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核心到生活主角,张常宁的节奏换了,但热度一直没变,最近怎么看都是“状态拉满”。
1米93的身高、运动员的身材管理、笑起来依旧元气满满,和老公吴冠希站一起,妥妥的“高海拔夫妇”既视感。
结婚两年多了,网友最爱催的“生娃”这事儿,也终于隐约有了动静。
至于接下来,是回归国家队,还是做个开心的“全能主妇”,慢慢看就是了。
张常宁这三个字,要搁在排球圈,和“身高”、“硬核”、“全能”这些词绑定得死死的。
不是说她有多爱标签,而是她从小到大的人设实在太“高调”了。
父兄都是曾是男排国家队的主力球员,乍一看,这是典型的“星二代配置”。
但偏偏这个家没让她走捷径,反而给她铺了一条“只有天赋还不够”的高难度赛道。
张常宁起初走的还不是“室内排球”这条主流路线,而是沙滩排球,还和搭档拿下了世少赛铜牌。
彼时她高得惊人,跳得也狠,看起来是沙排未来的顶梁柱。
可为了全运会冲金,省队重新调整排球女队的人员配置,张常宁就这么进了室内排球队。
这一变道,相当于从文科转到理科,还得从头背书。
过去在沙滩上自由发挥,现在要按套路走位、打战术配合;过去打主攻,现在得学一传、防守、站位,处处要磨合。
说到底,还是她愿意放下已有的荣誉和光环,这个转型的勇气,没几个人能做到。
等她在江苏女排慢慢打出身价,再进入国家队那年,才刚满19岁。
但大家对她的印象,已经从“新面孔”变成“稳定输出”,2015年就跟着拿下世界杯冠军。
次年奥运会,对塞尔维亚的决赛,正是她那个关键发球,让对手乱了阵脚,最后朱婷一锤定音。
这姑娘,既能一锤定音,也能替人收尾补锅。
进攻、发球、防守样样来,偶尔还要客串接应,简直是排球场上的“工具人”,用在哪儿都顺手。
也正因为如此,她成了那个时期中国女排最可靠的“B计划”。
2016年那一批奥运冠军个个火速出圈,但张常宁走的是“甜美挂”路线,高个、皮肤白、五官立体,一笑眼角弯弯。
从那时候起,她成了运动员里最上镜的那一拨,各种代言、节目邀请一个接一个。
她一边训练,一边出现在晚会、访谈里,但说到底,她心还是在球场上。
很多人看不懂,觉得她“不是在打球,就是在路上被催婚”。
可从女友到老婆,这标签换得比场上位置都快。
2022年,她和CBA球员吴冠希结婚,两人身高加一起直逼4米,全场嘉宾都得仰着头拍照。
婚礼当天,国手伴娘团高得可以组个女排二队,本以为结完婚就能清净点,结果更热闹了。
每逢节假日夫妻合照一发出来,评论区清一色“什么时候当妈”,简直成了催生广场。
30岁的门槛刚迈过,网友们就开始操心她的下一步人生规划了。
甜是甜,但张常宁的高光不只靠外表,她的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才是真正撑起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底气”。
别看她平时笑得阳光,她过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在结婚前的那段时间。
先是肾积水住院、开刀,接着又是左膝韧带撕裂,恢复不久还频繁出现尿血症状。
等到参加世锦赛时,整个人状态完全跟不上。
比赛中起伏不定,舆论风向转得比球还快,从夸她“顶梁柱”到批评她“拉后腿”,几乎没留喘息空间。
直到父亲看不下去在网上发声,大家才知道,这个看起来毫无波澜的姑娘,其实背后是在硬撑。
她的身体状况,不说也罢,说出来可能还更挨骂。
这样的心理素质,不是靠“心态好”四个字糊弄出来的。
那是一个运动员,在一次次高压、失误、伤病中,一点点磨出来的“钝感力”。
很多人看到张常宁不穿国家队战袍、不出现在国际大赛名单里,第一反应就是:她退役了?
但事实和想象有点反着来——她哪都没去,就一直蹲在排球圈里“本地更新”。
别看她没再跳起来砸球,但她没离开球场,只是悄悄换了个站位。
从“全能主攻”到战术板旁的“教练组成员”,这转换过程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退役发布会,就是把角色换了个名。
今年春天,江苏女排时隔8年再次捧起联赛冠军奖杯,全队喜极而泣的时候。
那个曾经在国家队浴血奋战的张常宁,就站在替补席边,搂着龚翔宇笑着哭了。
汗水、眼泪、胜利,样样没少——只是这次,她没再是主攻手,而是幕后的推手。
细想一下,能在这个“赢才是王”的系统里活下来,并且还活得体面、有温度、不焦虑,本身就是种稀缺本事。
按理说,一个拿过奥运金牌、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到了30岁,要是选择彻底离开赛场,也没人说什么。
更别提她伤病缠身那么多年,早就“有退役的理由”。
但她偏不走那条“体面告别”路线,今年夺冠之后张常宁说过,她会继续打全运会。
其实答案也不复杂,不是因为她不甘心,而是因为她还觉得自己能帮得上。
现在的她,把重心完全放在江苏女排这支“年轻班子”上。
身边那一批熟人,身份也都变了。
惠若琪成了解说员、带学生的教授;
朱婷漂洋过海打职业联赛,在国际赛场刷存在感;
龚翔宇还在场上奋战,是少数还在硬撑的“前中生代主攻”。
她自己则选择“留守本地”,不再冲击C位,但誓要把年轻人托举上去。
对于未来,没有刻意承诺,也没有花哨口号:不宣布退役,也不“卖惨复出”。
未来可能会重返国家队、也可能继续当教练,甚至某天去参加个真人秀、带个综艺娃出来客串“全能妈妈”。
可能性很多,她却一句都不预设。
简单来说:她不再问“还能拿几个奖”,而是开始关心“能带出几个能拿奖的”。
这些年,最不缺的就是“好心人”:有操心她比赛状态的,有关心她结婚进度的,还有催她赶紧生娃的。
最近马尔代夫晒个度假照,随手一写“库存预警”,网友们就以为她在暗示“最后的二人世界”要结束了,开始一波新的猜测热潮。
她没有正面回应,但动作比任何解释都清晰,状态稳定、表情自然,不刻意躲镜头,也不故作神秘。
不是冷漠,而是她太懂这套娱乐规则——只要你红,所有事都会变成公共议题,包括你的肚皮动静。
她不需要站在领奖台上来证明价值,也不靠高强度对抗来刷存在感。
现在的她,活得比从前更随意、更本色,却也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她或许没再在场上轰轰烈烈地砸球,但她活得足够用力,也足够体面。
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复出,或是哪天忽然“喜提小宝宝”?
那就是她自己的决定了,轮不到别人去替她打分。
参考资料
对话女排国手 | 张常宁:专注排球,“宝宝”长大了 | 界面新闻.界面新闻.2019-01-19 [引用日期2024-05-17]
女排姐妹花:中学都是学霸 现在都读南师大.Zaker.2016-08-20 [引用日期2024-05-18]
全苏班”笑到最后,张常宁率江苏女排夺队史联赛第二冠,上海女排再获亚军.上观.2025-03-04
张常宁透露已担任江苏女排教练组成员.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5-04-25]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