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飞艇,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一战时期,那种慢悠悠的侦查气球,觉得这东西早被喷气式战机、高清卫星淘汰,根本跟不上现代战争的节奏。
可最近几年,西方卫星公司拍下的中国西北照片,却把这个“老古董”变成了焦点。
那些藏在沙漠里的巨型建筑,还有高空飘着的特殊飞行器,都逐渐揭露了一个事实:一款能让美军隐身战机“现形”的大型飞艇,距离问世,可能不远了。
2011年,外媒第一次报道中国西北某处区域时,这里还只有一片荒地,除了一座刚动工的长条形建筑,和几百米的简易跑道,连像样的配套设施都没有。
当时没人在意,毕竟西北地域广阔,类似的基建工地并不少见。
直到2013年,美国Maxar公司的卫星,第一次清晰拍到那座建筑的全貌,才发现它竟是个巨型机库。
只是后续几年跟踪拍摄,机库周边一直没动静,美军甚至在年度报告里,都没提过这个地方。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初,一个中国民用气象气球,因不可抗力飘到北美,横穿美国本土。
这件事被美国炒作成“间谍气球威胁”后,有人突然翻出了那座,被遗忘的西北机库。
再看最新的卫星照片,大家都愣住了:机库已经从原来的350米加长到440米,宽度也有137米。
按这个尺寸算,内部空间足以装下一艘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更让西方关注的是,机库周边还多了新东西。
2022年12月,美国PlanetLabs的卫星,在机库附近的沙漠里,拍到了一架30米长的小型飞艇,就停在一条1公里长的混凝土跑道正中央,旁边还有一座274米长的辅助机库。
有细心的分析师发现,每到冬季下暴雪,基地里的其他道路、办公楼都会及时铲雪,唯独这座440米的巨型机库,和周边道路没人清理,明显是在等更大型的装备入驻,那架30米的小飞艇,更像是用来测试的“模型”。
随着更多卫星数据汇总,西方慢慢理清了,中国在飞艇领域的布局时间线:
2011年外媒初报时,机库刚动工;2015年卫星确认机库完成主体建造;2020年,机库外部轨道上,出现了一个大型金属框架;2021年11月,又拍到了小型飞艇的身影。
前后十二年,看似进展慢,实则每一步都在稳步推进,连美国《TheWarZone》都承认,中国的飞艇计划“早有预谋”,不是临时起意。
2024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空天技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更是让西方摸清了这款飞艇的核心能力。
论文里提到,中国正在给大型飞艇,装“红外预警探测载荷”,还做了仿真测试:
当飞艇在2万米高空悬停时,搭载的天基碲镉汞红外探测器,能捕捉到8000米高度飞行的F-35战机信号。
测试数据很具体:如果飞艇从正面探测F-35,最远能到150公里;探测角度小于90度时,最大距离不超过350公里。
这个距离意味着,只要F-35在我国周边升空,很可能刚起飞就被盯上。
为什么这款飞艇能盯着F-35?关键就在F-35的“软肋”。
F-35靠特殊的外形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能躲过大部分雷达探测,可它的发动机尾焰没办法隐身,高温产生的红外信号,在平流层都能被捕捉到。
而中国的飞艇正好停在20-25公里的平流层,这个高度避开了F-35针对地面、同高度目标的隐身优化。
从高空往下看,F-35的红外信号,就像黑夜里的手电筒,特别显眼。
除了能“抓”隐身战机,这款飞艇在战场上还有不少优势。
首先是续航久,它能在平流层待上好几个月,不用像预警机那样,飞十几个小时就得返航,也不用像低轨卫星那样,频繁调整轨道,能24小时盯着一片区域。
其次是成本低,比动辄几十亿的高轨卫星、几亿的预警机便宜得多,还能靠太阳能供电,长期部署下来很划算。
中国科研团队还提出了“飞艇蜂群”的想法,不是简单把几艘飞艇凑在一起,而是让它们组成六角形编队。
要是在东海、南海、台海这些关键方向各部署一组,就能形成覆盖大片海域和空域的监测网。
就算有一两艘飞艇出故障,其他的也能补上空缺,不会让整个监测网断档。
更重要的是,这款飞艇还能和其他装备配合。
论文里提到,它可以和JY-27A远程反隐身雷达、低轨卫星监视系统联动,形成多层次的反隐身体系。
比如JY-27A雷达先发现可疑目标,飞艇再靠红外探测器精准锁定,低轨卫星跟进跟踪,一套流程下来,就算F-35想靠隐身突防,也很难躲开。
西方还注意到,这款飞艇的用途可能不止“看”。
按机库440米的长度推算,中国要造的飞艇长度,可能超过350米,比美国计划中的ISIS飞艇(300米长)还大。
美国HAA飞艇的载荷只有2吨,而中国这款飞艇按浮力公式估算,载荷可能达到5-6吨,除了装探测设备,还能装通讯设备、目标指示设备。
比如装个强通讯模块,它就能变成高空通讯中继站。
有数据显示,一艘停在20公里高空的系留飞艇,搭配合适的通讯设备,能覆盖直径1400公里的区域。
要是在南海部署一艘,就能保障整个南海海域的通讯,比地面基站覆盖范围大得多。
要是装目标指示设备,还能给远程防空导弹、高超音速武器指路,帮这些武器更精准地打击目标。
美国对中国的飞艇项目格外关注,其实他们自己也搞过类似的东西。
比如美国导弹防御局的HAA飞艇项目,计划用11艘飞艇在18公里高空,建一道1000公里的导弹防御网,2011年到2016年还做过测试。
可后来因为成本太高、技术难题没解决,2016年就停了。
还有更大型的ISIS飞艇,计划装6000平方米的相控阵雷达,结果也因为技术不成熟放弃了。
现在看到中国的进展,美国媒体的心态很复杂。
《TheWarZone》在报道里提到,中国的巨型机库,能轻松容纳2艘美国HAA飞艇,或者1艘ISIS飞艇。
而且中国在红外探测载荷上的突破,是美国之前没重视的领域。
有美国军事专家坦言,在平流层飞艇的实战化应用上,中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对中国来说,发展大型飞艇也是应对现实需求,现在美国及其盟国在我国周边部署了数百架F-35,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在增加F-35的数量,未来可能还会更多。
虽然我们有JY-27A这样的反隐身雷达,但地面雷达机动性差,总有探测不到的盲区,而大型飞艇正好能补上这个漏洞。
JY-27A
要是未来在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各部署几艘,再配合飞艇蜂群,就能形成一道从高空到地面的立体监测网。
只要周边国家的F-35一升空,就能被飞艇的红外探测器发现,再把数据传给防空部队,相当于给我国的防空体系,装了一双“千里眼”,让隐身战机的优势大打折扣。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飞艇还能参与导弹防御。
平流层是预警高超音速导弹的好位置,因为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高度大多在20-60公里,飞艇在这个区间,能更早发现导弹信号,给地面防御系统,争取更多反应时间。
现在各国都在研究高超音速导弹,中国的大型飞艇,正好能在反导体系里,占个重要位置。
可以说,它不只是一款新武器,更代表着中国在近太空领域的技术突破。
以前近太空是美国、俄罗斯的天下,现在中国也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甚至拿出更实用的装备。
未来随着飞艇技术的成熟,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新用途,比如当高空加油平台、物资投送平台。
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西方卫星发现的这个“秘密”,已经让中国在空天战场的竞争中,多了一张重要的牌,也让那些想靠隐身战机搞威慑的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术了。#夏日旅行攻略#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