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视觉元素拆分演示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以“精准”“协作”为设计主题,通过空间错位、动势重组与色彩层次构建视觉焦点,突出飞船运行轨迹的动感效果。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
标识采用多层图形叠化与透视关系,强化图像纵深与视觉引导,并在理性色调中嵌入象征性色块,展现国家使命感、科技实力与对宇宙的探索愿景,构建沉稳且具有张力的视觉叙事。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将简洁图形语言与现代科技风格融入航天器等视觉元素设计中,飞船与空间站主体采用立体造型,辅以高光,凸显科技质感与荣耀使命。通过模拟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动态视角,营造强烈的视觉纵深与空间张力,增强沉浸感。以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为视觉中心,飞行弧线勾勒出动感轨迹数字“9”,另作九颗星辰环绕其间,既代表了任务序号,也蕴含着探索九天的志向,承载着工程持续进步的时代印记。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视觉元素拆分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的色彩设计以传承与创新为原则,采用红、深蓝、金三大主色调构建视觉层次。外圈鲜明的红色象征国家荣誉与使命,传递航天事业的热忱与责任感;内圈深蓝色体现宇宙的广袤与神秘,彰显科技探索的深邃内涵;金色作为点缀,突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与未来愿景。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色彩域
针对关键视觉元素色彩设计,中国空间站与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整体采用纯白色,贴合航天器本体色彩,凸显视觉主体;地球部分以蓝色、青绿色这类自然色彩渲染出海洋和陆地,与星空背景形成和谐的色彩基调,寓意宇宙与地球的和谐共生。
标识设计最初以“任务序号的符号化表达”为核心构想,旨在将数字“9”以图形语言巧妙呈现,并与飞船轨迹、星轨等典型航天元素有机融合,构建出兼具象征意义与视觉动感的标识形态。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早期思路呈现稿
基于这一思路,设计团队尝试以飞船环绕地球飞行的动态轨迹勾勒出“9”字结构,使图形意象与任务序号实现自然呼应。为确保整体构图的科学性与视觉张力,团队基于天舟九号与中国空间站的结构特征搭建三维模型,反复调试飞行姿态与交会视角,通过多角度旋转和比例优化,最终确立了既具稳定感又富空间层次的构图方案。
在不断推演的过程中,设计者逐步确立了以地球为背景、飞船和空间站环绕构图的核心结构,使整个图形具备清晰的前后层次与纵深感。同时,通过九颗星体环绕飞行轨迹,与数字“9”的视觉意象形成呼应,进一步强化标识的识别度与符号意义。在配色方面,早期方案曾尝试以冷色调为主,突出科技感,但在多轮比选中最终确定由“红—蓝—金”三色构成,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认同感。
设计者姚佳(右)、孙建栋(左)工作照
最终版本在多轮方案演化基础上形成,既传递了天舟九号精准对接、协同补给的任务精神,也在图形语言中融入了航天探索的时代审美。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演进版本
为贴合航天任务的科技气质与传播需求,在图形处理上注重现代感与简洁性之间的平衡。在前期数字媒体设计中,空间站及飞船太阳翼部分采用了渐变与柔化处理,营造出航天器在轨运行的空间感与动态感,增强了视觉层次。
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实体臂章、纪念物料等工艺限制,对标识进行了图形简化和平面化调整:去除复杂渐变,转化为清晰色块;统一线条粗细,优化图形边缘,确保在刺绣、压膜等工艺条件下的清晰呈现。同时,标识制定了标准化的色彩值与比例规范,以保障多终端、多材质下的一致性和识别度,既保证了制作可行性,又保持了标识整体视觉协调。
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实体臂章版
设计者孙建栋工作照
发射任务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邀请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设计者姚佳、孙建栋前往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观看发射。同时,我们欢迎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航天爱好者踊跃参加后续的任务标识征集活动,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等你来见证!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编辑/靳晴
审核/杨建 杨蕾
监制/索阿娣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