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 “2025 小鹏科技日”。在这场聚焦前沿科技的活动中,小鹏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其展示的 “猫步” 动作成为全场亮点 —— 机器人迈步时步态轻盈,腿部关节灵活度远超以往同类产品,身体姿态调整自然,甚至能模拟人类走路时的轻微身体晃动,整体表现超出了不少观众对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水平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这段机器人走 “猫步” 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对技术的赞叹,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机器人的动作过于逼真,“感觉是个真人在努力扮演机器人”。有网友甚至细致分析视频细节,称 “机器人的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线条变化,更像人类穿着道具服做出的动作,而非机械结构驱动”;还有人猜测,可能是通过远程操控或内部藏人的方式,营造出机器人自主运动的假象。

这些质疑声音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酵,逐渐从个别网友的猜测,演变成对小鹏 IRON 机器人技术真实性的广泛讨论。对于一家在智能科技领域深耕的企业而言,技术质疑不仅可能影响产品口碑,还可能对品牌信任度造成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方面选择主动回应,以消除公众疑虑。
前期回应:何小鹏发 “一镜到底” 视频,展示机器人内部构造
面对愈演愈烈的质疑,11 月 6 日上午,何小鹏率先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澄清视频,以 “一镜到底无剪辑” 的形式,还原了 IRON 机器人走 “猫步” 的全过程,并通过多角度展示,公开了机器人的内部构造。
视频开头,何小鹏出现在镜头前,语气平和地解释发布视频的原因:“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今天早上我们机器人团队强迫我拍个一镜到底无剪辑的视频,回应一下这个质疑,希望大家辨别真假,也帮助我们澄清一下。” 随后,镜头转向一旁处于待机状态的 IRON 机器人,工作人员启动机器人后,它再次完整展示了 “猫步” 动作,每一个迈步、转身的细节都清晰呈现在镜头前,没有任何剪辑痕迹。
动作展示结束后,工作人员按照何小鹏的指示,拉开了机器人背部的拉链 —— 这一设计原本是为了方便后期维护,此次却成为证明 “无内藏真人” 的关键。拉链拉开后,机器人内部的机械结构一目了然:银色的晶格肌肉组件整齐排列,连接着不同关节的控制器上布满了细小的线路,肩膀位置的运输固定器清晰可见,耳朵部位的麦克风阵列呈圆形分布,手部的谐波关节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工作人员还用手指轻轻触碰部分机械组件,展示其可动性,证明这些并非装饰性结构,而是真正驱动机器人运动的核心部件。

这段澄清视频发布后,迅速获得大量转发和评论。不少网友表示,“一镜到底的展示很有说服力,内部机械结构看起来很真实”“之前确实有点怀疑,但看到这些细节后,相信是真的技术突破了”。但仍有少数网友保持观望态度,认为 “视频展示的是静态或半静态结构,通电运行时是否存在其他隐藏设计还不好说”。
发布会高潮:通电剪腿部覆盖件,何小鹏哽咽诉心声
11 月 6 日晚,小鹏 X9 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如期举行。原本这场发布会的核心是介绍小鹏汽车在增程技术上的新突破,但前期关于 IRON 机器人的质疑,让不少观众和媒体将目光聚焦在 “是否会进一步回应” 上。
当发布会进行到中段,何小鹏在介绍完汽车技术后,话锋一转,提及了机器人的质疑话题。他走到舞台一侧,那里早已准备好一台处于通电状态的 IRON 机器人 —— 机器人站立在特制平台上,头部微微抬起,手臂自然下垂,身体保持着稳定的平衡状态,显然处于正常运行模式。
“此前我们没有在机器人通电状态下剪开过‘皮肤和肌肉’,在发布会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们决定这样做,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 何小鹏的声音略显沉重,随着话语推进,情绪逐渐激动,讲到 “最后一次证明” 时,甚至出现了哽咽,他停顿了几秒,调整了一下语气,才继续说道,“做科技研发不容易,我们希望用真实的技术打动大家,而不是靠噱头。”

随后,工作人员手持特制剪刀走上台,在何小鹏和现场观众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对准机器人腿部的覆盖件 —— 这层覆盖件模拟人类皮肤质感,颜色接近肤色,表面有类似肌肉纹理的纹路,平时用于保护内部机械结构,也让机器人外观更接近人类。随着剪刀的裁剪,覆盖件被缓缓剪开,露出了内部的机械腿部结构:金属材质的骨骼框架支撑着整个腿部,多根银色的驱动杆连接着膝盖、脚踝等关节,细小的线路沿着框架边缘延伸,关节处的轴承在机器人轻微的姿态调整中,偶尔会发出细微的机械运转声。

为了让观众看得更清楚,工作人员还调整了机器人的腿部角度,展示不同状态下机械结构的运动情况 —— 当机器人缓慢抬起左腿时,内部的驱动杆随之伸缩,膝盖关节灵活弯曲,没有任何人类肢体活动的痕迹。现场的摄像机将这一过程实时投射到巨大的屏幕上,每一个机械部件的细节都清晰可见,台下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何小鹏在展示结束后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通电运行状态下剪覆盖件,就是为了证明机器人的运动完全由内部机械结构驱动,不存在 “真人藏在内部操控” 的可能。“大家看到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芯片指令控制机械部件运转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或许还不够完美,但绝对真实。”
后续影响:股价直线拉升,2026 年底量产目标明确
何小鹏的现场回应和机器人的 “解剖式” 展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新一轮关注。发布会直播期间,相关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网友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多数声音对小鹏的坦诚态度和技术实力表示认可,“敢于现场剪机器人证明,这份勇气值得肯定”“看到机械结构的瞬间,彻底打消了之前的怀疑” 等评论成为主流。
资本市场也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在何小鹏发布澄清视频、尤其是发布会现场展示机器人机械结构后,小鹏汽车港股股价呈现直线拉升态势。截至 11 月 6 日收盘,小鹏汽车股价报 89.4 港元 / 股,较前一交易日有明显上涨,最新市值约为 1704 亿港元。这一股价变动,被市场解读为投资者对小鹏技术实力的认可,以及对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的看好。
值得关注的是,在回应质疑的同时,何小鹏也明确了小鹏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划。他在社交媒体澄清视频和发布会现场均提到,小鹏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当前的 IRON 机器人还处于技术迭代阶段,我们会根据市场反馈和技术突破,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为量产做好准备。未来,我们希望让人形机器人走进更多场景,真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对于量产计划,何小鹏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如具体产量、定价区间、目标应用场景等,但这一明确的时间节点,仍给行业和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小鹏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进展,以及面对质疑时的透明态度,将有助于其在该领域建立先发优势,若能如期实现量产,有望在未来的智能科技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