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今年十一黄金周,AI领域可谓热闹非凡,各方动态不断,新成果、新讨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这个假期增添了别样的科技热度。
10月1日凌晨,OpenAI重磅出击,官宣新一代AI视频模型Sora2,同时推出全AI生成视频的短视频平台。
此平台宛如AI版“抖音”,瞬间吸引众人目光,引发广泛关注。
这操作有点让人意外,毕竟以前OpenAI都是专注搞模型,现在居然学起字节做产品了。
回首国内,一众大模型厂商实则早有先见之明,早早便紧锣密鼓地投身于相关研发工作之中了。
黄金周前夕,深度求索率先推出DeepSeek-V3.2-Exp实验版模型,智谱AI旋即发布GLM-4.6。
两款模型编程能力显著提升,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激起层层涟漪。
9月30日,蚂蚁集团的百灵大模型彰显强大实力,直接开源万亿参数的Ring-1T-preview。
此成果获图灵奖得主杨立昆于社交平台盛赞,他不吝溢美之词,称“令人印象深刻,祝贺你们的团队”。
你说这是不是给咱们中国AI长脸了?实际上,自九月伊始,全球大模型便迈入了井喷阶段。
短短月余,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势头迅猛,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便有超40款大模型问世。
这些大模型所涉领域广泛,编程、推理、多模态等皆有覆盖,展现出大模型发展的蓬勃态势。
有开发者于网络发声吐槽,周一当日仅测试了三款模型,且其一尚未完成。
这般缓慢的更新速率,着实令开发者难以望其项背,追赶不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说明开源大模型的热潮确实来了,对开发者来说算是场盛宴。
现在这大模型的竞争啊,早就不是比参数大小了。
2023年,众人尚在参数的天花板上激烈角逐,时光流转至2025年,风云变幻,竞争的战场已然悄然转移,聚焦于场景适配与效率革命,开启全新的较量篇章。
就拿OpenAI的Sora2来说,不仅能生成视频,还搞了互动功能,用户能在视频里加交互按钮,这明显就是冲着场景化去的。
再观国内模型,诸如蚂蚁的Ring-1T-preview,采用了高效的MoE架构。
其架构之精妙,为模型性能提升奠定基础,展现出国内在该领域的探索与进步。
依托单个苹果M3Ultra芯片运行,其量化效果几可媲美GPT-5,且具备生成小游戏的能力,这般高效与强大的落地能力,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首先是场景化能力,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亮眼表现。
快手把Keye-VL1.5嵌入审核系统,违规识别准确率超高,爱诗科技的AI插画模型让电商详情页制作成本降了一大截。
腾讯的翻译模型在30个语种里拿了第一,跨境电商的小语种转化率都提升了。
大模型的真正价值,并非缥缈虚幻之物,而蕴藏于那些切切实实、落地生根的应用当中。
它们是大模型实力的有力彰显,亦是其存在意义的生动诠释,还有开源生态这块,中国厂商玩得那叫一个溜。
就说蚂蚁吧,9月份平均每4天就发布一款大模型,一口气搞了7款,从端侧的小模型到万亿参数的大模型,全尺寸覆盖。
发布之后,Ring-1T-preview直接登上HuggingFace趋势榜第三,这影响力可不是吹的。
而且中国的开源模式和海外不一样,海外更多是工具型开源,咱们则是场景驱动型,像蚂蚁专攻推理,腾讯突破小语种,这样的开源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落地。
再看看HuggingFace的数据,9月中文开源模型的fork量增长了180%,阿里通义有7款模型进入全球前十,Qwen3-Omni还登顶了。
这说明中国已经从开源的参与者变成生态的定义者了。
有AI创业者开玩笑说,2023年咱们追着OpenAI跑,2025年国外团队都开始抄咱们的作业了,这话虽然有点调侃,但也反映出中国AI的进步。
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从通用能力比拼转向细分技术突围,中国大模型凭借场景化落地和开源生态的优势,已经在全球占据半壁江山。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长,中国AI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场从中国驶向全球的AI浪潮,才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