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今年美国高调造势,联合33个盟友搞出“对华围堵”,当时美方官员多次放话“要让中国在关键领域让步”,连法国、加拿大这些传统盟友都被拉来站台。
可短短几个月过去,剧情却来了个180度反转:法国总统特使接连访华谈新能源合作,加拿大外长主动约见中方官员聊贸易,新西兰更是把价值数十亿的高端造船订单直接交给中国企业,连之前跟着美国喊“脱钩”的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都公开表态“反对与中国经济切割”。
这场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围堵大戏”,为啥刚拉开序幕就土崩瓦解,一向强硬的特朗普,又为啥突然松口承认“中国实力令人尊重”,中美贸易战的风向,真的要变了?
美国盟友们的“倒戈”不是偶然,就拿新西兰那笔造船订单来说,涉及的是极地科考船配套技术,这种船舶对耐寒钢材、动力系统的要求极高。
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已经远超美国预期,此前新西兰曾考虑过找欧洲企业合作,但对方报价比中国高30%,且交付周期要多18个月,在成本和效率的双重考量下,新西兰选择中国并不意外。
荷兰因为中方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荷兰ASML公司今年上半年对华营收下降45%,无奈之下只能派高管主动赴华沟通,希望恢复合作。
这些盟友的选择,本质上都是“利益优先”:美国画的“围堵大饼”不能当饭吃,而中国市场、中国技术能带来的实际收益,才是他们更看重的。
盟友集体“拆台”的同时,美国国内的产业困境也在不断发酵,这才是压垮特朗普强硬态度的关键。
今年10月初,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原本计划停靠上海港,却在出发前突然取消行程,原因是要缴纳高达1167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
这笔费用是中方针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专门针对高附加值邮轮航线,而“RIVIERA”号如果硬要停靠,单趟航程的利润会直接缩水60%。受此影响,船上800多名乘客集体投诉,行程被迫更改。
不止这一艘船,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等邮轮巨头今年在华业务都不好过:一方面不敢放弃中国每年300万人次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又承担不起高额费用,只能眼睁睁看着中资邮轮公司和欧洲企业抢占份额。
邮轮业的困境只是缩影,美国农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今年9月,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存放816吨大豆的仓库突然垮塌,大豆倾泻而出的画面被当地媒体拍下,成了美国豆农窘境的“缩影”。
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在白宫记者会上坦言,中国今年至今没有采购任何美国大豆,这对依赖出口的美国豆农来说是致命打击。
要知道,中国常年占美国大豆出口份额的55%到60%,去年仅这一项就为美国农业带来140亿美元收入,为了安抚农户,美国政府曾紧急发放130亿美元补贴,但这笔钱只能覆盖2023到2024年度的损失。
更糟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19天,后续补贴根本无法发放,罗林斯试图找日本“补缺口”,可日本每年采购的美国大豆仅占其出口总量的4%,连零头都不够,不少豆农已经开始转种玉米,放弃大豆种植。
除了传统产业,美国引以为傲的芯片行业也遭遇“反噬”,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近期的行业峰会上透露,由于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在中国高端芯片市场的份额已经从去年的95%跌至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失去这一市场后,英伟达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2%,不得不砍掉部分研发项目。
而且中国企业在中低端芯片领域的替代速度远超预期,今年上半年,国产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已经提升到38%,这意味着美国的技术封锁,不仅没困住中国,反而让自己的企业丢了市场。
内外压力之下,特朗普的态度终于出现了罕见转变,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特朗普在近期的电视采访中提到,“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这是值得尊重的事实”。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打破了他此前一直坚持的“关税能打赢贸易战”的论调,今年8月特朗普还怒气冲冲地威胁,要在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如今却公开承认中国的实力,背后的考量很明确:美国经济已经经不起持续的贸易战折腾。
就在特朗普放话加税之后,美国股市立刻给出反应,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下跌3.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1%,投资者用脚投票,反对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
当然,特朗普的“服软”并非真的“认输”,更多是为后续的中美谈判铺路,此前他一直对外宣称“加税能让中国让步”,可现实却是美国企业受损、盟友倒戈,要是继续硬撑,不仅会遭到国内企业的反对,还可能影响明年的选举。
所以他现在强调“高关税政策不可持续”,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台阶,既避免被支持者质疑“对华软弱”,又能为后续可能的让步做铺垫。
毕竟,美国需要中国采购大豆、能源等产品来缓解国内产业压力,要是不先释放友好信号,谈判根本无法推进。
这种态度转变,也体现在中美高层的互动上,10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在通话中约定,将尽快启动新一轮经贸磋商,重点讨论农产品贸易、关税减免等议题。
紧接着,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计划在11月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与中方领导人会晤,这也是他时隔两年后,首次公开表示愿意与中方高层面对面沟通。
这些动作都释放出一个信号:美国终于开始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着以平等的方式与中国对话。
说到底,这场贸易战的局势逆转,本质上是“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美国想靠围堵、加税压制中国,却忽略了中国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中国。
如今的中国,既有庞大的市场吸引力,又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还有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这些都是美国和其盟友无法忽视的,而美国自身,却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盟友离心、政府停摆等一系列问题,根本没有持续“打下去”的底气。
接下来,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的进展值得关注,特朗普会在关税、技术管制等问题上做出多大让步,美国能否正视中国的核心诉求,这些都将影响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
但可以肯定的是,靠施压和围堵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平等对话、互利共赢,才是双方唯一的正确选择。这场贸易战的“逆转”,或许也会成为中美关系回归理性的一个新起点。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