干禅院大获全胜。
罗显无奈之下,再次向宁国府求助,宁国府不愿趟这趟浑水,将案件打回徽州府,徽州府又打回池州府,池州府维持原判。罗显只能继续上访,找到詹巡案。詹巡案起初将案件扔回池州府,后因罗显控告官员徇私枉法,决定亲自审理。
然而,詹巡案最终的结论却让罗显大吃一惊,他认为文献中没有祖坟在寺里的证据,罗显大概率是谋财谋地,活该受罚。
同时,他指出杨干禅院也存在问题,下令将禅院铲除一半,只保留观音堂供百姓祭祀,并将为罗秋隐墓提碑的程元凤供于大堂。这一判决让罗显和法春都遭受了损失,可谓两败俱伤。
就在罗显几乎绝望之时,他发现了法春的一个致命漏洞。原来,法春为逃税,冒名顶替他人获得和尚户口,这是严重的逃户罪行。罗显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让侄子罗兴前往北京告御状。
当时告御状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在巡按或巡抚处判过案;二是只有人命关天的案子才能告御状。罗显的案子虽不完全符合条件,但为了家族和祖坟,他只能冒险一试。
罗兴带着文书和粮食,前往北京通政司告状。通政司的陈通政史看完后,在殿前向嘉靖皇帝提及此事。嘉靖皇帝对这个案子产生了兴趣,因为当时他正计划推行民间祭祖政策。
嘉靖是过继过来的皇帝,按照礼法,他不能祭祀自己的亲生父亲,这让他很不开心。为了能正儿八经地祭祖,他想通过推行民间祭祖政策,改变社会舆论,进而推动礼法的改变。罗显的案子正好成为他推行政策的一个契机。
嘉靖皇帝要求督察院亲自处理此案,督察院将案件打回当地巡案宋巡案处理,并给出了明确指示:要亲自研究明白,不拘泥于之前判决,若有冤枉需掰扯清楚,不能罗织罪名。
宋巡案心领神会,将案件又打给宁国府。宁国府深知皇帝意图,最终判决罗显等罗家人可以在原地修建祖坟,明确解释了之前未发现棺材的原因是时间久远,遗骸已化为泥土。至此,经过长达8年多的斗争,罗显终于在皇帝的干预下赢得了这场官司,祖坟得以重新修建。
在这之后,嘉靖十五年,民间可以自己盖庙祭祖的政策顺利颁布,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又过了30年,徽州新修的《徽州府志》明确记载了杨干院和罗秋隐墓的关系,官方认定使得此事再无争议。
罗家后代依然人才辈出,如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就出自程坎罗氏家族。而杨干禅院后来逐渐没落,1985年因村民烤鞋失火,整个寺院化为灰烬,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罗显当年整理了大量资料,撰写了《杨干院归结始末》,详细记录了整个案件的前前后后,这份珍贵的资料得以保存,最终被马伯庸发现并写入《显微镜下的大明》,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传奇故事。
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