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跑赢的不是马拉松,是整个时代对女性的偏见
文||周玲玲
我先生爱好跑步,从2014年5月6日开始到现在已经11年多了。
所以,我也特别关注跑步的人和事。
我记得2025年3月的一个清晨,威海海边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
42岁的黄圣依冲过全程马拉松终点线,4小时12分,女子组前三。
她身披荧光绿运动服,汗水浸透发梢,素面朝天,嘴角却扬起一抹近乎倔强的笑容。
那一刻,没有镁光灯,没有红毯,没有“豪门阔太”的标签,
只有一个女人用双脚丈量了42.195公里的人生距离。
全网炸锅:“这姐疯了吧?离婚才三个月,怎么反而跑出个新世界?”
可我们更该问一句:
为什么一个女人过得好、活得飒,非得被解读成“报复前夫”?
为什么她跑步、自律、健康、自由,非要被贴上“逆袭”的悲情戏码?
不,这不是逆袭。
这是觉醒。
一、跑步,是最沉默的反抗
时间倒回2023年8月,杨子在直播间一句“她忙着跑步减肥”,无意间撕开了这段婚姻最后的遮羞布。
弹幕刷屏:“离了吧。”
热搜霸榜三天。
而黄圣依呢?没回应,没哭诉,第二天就被拍到在北京奥森慢跑,耳机里放着《野子》,步伐坚定。
她没骂谁,也没博同情。
她只是选择了一种最安静的方式——跑起来。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躯体化疗愈”:
当语言无法承载痛苦时,身体会替你表达。
跑步,就是黄圣依的出口。
每一次抬腿,都是对过往压抑的挣脱;
每一滴汗水,都在冲刷外界加诸于她的“怨妇”“弃妇”标签;
每一步落地,都在宣告:我活着,且清醒地活着。
她说:“跑步不是为了瘦,是为了找回自己。”
这话轻飘飘,却重如千钧。
多少中年女性,在婚姻里耗尽青春,换来一句“你变了”。
可谁又问过:你是怎么被磨平棱角的?是谁让你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做决定、不敢说“我不愿意”?
黄圣依用跑步给出了答案——
我不需要讨好任何人,我的节奏,由我自己定。
二、自律不是苦修,是顶级的自由
很多人惊叹黄圣依的“冻龄状态”:皮肤紧致、体态轻盈、眼神清亮,说是二十岁少女都有人信。
但真正的“冻龄”,从来不是护肤品堆出来的。
而是日复一日的选择:
每周三次10公里雷打不动,
三十年不碰精制糖,
每天清晨六点起床练“六字诀”呼吸法,
饮食搭配螺旋藻、亚麻籽油,把养生融入日常。
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惩罚,而是一种清醒的掌控感。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指出:
规律运动者的大脑海马体更大,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抗压阈值更高。
换句话说——
运动的人,不容易崩溃。
黄圣依曾在节目中坦言:“以前我觉得幸福是被人爱,现在我知道,幸福是能好好爱自己。”
这份爱,藏在每一次咬牙坚持的后半程,
藏在拒绝甜点时的那一秒克制,
藏在凌晨五点半迎着晨光奔跑的身影里。
有人说她“卷”,可这哪是内卷?
这是在“躺平”与“内耗”之间,走出第三条路:
主动选择一种有质量的生活。
三、她跑的不是赛道,是女性的可能性
别忘了,黄圣依不只是跑者,更是公众视野中的“中年女性”。
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想象有多狭隘?
要么是围着孩子转的“妈妈”,
要么是等着被赡养的“老人”,
再不然就是“该安分”的“前妻”。
可黄圣依偏不。
她在西湖公益跑停下帮受伤跑友按摩脚踝;
她穿大妈装去苍蝇馆子撸串,笑得比谁都灿烂;
她和74岁的母亲同框录综艺,像一对闺蜜而非母女。
这些画面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们打破了某种“正确”的模板——
女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收敛光芒,低调退场?
不。
她用行动证明:
中年不是落幕,而是序章。
优雅不必靠华服堆砌,自在本身就是光芒。
《再见爱人4》里,她剖析婚姻困境时冷静得近乎锋利:“我不是输给了爱情,是输给了自己的沉默。”
而在《是女儿是妈妈》中,她与母亲的互动又温柔得让人心颤:“原来我们都可以重新长大一次。”
这种复杂而真实的立体感,正是当下女性最稀缺也最珍贵的状态:
既清醒,又柔软;既独立,又有爱的能力。
四、跑步背后的社会现象:我们为何如此渴望“逆袭”?
黄圣依的故事爆火,折射出一个更深的问题:
为什么大众如此热衷“逆袭叙事”?
因为我们都活在一个充满评判的世界里。
离婚=失败,
单身=可怜,
中年转型=垂死挣扎。
可黄圣依的出现,像一记耳光扇醒了这套逻辑——
人生不是比赛,不需要赢谁,只需要完成自己。
她不是突然“变厉害”,而是终于可以做自己。
那十年豪门生活,或许锦衣玉食,却未必让她心跳加速。
而如今清晨五点的跑道上,风吹过耳畔的声音,才是真实的活着。
运动机构数据显示:长期跑步者在遭遇重大变故后,心理恢复速度比普通人快47%。
因为跑步教会人的,不是如何更快,而是如何在疲惫中继续前行。
这多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家庭琐事缠身,年龄焦虑如影随形……
但我们依然要走,要跑,要向前。
黄圣依的意义,不在于她拿了第几名,
而在于她让我们看到:
一个女人,可以在废墟之上重建自己,而且建得更好。
五、你可以不跑马拉松,但请保持奔跑的姿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跑全马。
也不是非得像黄圣依一样戒糖三十年、每天练太极才能算“自律”。
但我们可以学她:
每周抽出三次三十分钟,绕小区快走或慢跑;
少喝一杯奶茶,多喝一杯温水;
在情绪低落时,试着出门走一圈,让风带走杂念。
运动从不承诺“逆龄”,但它能给你最朴素的礼物:
掌控感。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你就更容易控制情绪、时间和人生方向。
就像黄圣依说的:“年龄不是枷锁,也不是勋章。
它只是一个数字,真正重要的是,你还愿不愿意出发。”
写在最后:
这个时代总在教女人如何“被爱”,却很少教她们如何“自爱”。
黄圣依的跑步之路,是一场迟来的自我启蒙。
她跑过的每一公里,都在告诉所有正在迷茫、压抑、怀疑自己的女性:
你不必完美,
不必取悦所有人,
不必困在任何标签里。
只要你还在动,就在赢。
套上跑鞋吧。
哪怕只是绕着操场走一圈。
听一听心跳,感受一下呼吸。
你会发现——
原来生命最动人的模样,不是站在领奖台上,
而是明明很累,却 still moving forward。
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本”。
跑步不会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你看世界的眼睛。
而当你开始奔跑,整个宇宙都会为你让路。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