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很多外人还停留在老印象里,总觉得就是个种地卖菜的地方。可现在呢,韩国企业一看山东的货单子,直摇头叹气:这地方怎么就成了我们供应链上绕不开的环节?
2025年这会儿,全球贸易风向变幻莫测,山东却稳稳扎根东亚链条里头,从农产品到高科技装备,出口额蹭蹭上涨。拿数据来说,上半年山东外贸进出口就破了1.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机电产品出口更是冲到5070亿元,占总出口的48.2%。
韩国那边,2024年中韩贸易额3280.8亿美元,山东贡献了不小一块,2025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山东靠着链长制和区位优势,把产业链捏得死死的,让韩国、日本这些邻居不得不重新审视合作地图。

山东跟韩国挨得近,黄海一水相隔,这天然优势让两地经贸合作像老街坊串门一样顺溜。2025年10月24日,第三届中韩济南大健康产业新技术企业交流活动刚落幕,韩国中小企业代表团直奔济南,谈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产业链深度对接。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山东是韩国在华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韩国企业在这里落地项目超过3000个,涉及汽车、电子、化工等。为什么韩国这么黏着山东?因为山东的供应链韧性强,韩国那边芯片、显示屏这些高精尖玩意儿,离不开山东的配套材料和物流支持。
举个例子,青岛港到济州的集装箱航线在今年10月17日开通,每周一班,运输时间从原来的5到14天缩到两天,这“隔日达”的效率,让韩国物流商乐坏了。结果呢?山东对韩出口上半年增长14.1%,总额达2992.3亿元,韩国企业反馈,供应链中断风险降了不少。

这王牌不是天上掉的,得益于山东的开放布局。2025年8月1日,第八届韩国—山东省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首尔举办,200多名中韩代表围着医疗健康、绿色低碳、新能源转圈圈。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平在会上直言,山东要深化产业链融合,韩国那边产业通商资源部也点头同意。
2024年,山东对韩实际使用外资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1%,占全省外资17.7%。韩国企业看中的是山东的“稳”,比如在全球芯片短缺时,山东的半导体材料厂没掉链子,继续供货三星和SK海力士。反过来,韩国的高端设备和技术也源源流入山东,帮着本地企业升级生产线。
这样的互补,让山东从单纯的“卖货”变成“链主”,韩国企业直说,这合作比签自贸协定还靠谱。话说回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从2003年拖到现在还没着落,山东没等也没闲着,自个儿就把对韩链条织密了,这份自力更生的劲头,韩国人看了也得服。
再看更广的东亚格局,山东不光对韩,对日本也玩得转。10月29日,2025山东与日本产业发展对接会在济南开场,日本企业代表团来了50多家,聊的焦点是高端制造和绿色转型。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山东对日出口增长平稳,农产品对日出口161.9亿元,增长2.2%。日本企业反馈,山东的纺织品和机械零部件质量过硬,供应链响应快,不像其他地方总有延误。
山东的区位在这里显神通,东联日韩、西接中亚、南通东盟、北达俄蒙,这四通八达的网,让它成了东亚贸易的“中转站”。韩国没想到吧,本来以为自个儿是链条头儿,现在山东一发力,整个东亚供应链都得跟着调整节奏。咱们自家底子打牢了,外人想插队都难。

山东的供应链崛起,链长制功不可没。这套模式从2019年试水,到2025年已成标杆,省领导亲自挂帅,聚焦19条标志性产业链,总链长加链长加链主的机制,让决策快准狠。结果呢?11条核心链覆盖全省80%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112家链主企业带起709家配套单位,千亿基金精准砸进去。
拿出口数据看,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机电产品出口突破5070亿元,同比增长10.8%,高附加值产品贡献率超一半。这意味着山东不再靠低价倾销,而是卖技术、卖品牌,韩国企业采购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东货。
链长制怎么玩?简单说,就是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盯着产业链痛点下药。2025年7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办了两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面会,珞石机器人、鲁花食用油、海信家电这些企业现身说法。
珞石的协作机器人出口韩国,用于汽车组装线,精度高到0.05毫米,韩国工厂反馈,效率提升20%。鲁花的压榨花生油,对韩出口量稳居前列,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出口804.7亿元,增长3.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链长制还拉动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0%,高新技术企业破3.5万家,研发机构1.6万家。这底子一厚,出口就水到渠成。韩国那边,2025年9月APEC中小企业会议上,中韩双方就产供链合作聊得火热,山东的中小企业被点名表扬,说是两国经贸的“核心力量”。

