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巨变!央行重磅发布:统一网关、全球互通开启!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

北京9月16日举行的一场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陆磊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一个名为“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的新事物,已经在7月30日正式投产上线。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技术更新。这个项目由央行亲自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银联两大机构联手建设,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全面推进。

别看它刚上线不久,能量已经开始显现。截至9月11日,短短一个多月,通过这个网关处理的业务笔数就达到了198.1万笔,交易总金额冲到了4.27亿元。

这显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集技术枢纽、市场规则重塑者和国家金融战略推进器于一身的多功能基础设施。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不同的角色,来把它看个通透。

翻译官和调度员

这个网关的核心技术价值,说白了,就是扮演一个中立的“翻译官”和“调度员”。

在它出现之前,一家境外钱包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得分别去找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等机构,一家一家地谈合作,一个一个地做系统对接。

这种“两两对接”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每家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都不一样,简直是一团乱麻。

现在,它提供了一种“一点对接”的全新模式。所有境外机构,只需要对接网关这一个点,就能和网关后面连接的所有境内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它就像一个万能插座,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插头,都转换成统一的标准。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角色定位。网关本身不参与资金的划拨和处理,它只负责交易信息的转接和分发,同时具备交易监测与分析的功能。钱还是在原来的清算机构和支付公司之间流转,网关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这个设计非常巧妙,既解决了互联互通的难题,又没有改变现有的清算格局,将自身与复杂的资金流巧妙地隔离开来。整个信息转接过程还都是实时进行的,确保用户在使用时,体验是流畅无感的。

无论是境外游客在中国商家“主扫”消费,还是商家用扫码枪“被扫”收款,后台的复杂调度,对前端用户来说,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目前,网关优先支持的是“外包内用”业务,也就是方便境外游客来华消费。但它的架构设计,同样也支持未来“内包外用”的业务拓展,也就是让国人的电子钱包更方便地在海外使用。

告别单打独斗

网关的出现,更是对过去那个碎片化、内耗严重的跨境支付市场的一次结构性调整。过去那种“两两对接”的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标准不一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

不同的合作链路互不兼容,也严重影响了境外钱包引入中国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一些境内机构为了争夺境外的合作机会,甚至陷入了无序竞争,不仅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削弱了中国支付产业的整体议价能力。

同时,国内二维码支付市场本身也存在标准和网络不兼容的问题,市场集中度高,一些巨头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态,收单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统一网关,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它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接口和业务规则,从根本上推动形成统一的境外钱包合作标准,大大降低了机构间的系统对接成本。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跨境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还能协调境内机构共同开放受理环境,迅速扩大境外钱包在境内的使用范围。

一个境外钱包一旦接入网关,理论上就能在所有接入网关的境内机构的商户网络里使用,这个想象空间是巨大的。这种模式,促使境内支付巨头和清算机构,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走向在统一框架下的协同合作,形成“抱团出海”的合力。

我们看看已经上船的玩家名单,就能感受到它的包容性。境内参与方,有中国银联、网联清算公司这样的国家队,也有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市场巨头。

境外钱包及合作方更是五花八门,包括AlipayConnect、TenpayGlobal,以及来自新加坡的DBSPayLah!、马来西亚的Touch'nGo、泰国的Kbank,还有我们熟悉的支付宝香港、微信香港和MPay澳门钱包。

业务已经实实在在地覆盖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这本身就证明了它作为一个市场“调节器”的成功。

支付出海的国家队

如果说技术和市场层面的价值,决定了网关能走多快,那么它在战略层面的意义,则决定了它能走多远。这个网关,绝不只是一个商业和技术的产物,它承载了更深远的金融监管现代化和国家金融战略意图。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过去要掌握全面的跨境扫码支付情况,需要从无数个分散的渠道去获取数据,难度极大。现在,有了统一的信息接口,就等于有了一个总闸口。所有通过网关的交易信息,都能被统一管理和有效监控,这完美满足了监管“穿透式”的要求。

网关的建设,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体现。国际上,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组织,一直在大力推动改善跨境支付,而支付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是国际社会倡导的核心改善措施之一。

作为G20的重要成员国,中国的这一举措,正是对国际倡议的积极响应。

从国内政策脉络来看,这也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9年,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推动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到了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发文,要求优化支付服务,全面提升移动支付的便利性。

从长远看,这个网关的战略价值将更加凸显。它不仅能通过便利化的支付,促进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更为扩大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当越来越多的跨境交易通过这个统一的、由中国主导的网关来转接处理,无疑将增强中国在国际支付领域的标准制定能力和影响力,这是中国支付产业从“大”到“强”的关键一步。

结语

网关的成功上线,是中国支付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但正如央行副行长陆磊所强调的,网关的建设必须坚持公共性、包容性、普惠性的原则。

这意味着,它的未来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力量,更需要凝聚市场各方的共识。

有建议提出,未来应该成立专门的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相关业务规则和技术规范的决策,让市场各方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这或许指明了方向。这个统一网关的最终形态,不应是一个由少数机构主导的技术平台,而应是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金融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它才能行稳致远,真正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金融新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重磅   巨变   央行   网关   全球   中国   境外   机构   市场   钱包   境内   业务   金融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