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将军:十字岭永不抵达的家书

1942年5月25日,山西十字岭的硝烟中,左权突然勒住战马。望远镜里,断后的译电员正陷在日军火力网中。这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掉转马头冲回包围圈:“电台比命重要!”警卫员死拽缰绳哭喊:“彭老总命令您先撤啊!”话音未落,一颗炮弹在咫尺炸开。

三天前的深夜,麻油灯在指挥部窑洞跳动。左权写完第十一封家书,将妻子刘志兰寄来的女儿照片塞进信封。突然敌情电报如雪片飞来——日军特别挺进队正扑向总部。他抓起手枪冲出窑洞前,手指在未封口的家书上停留一瞬,终是没有粘上浆糊。

突围路上,左权的大衣总在伤员身上。卫生员小赵亲眼看见:将军把最后半壶水喂给民夫老李时,干裂的嘴唇粘着灰白皮屑。当敌机俯冲扫射,他扑倒小赵滚进弹坑,后背军装被弹片撕成布条。小赵摸到将军腰间硬物——竟是包着油纸的《苏联红军步兵操典》,书页间夹着女儿北北周岁照。

十字岭的炮火撕裂云雾时,左权右额被弹片削去皮肉。参谋架着他冲到安全区,他忽见电台班被困山腰。“我去引开追兵!”将军一把扯断绷带。警卫连长老周记得那个最后的背影:左权跃上岩石举枪射击,阳光穿透硝烟照亮他染血的眼镜架,像燃烧的十字架。

当益子重雄率日军杀人队冲上山顶,只寻到半只炸飞的布鞋和浸血的地图。那张标着转移路线的地图上,洇染着几行钢笔字:“志兰,待驱逐日寇,当教北北识此山河……”这是那封未寄家书的残页。

噩耗传至延安,彭德怀砸碎茶缸,伏案疾书三昼夜写成《左权同志碑志》。最心碎的祭品在涉县老乡家——房东大娘把将军遗留的搪瓷碗供在神龛,碗底结着层黄黑小米锅巴,那是他五天前没来得及吃完的早饭。

左权殉国后,太行山升起颗“左权星”。天文学家张钰哲在宇宙发现新行星时,忆起十字岭那个血色黄昏:“其光芒穿越亿万光年,如将军精神永耀中华。”

2015年9月3日,左权将军外孙沙峰捧着那只搪瓷碗走过天安门。受阅部队山呼海啸的“为人民服务”声中,碗沿缺口在阳光下闪出微光——那正是1942年5月25日正午,十字岭的炮火在瓷釉上烙下的永恒印记。当山西左权县小学的孩子们朗读将军家书,稚嫩童声飞过开满黄花的十字岭。山风翻动纪念馆里泛黄的信笺,第十一页永远空白:那里本该写着凯旋归期,却成了战火中永不抵达的墨迹。

人物简介:左权(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左权   家书   将军   日军   太行山   左权县   延安   苏联   战役   窑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