农业出口是山东的另一张王牌,别看是传统产业,玩起全球市场来一点不含糊。金乡大蒜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建了7座海外仓,开通欧洲班列,物流成本降了15%。寿光蔬菜远销141国,生产效率比传统高40%,产量升15%。
平度假睫毛占全球七成,工艺标准全球领先。2025年上半年,水产品出口80.8亿元,增长17.2%;干鲜瓜果及坚果26.4亿元,增长17.3%。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山东任城镇供了80%的进口量,一镇7000人,硬是成了韩国餐桌的“守护者”。
这不是巧合,是山东把农业链长制落到实处,建冷链、搞溯源,产品从田头到韩国家门口,品质有保障。韩国企业采购时,总说山东的货“靠谱”,中断风险低,这在全球供应链动荡期,值千金。
链长制还延伸到新兴领域,航天、AI这些高地,山东也没落下。海阳的火箭制造链,2025年完成16次海上发射,93颗卫星上天,韩国航天企业开始咨询合作。浪潮的AI技术,9月跟韩国如意购物签了跨境数字贸易协议,服务生产数据解析、设备故障预测,直击韩国中小企业痛点。
这样的链条一拉,山东出口从“量”到“质”全升级。韩国没想到,山东这把金钥匙,不光解了自己锁,还帮邻居开了新门。

山东的供应链故事,说小了是企业间的互惠,说大了是东亚经济圈的重塑。2025年大阪世博会,山东活动周在7月29日开幕,陈平副省长带队,农产品、纺织品样品一摆,日本韩国企业围着转。济南日活动上,泉城形象推出去,经贸签约笔走龙蛇,合作意向书堆成山。
这不光是秀肌肉,是实打实的落地:中日企业签了新能源项目,中韩谈了医疗健康链。数据显示,2025年山东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9.2%,对东盟、韩国、日本均双位数涨。韩国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山东功劳不小。
小故事里见真章。平阴玫瑰用AI“绽放”韩国,浪潮的智能体帮韩国企业预测故障,出口额蹭蹭上。重工集团前三季度营收4400亿元,增长9%,汽车零部件直供韩国现代。
这样的案例多得是,山东的“群象经济”特点显露无遗,大企业如海尔、浪潮带小企业,辐射整个链。相比浙江的民营灵活、广东的加工贸易,山东稳健,大象级企业多,单体规模大。1996年政府就挑8家骨干企业培植,海尔从砸冰箱起步,到现在全球布局,出口韩国家电占比高。

大格局看,山东的产业链能力,在全球动荡中成了中国经济的“压舱石”。2025年进博会,山东在11月6日办跨国公司对话会,邀全球巨头共筑生态。
农产品交易会在10月24日开,46000平米展区,匹配全球买家。服务贸易额上半年161.1亿元,增长18.5%,远超货物贸易。韩国企业反馈,山东的内循环强,外循环稳,合作风险低。
中韩产供链合作机制今年重启,10月31日在APEC会议上强调共建开放型经济,山东是执行主力。当然,挑战还在,全球贸易政策多变,地缘因素添堵。但山东的应对接地气:建海外仓、推数字贸易、稳基金投入。
2025年上半年,工业中间品出口4980.2亿元,增长5.9%,产业链上游攀升明显。韩国人现在看山东,不再是“菜篮子省”,而是“链条高手”。

未来,东亚经济圈成型,山东稳坐C位,韩国、日本得跟上节奏。说到底,供应链这事儿,谁掌握了链,谁就握住了命门,山东这手牌,打得漂亮。
山东的路子,证明了产业链基础才是硬道理。全球格局变,山东的韧性让中国经济多层保险。韩国企业现在采购单上,山东货越来越多,这趋势,谁挡得住?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