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白云区城管局获悉,7月30日以来,该局率先试点四旋翼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进行灭蚊,全覆盖消杀道路绿地、公园等复杂区域,为居民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经测试,无人机在道路绿地每分钟可完成约250平方米消杀,在闭园状态的公园每分钟可完成约500平方米消杀,效率较人工喷药大为提升。截至7月31日,无人机消杀面积已达15.7万平方米。
7月31日下午,记者在白云区永泰乒乓体育公园内,见到一台长宽约1.8米的农业无人机,技术人员正将稀释好的杀蚊药剂倒入无人机的“肚子”——智能喷洒容器。飞手轻轻按下启动键后,随着一阵嗡鸣,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预设航线平稳巡航,机腹下的喷头将环保灭蚊药剂转化为绵密的药雾,均匀洒向公园山坡上的树木、草坪及周边绿化带。
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对公园山坡上的树木、草坪及周边绿化带进行消杀。
“这台无人机一次可以装150斤的灭蚊药,续航时间是14分钟左右,快速换药和更换电池后,又可以继续作业。”现场操作无人机的飞手告诉记者,当天在永泰乒乓体育公园闭园并确定航线的情况下,无人机每分钟消杀面积约500平方米,在道路绿地则需要避让行人,每分钟可完成约250平方米消杀,“工人走路大概5米/秒,无人机飞行大概12米/秒,无人机的效率明显高于人工。”
记者获悉,7月30日、31日,白云区城管局开展了多轮无人机绿地灭蚊消杀试点,已成功完成永泰乒乓体育公园、白云新城、永平春辉路等区域共15.7万平方米的绿地消杀。一改以往只能靠众多绿化工人拿打药机对准一小方绿地慢慢消杀的情景,现在只需一名无人机飞手和一名配合人员,便可通过“空中卫士”轻松拿下整片公园的消杀工作,为树木、草坪及绿化带披上一层无形的“防护衣”。
“这款无人机还有自动避让功能,可以躲开空中的电线,安全航行。”飞手介绍说,绿地容易产生很多潮湿隐蔽角落,如茂密的灌木丛、潮湿沟渠、陡峭坡地,还有高层建筑屋顶部等,这些地方工人很难触达,容易滋生蚊虫。无人机凭借灵活的低空飞行能力,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消杀防控,也减少人工作业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针对白云山及有林山体周边公园、城中村房屋顶等工人不易通达处进行消杀,有效补齐了人力消杀的短板。”白云区城管局绿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安全性方面,无人机操作员可远程控制设备,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杀蚊药剂,大大降低药物吸入几率,减少中毒风险,同时也减少人员作业带来的疫情传播隐患,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从长远来看,无人机灭蚊消杀还具备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倍数级增长,长期来看可降低人力成本,为‘低空经济+公共卫生’融合提供创新模式。”
文 | 全碧芳
图 | 汤铭杰
通讯员 | 杜剑锋 卢楚涵
编辑 | 曾晓泳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