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空港连四海
丝路新程谱新篇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
一标段项目、二标段项目、航站楼指廊项目
六个单位工程完成竣工验收
正式迈向全面投运的筹备阶段
助力打造辐射华北、连接欧亚的
“空中丝路” 新枢纽
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作为国家民航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定位为4F级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京津冀机场群主备降机场之一、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交通节点。
Part.01
空港动脉|向北开放的“空中桥梁”
项目巧妙融合草原文化与现代航空港特色,以“草原雄鹰 展翅翱翔 民族风情 时代华章”为设计理念,生动诠释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地域魅力。航站楼整体造型以“马鞍”为形,以“哈达”为魂,轮廓流畅而富有动感。长达600米的层叠屋面,以起伏的曲线勾勒出圣洁哈达般的飘逸形态,传递着对四方来宾的美好祝愿。
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内核,巧妙运用曲线构筑叙事。主楼与设南、北两条双弧形指廊相辅相成,演绎出充满流动感的建筑韵律;440米的超宽面宽,则奠定了空间开放恢弘的气度。光线与几何结构在此交织,共谱一首无声的诗篇。贯穿始终的文化符号,将菱形元素巧妙串联于各个空间;而商业中轴上方蜿蜒的飘带吊顶,则轻盈地呼应着“草原丝路”的悠久意象,古今交汇,意境悠远。
航站楼前12.1万平方米GTC包含停车楼与交通换乘中心,采用双层叠合的空间布局,在零米层与航站楼出发层实现无缝平接,并设有高铁与地铁换乘接口,共同构建起“航空、铁路、轨道”三位一体的立体联运系统。这一设计真正实现了“一次抵达、多维换乘”的高效出行体验,让旅客换乘过程流畅而便捷。
Part.02
硬核技术|破解超大型空港建造难题
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航站楼建设过程中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面对超大跨双曲面、空间不等高的钢结构施工挑战,团队创新应用弯扭桁架高精度对接提升技术,实现了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准拼装;同时,通过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复杂工况施工模拟分析技术进行全过程仿真,为“马鞍”造型双曲面屋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屋面系统施工中,团队自主研发“分块错层拼装整体提升”工艺,结合“高桁架+低网架”组合技术,成功将12个菱形ETFE膜天窗与摇摆柱实现精准对接,圆满解决了全国范围内长细比最大的摇摆柱垂直度控制难题,展现出扎实的工程实施能力。
为实现大跨度“哈达”形重型悬挑桁架的精准施工,团队将蒙古族建筑的灵动曲线与钢结构力学深度融合,通过系列工艺创新,将安装精度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展现出工程技术与文化意象的高度统一。
Part.03
智慧建造|BIM全链赋能高效建造
项目以BIM技术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施工体系,全面推动智慧建造落地。通过全专业三维建模,实现设计图纸的可视化交底。在机电与装修阶段,项目对换乘中心进行多专业工序穿插策划,显著提升整体效率。
面对多达8000余个机电预留洞口的复杂条件,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综合排布,科学调整洞口标高,巧妙化解交叉冲突,减少管线避让,实现了空间利用与施工便捷性的双重优化。
项目进一步创新推行“3+1+1”数字化交付模式,实现验收流程线上化,并借助BIM-EAM联动插件破解隐蔽资产盘点难题。通过31组深化组件确保图纸、模型与现场100%一致,仅用10天即完成40万台设备信息挂接,有力推动企业从BIM深化应用迈向全流程数字化交付,引领民航工程智慧建造新发展。
草原雄鹰振翅起
塞外空港展新姿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