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81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血管“年轻”,身体才不会“着急变老”。但现实却是,很多人年纪轻轻,血管却早已“老态龙钟”。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3.3亿,血管老化是背后最常见的根源之一。血管一旦失去弹性、出现硬化、狭窄甚至堵塞,心梗、脑梗、动脉瘤等严重后果便接踵而来。
很多人误以为血管问题是老年人才需要关心的事。其实,从30岁开始,血管就悄悄“变老”了。
好在,血管老化并不是不可逆的命运。坚持科学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血管保健方式之一。下面这5种运动,护血管效果经过研究验证,坚持做,就能延缓血管衰老,让“动脉青春”长一点,寿命也就稳一点。

别小看快走这个动作简单的运动,它对血管的好处可一点不“简单”。
快走可以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脂代谢速度,尤其是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效果显著。血脂降了,血管内壁的负担自然减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快走30分钟,连续坚持12周,可显著改善动脉弹性,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20%以上。
建议速度保持在每小时5~6公里,略微出汗但不喘粗气为宜。连续走比间歇走更有效。

在公园里经常看到一群老人慢悠悠打太极,很多年轻人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年人的体操”。其实,太极是目前被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可的“东方心血管康复运动”。
太极动作缓慢柔和,能稳定交感神经,降低血压,改善心脏供血,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临床研究指出:坚持太极训练16周,受试者的舒张压平均下降6mmHg,心率变异性显著改善。
每天练20~30分钟,不求招式标准,重在呼吸均匀、心神放松。一动一静之间,血管也在悄悄“修复”。

很多人一听深蹲就害怕,怕膝盖受伤。但标准深蹲其实是最简单的抗阻运动之一,对血管弹性的提升很有帮助。
深蹲可以激活下肢大肌群,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血液循环缓慢的状态。尤其对于久坐族、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人群,更是“血管唤醒操”。
研究显示,每周进行3次深蹲训练,连续8周,可显著改善外周血管阻力,增强血管反应能力。
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深度以“大腿与地面平行为宜”,每组10-15次,每天2-3组即可。

你可能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单腿站立”动作,也能帮你判断和改善血管状态。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单腿站立维持时间越长,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死亡风险越低。
这是因为单腿站立能激活核心肌群、调动血液调节机制,锻炼神经-血管反应系统。每天练习1~2分钟,左右各站一次,能有效激活全身血液回流系统。
练习时注意选择安全环境,开始可借助墙壁或椅背辅助,逐渐增加站立时间。

很多人一到下午就觉得脑袋发沉、眼睛发胀,甚至耳鸣。其实,这可能是颈动脉供血不足的信号。
颈动脉是连接心脏与大脑的“大动脉”,一旦出现狭窄或斑块,极易引发脑卒中。而“久坐不动”是颈动脉硬化的“帮凶”。
简单的肩颈操能放松颈椎周围肌肉,促进脑部供血,维持颈动脉通畅。推荐动作包括:头部缓慢左右转动、低头抬头、肩膀绕环。每次5分钟,一天做两次,持续效果最好。
特别适合长期伏案、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较长的上班族。

血管不像皮肤,不会突然裂开给你看。它往往沉默地老化,等你发现时,往往已经来不及。
运动不是灵丹妙药,但它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延缓血管老化、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的“慢药”,而且副作用为零,成本几乎为零。
当然,运动之外,饮食清淡、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这些都是“血管年轻态”的必修课。
如果你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切忌盲目跟风。血管的年龄,决定了你的生命宽度。从今天开始,动起来,不为别人,只为让自己多几年健康,多一点从容。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第8期.
[3] 《国际循环杂志》2024年第31卷第2期.
[4]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年06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