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廖惠尧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它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多万工人,为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为纪念此次运动,1889年7月马克思主义者召集各国代表,同意定于每年5月1日举行纪念活动,至今年已经139年从未间断。
芝加哥工人罢工斗争胜利,维护了工人阶级劳动者的权益,也让人们深刻认识了“劳动”的意义。
纵观华夏非凡历史,是祖先通过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创造财富和历史,其中每—滴汗水都折射出先辈们坚韧不拔的光辉,每一份成就都彰显出劳动人民的勤奋和智慧。
从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后代的劳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勇于进取,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地球上是个伟大的民族,先人们率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文字,随后又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象广阔天空,繁星点点中最耀眼的明星。
中华民族先辈劳动者,从古至今,各自在工农商学兵及科技领域的岗位上,不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是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岗位上都是劳动者。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他们每个人像一台大机器的一个配件、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满怀敬意,缅怀在漫长的各个历史时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祖祖辈辈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追根溯源,人类从原始的猿人通过劳动而进化成人类,他们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又会遭受大自然常常带来的火灾、洪水、干旱、寒冷、酷热、地震等。为了生存又不得不与大自然作顽强的斗争。同时人们还得经受连绵不断的战争之苦,可以想像到,古代先辈生活在民不聊生的生存条件下,多么艰难,多么无奈,但是,他们仍然信心满满,昂首前行。
对比之下,我们华夏后代的现代人是幸运的,当代共和国经过全民族举力奋斗,物质逐渐丰富,科学技术赶超西方国家。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走在世界前列,人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这一切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敢教日月换新天,让祖国蒸蒸日上,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第一部内容丰富,深含政治哲理的远古历史读物《尚书》有一言:“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这句话强调需要体会劳作不易,要求官员戒骄戒奢,蕴含重视民生,倡导戒奢崇俭的治国观与处世智慧。
从古至今,劳动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劳动不仅塑造了人类文明,更构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轻视甚至鄙视劳动、逃避劳动的现象有之;将农村人,外卖员、工地搬砖人等服务群体视为下等人有之。持有此观念者起码是不了解社会状况,不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社会需要许许多多工作岗位,相互服务,力所能及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假如,苦和脏的工作谁都不愿干,各行各业都停止工作,可以想象社会将成为什么样子。因此,工作不应分尊卑贵贱,劳动者应该互相等重,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重新审视劳动和劳幼者的价值,以劳动精神滋养心灵、推动社会发展,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从钻木取火的原始探索,到如今上月球,向宇宙进军,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劳动者的推动。爱迪生经过数千次实验,通过不懈的劳动实践,才发明了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袁隆平一生扎根田间,躬身劳作,用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正是无数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才让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从落后迈向先进。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孕育出璀璨的精神文明,推动着人类社会在创新与突破中持续前行。
劳动精神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其意可理解为劳动能锻炼人的体魄,磨砺人的意志,培养人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当我们在劳动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收获的不仅是劳动成果,更是能力的提升与心智的成熟,从小学生开始就要从平凡的点滴开始,这些看似平凡的劳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热爱劳动,独立坚韧的品格,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劳动的形式不断演变,但劳动的价值始终不可磨灭。如今,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一些人认为体力劳动逐渐失去意义,过度追求轻松、舒适的“躺平”生活。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农业、工业劳动,还是新兴的数字技术、科研创新领域,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运转的关键力量。快递员穿梭于大街小巷,保障物资流通;程序员日夜钻研代码,推动科技进步;科研工作者扎根实验室,探索未知领域。不同形式的劳动相互协作,共同织就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图景。每一位劳动者都是时代巨轮上不可或缺的齿轮,只有各司其职、勤勉付出,才能让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以劳动铸魂,方能谱写时代华章。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和社会也应积极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加强劳动教育,让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当每一个人都以劳动为荣,用双手创造幸福,我们定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以劳动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用我们的青春描绘出波澜壮阔的画卷,用我们的凌云壮志谱写可歌可泣的的赞歌,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谨以此文献给祖国的劳动者,向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
☆ 本文作者简介:廖惠尧,曾任职教师,后参军入伍,历任海军某高炮团战士、文书、书记,某基地政治部秘书处秘书,舰队秘书处秘书兼秘书科长,长期从事军队文字工作,后转业广州任某单位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并兼任香港公司董事长,因工作为军队报刊杂志提供许多文稿,并予采用,先后印制书籍三部,深受官兵喜爱。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