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秋,把扇丢”?
对广西人而言
这句老话显然不适用
虽已立秋
但高温丝毫没有“退场”之意
午后阳光炽热,街头热浪扑面
图片来源:千库网
高温持续
中暑风险不容忽视
不少人以为立秋后天气会转凉
便放松防暑警惕
可此时的高温热浪
仍可能引发中暑
一、中暑分3类
症状各不同
根据病情轻重,中暑分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症状较轻,表现为口渴、头痛头昏、多汗疲乏、恶心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体温正常或略升。
图片来源:千库网
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更凶险,会出现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急促、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细弱且快等症状,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健康。
二、做好防暑措施安稳度过“余热期”
1重点防护高危人群
老年人、孕妇、婴幼儿、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要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户外运动、给婴儿穿太厚的衣物、长时间待在干热环境等不易散热的行为。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关注天气,合理安排外出
多关注新闻、天气预报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与健康资讯,据此安排工作和生活,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必要时提前做好防护。
3户外做好防晒
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尽量不外出,尤其避免在此时段运动。若需在户外停留,可穿着透气宽松的浅色衣物;长时间在外可搭配长袖衬衫、戴太阳镜、用遮阳伞和遮阳帽,裸露的皮肤涂防晒霜,防日光性皮炎或晒伤。
图片来源:千库网
4科学补水
高温天气下,身体缺水易中暑,需及时补水,但别一次性喝太多,以免伤胃。除了白开水以外,也可适量喝果汁、绿豆汤等,补水又解暑。
图片来源:千库网
5强化高温作业防护
高温作业人员要穿耐热透气、宽松不影响操作的工作服,佩戴防护用品;用人单位需做好工作场所的隔热通风工作。作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若身边人中暑正确的急救步骤
1拨打急救电话
若患者出现口唇和指甲青紫、意识不清、体温超38.9℃、呼吸脉搏急促、心跳无力、嗜睡、呕吐、尿黄、癫痫发作等情况,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切勿乱用药
中暑发热时,别用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晒伤起泡时危害更大。
3安全降温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去除帽子、鞋袜等以散热,用冷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易致体温波动过大)。
4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让患者缓慢饮用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无盐时也可喝白开水。
图片来源:千库网
5帮助患者镇静
可尝试引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焦虑,避免因焦虑导致体温升高。
6让患者平躺
防昏厥受伤,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呕吐物。当患者出现呕吐或意识不清等情况时,切勿喂食,以防窒息。
立秋后
高温“余威”仍在
别因节气变化而放松警惕
牢记以上知识
做好防护、正确应对
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插画:韦诤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供稿 | 环境卫生与地方病防制所
撰稿 | 于洋
插画 | 韦诤
文编 | 陈梅
美编 | 陈梅
一校 | 龙玉婷 陈梅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黎因
审核 | 黄波
门诊药房咨询:0771-2518795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2:00,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8:00-11:30,15:00-17:30;周六、周日:8:30-11:30。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