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中美各取消91%关税,防止特朗普反悔,中方留了个心眼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中美两国就经贸问题达成最新协议,决定各自取消高达91%的关税措施。

此举不仅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出现阶段性缓和,也为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再平衡提供了新的机遇窗口。

但在广泛舆论热议的同时,另一则相对低调的动态也引发了观察者的关注。

就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不久,中国商务部联合十个部委及七省市相关单位,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一场关于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全链条监管机制的专题会议。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经贸缓和的表面之下,仍在为可能的风险做出前瞻性布局?

这场取消91%关税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较量?

中美同意取消91%关税

在日内瓦达成的最新中美经贸协议,表面上呈现为一次“互有让步”的结果,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实质上中方在关键议题上的主导权和战略主动性依然明显。

根据双方联合声明,美方在本轮协商中作出多项实质性调整。

2025年4月2日发布、引发广泛争议的“第14257号行政令”被美方单方面宣布暂停执行。
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加征的新一轮关税中,超过九成被取消;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美方也首次提出“有条件暂停”的政策意向。

这类政策转向,显著不同于美方一贯以来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强势立场。

其背后,反映出的既是中方坚守底线、灵活应对的能力,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关键资源配置中的系统性竞争力。

自2022年以来,美国在半导体、高端制造、新能源、稀土等多个关键技术和资源领域持续对中国采取限制与打压措施,意图通过施压迫使中方在经贸和规则问题上作出让步。

但中方始终秉持战略定力,果断采取有力反制与结构性应对。

本轮91%关税取消协议的达成,更像是美方在多重压力下的阶段性妥协。

正如部分美媒指出,中方针对性反制已对美方产业链稳定构成显著挑战,CNN在相关报道中直言:“白宫已难以承受来自中方反制所带来的供应链逆向压力。”

中美在此次协议中实现的关税调整,固然展现了双方缓和对抗、扩大合作的共同意愿,同时中国不仅在守住底线,更在塑造规则。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仍需在合作与博弈中寻求更具可持续性的战略平衡。

中方留一手

尽管中美在日内瓦就取消关税达成了联合声明。

表面呈现出合作缓和的氛围,但观察各项配套动作不难发现,围绕战略安全和关键资源的博弈仍在持续推进。

就在协议公布不到两小时后,中国商务部即联合多部委召开了一场聚焦“加强出口全链条管控”的专题会议,重点针对的是战略性矿产资源。

此次会议是紧随协议发布之后迅速召开,所传递出经贸谈判可以开展的信号,但中国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战略资源的问题上绝不会让步。

当前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在稀有金属领域的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中国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并是锂、钴、镍、钼、铟等关键资源的主要出口国。

这些资源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芯片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近期美方在经贸政策上的频繁变动,特别是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商品单方面加征关税,被广泛解读为以谈判为名、施压为实的策略尝试。

对此,中国在应对中坚持理性务实,同时明确自身底线。

此次战略矿产管控会议,提出“全国联动、海关协同、源头治理、全链封堵”的系统化监管方针。

不仅体现出中方对出口敏感资源加强统筹管理的坚定态度,也反映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反复或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前瞻应对。

总体来看,中国在此次协议之后展现出的政策部署,不是对外合作的否定,而是对公平规则的捍卫。

中方欢迎建设性互动,但如果相关方重启打压与极限施压的老路,中国也有充分的能力和手段,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平衡。

从细节看胜负

从表面上看,此次中美达成的关税协议似乎呈现出“双赢”格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调整,营造出合作缓和的氛围。

然而,若从操作空间与战略部署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在此次谈判中掌握了更为稳固和可控的主动权。

美国尽管协议中宣布取消91%的关税,但对于今年2月至3月间,美方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新加征的部分20%关税并未涉及调整。

此外,美方商务部在涉及关键产品的关税表述中,措辞相对模糊,仅表示“暂停执行”,而非“彻底撤销”。

更为关键的是,美方在对华政策上依旧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

短期内释放出合作信号,但在其他议题上又采取制裁或打压措施,体现出其政策制定的摇摆特征。

相比之下,中方的布局则更具战略前瞻性与灵活性。

中国并未承诺“全面放开”关税,而是坚持“选择性、对等性、阶段性”的原则进行调整,充分保留政策灵活度。

10%的关税政策空间被明确保留,未来是否调整,将根据美方执行情况动态评估,最关键的是,关于战略性资源出口的管理,中国并未在谈判中作出让步,反而在协议公布后第一时间宣称核心资源仍将受到严格监管。

中国在表态中并未具体列出“取消哪些反制措施”,这为未来政策调整保留了充足空间,也使美方在未来决策时需更多考虑中方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

这种“有限透明”在外交实践中,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战略威慑。

这次协议体现出的是一种更为成熟和稳健的外交操作方式,真正有效的谈判,并不在于姿态的高低,而在于局势掌控的能力。

结语

这场表面上的“互释善意”,实则是一场围绕战略定力与博弈智慧展开的较量。

中国在此次关税谈判中,既没有被压力所迫,也没有因美方的战术性让步而放松警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美之间仍将面临不少摩擦和分歧,尤其是在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背景下,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或将进一步上升。

但此次91%的高额关税取消,意味着中国在关键时间节点上赢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空间和主动调整的窗口期。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这次谈判向外界传递了愿意推动稳定合作,但同时具备应对任何挑战的能力与决心。

对于中方而言,关键矿产资源不应被工具化使用,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坚决守护国家的产业安全和战略利益,资源不是筹码,更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不容外力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财经   中美   关税   中方   心眼   结束   中国   美方   协议   战略   政策   关键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