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从经济视角看,解读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变化在哪里?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四中全会,全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商讨十五五的规划,十五五规划全称叫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次会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从这里能看得出来,自主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抬到了更靠前的位置,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上加速落地,同时通过全面扩大内需把经济增长做得更为稳固。

与十四五相比,《公报》里关于经济社会主要目标连续两次点名科技实力,这意味着,接下来很多具体政策会围绕核心技术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展开。

一、主线一:经济发展

不少分析师都把十五五的高质量发展概括成三根支柱: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内需。


在今天,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先进技术与关键装备的外部获取更难,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补上卡脖子的那部分技术。在内部,则是过去靠要素投入的模式边际递减,资源与环境约束抬头,需要创新驱动来换动能。因此,《公报》才会把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等放到了很关键的位置上。


与之配套的,是一套更具产业指向的表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大方向。智能化比如说大模型、工业软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全流程改造,绿色化就是新能源、储能、绿电消纳、节能设备更新等系统工程,融合化则主要强调从科研到最后企业应用整个链条的打通。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还新增了航天强国,其意义不仅在上天,更在由此带动的卫星互联网、遥感导航、天地一体算力网络、材料与部件等长产业链,这对通信、交通、应急、制造和数字经济都是互相促进的。

这次也尤其提到了扩大内需,并且认为今后经济想要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是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提升内需的重点还是在补基础设施短板,把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技能提升这些方面做实,让居民收入预期、消费意愿与能力同步改善,供需错配才有望缓解。也就是只有实实在在增加大家的收入,才有可能完成这部分,但是这一次毕竟只是纲领性文件,后续更为细节的规划,我们就要在今后五年里陆陆续续看到了。


二、主线二:实体经济

《公报》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并同时强调制造强国,背后的考量其实并不抽象。


其一,全球教训摆在前头,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空心化带来产业韧性下滑、就业结构失衡与社会焦虑上升,重视制造业逐渐成为共识。


其二,中国的比较优势仍在产业链中段的广度与深度,制造业是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基础。


其三,结构性短板仍在,虽然规模领先,但在全球价值链前端的占比仍需提升,制造业总体的收入与利润率与规模并不完全匹配,对服务业的反哺能力还有提升空,换句话说,服务业占比想再上一个台阶,前提是制造业需要更高端、更高效、更有质量。


因此,这次非常着重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而与实体经济发展对应的,就是工业4.0!在十五五规划的展望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工业4.0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算力基础持续扩张,AI芯片国产化水平明显提升,智能传感、智能制造等领域加速融合。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将超过九成,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时代。


不过,在核心环节如高端光刻机、精密制造方面,中国仍需加强基础研发与人才储备。但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电动车等产业上,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AI的发展带来了算力和能耗的双重挑战。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较2022年翻番,电力与能源安全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约束。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工厂正重塑整个产业格局。


这部分,其实是通过集中发展产业,来完成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能做的,口号之外,更多的还需要财政政策等具体支持。


三、主线三:财政与货币

根据去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保体系等全方位改革。


其实十三五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就一直在推进,十三五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十四五期间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成为重点任务,同时,房地产税立法也都均被提及。


税制改革重点在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这样也更方便与中央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如果只谈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部分,那就是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自立自强,综合运用税收、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等工具,把财政支出更多投向原始创新、关键技术、产学研转化、重大工程中试平台等长期资本性支出。


预计十五五阶段,改革将围绕四个重点方向展开:一是财政安全方面,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背景下,中央将通过稳税基、扩税收维持财政稳健。二是预算绩效化,当财政赤字率突破3%红线,财政支出将会更注重效率和逆周期调节。第三就是税制现代化,会继续推动消费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直间接税结构。第四是央地协同与债务管理,强化中央转移支付、弱化土地财政依赖,推进统一债务监管,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这和之前整体的调性是一样的,只是同一个方向的延续,核心是,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增加中央的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

结尾:

与十四五相比,这次十五五关于目标的表述字数其实很短,,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方向!


这一次的公报,也主要是定调方向的,科技自立自强被明确抬升为整个文件里最大的增量,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定下产业升级的总方向,航天强国、碳达峰….等等,都说明下一个五年,要以科技为突破口牵引产业的改变,用产业效率的增加来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方向上,好像有点老生常谈的样子。但是,他不一样的是“重要性”!


当科技被首次提及的时候,它提及的方式如果只是轻描淡写,那就意味着后续执行里,这东西是可有可无的,鼓励发展。但是这次,科技被多次提及,而且位列前排,这意味着,今后几年,在这方面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等等,会更多更大。


当举国之力都投入到科技产业的时候,它的发展,就不一样了!


而这些,我们相信,在未来,也会实实在在的反应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当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全会   视角   重点   经济   产业   中国   扩大内需   科技   方向   自立   制造业   自强   体系   公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