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孩子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陈黎明工作室

2025年10月31日 06:00 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黎明在线520 ,作者陈黎明

黎明在线520 .

传播正能量,探索真教育,一个真正属于教育人的公众号!公开发表文章1000余篇,出版教育专著6部;获第五届国际“安徒生教师奖”。关注“黎明在线520”,教育路上不迷茫!


家长群里的消息提示音突然密集起来,像是谁不小心碰倒了一串风铃。


李姐发了段长语音,语气里满是焦虑:“我家浩浩每天写作业写到十点,上课还是走神,老师说他眼神‘飘着’,连简单的词语都记不住,这可怎么办啊?”


消息下面跟着一串附和,有人说“我家也是,报了三个补习班都没用”,还有人叹“现在的孩子咋这么难带”。

就在大家都在吐槽“孩子不用心”时,张爸爸突然冒泡:“你们试试让孩子每天跑会儿步?我家朵朵之前也这样,后来每天早上绕小区跑两圈,现在写作业快了半小时,背课文还能主动跟我讲。”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进水里,群里瞬间静了几秒——谁也没把“跑步”和“学习”这两件事往一块儿想过。


可实际上,比补习班更能“喂饱”孩子大脑的,恰恰是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一件是运动,另一件是容易被忽略的感知训练。



第一剂“营养餐”:运动不是“瞎折腾”,是给大脑“充能”

以前我也觉得,运动就是让孩子出出汗、少生病,直到看到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雷迪在《体育改变大脑》里的研究数据,才彻底改变了想法:孩子运动后,词汇学习速度能提高约20% ,就连解决数学难题的反应速度,也比不运动时快了近15%。


这哪里是“瞎折腾”,分明是给大脑“充电”啊。

雷迪教授在书里解释得很清楚:运动能让大脑的血流量增加30%以上,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那些负责记忆的海马区、负责专注的前额叶皮层,都会因为充足的“养分”变得更活跃。


更关键的是,运动还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前者是“快乐激素”,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学;后者是“专注激素”,能帮孩子把注意力钉在书本上,不会一会儿摸橡皮、一会儿想玩具。

我邻居家的乐乐就是个典型例子。


去年秋天,乐乐妈还在为孩子“坐不住”发愁:写作业时十分钟要起来喝三次水,背古诗念五遍就说“记不住”,老师甚至建议带孩子去做注意力检测。


后来听了医生的建议,每天放学后让乐乐在楼下跳绳20分钟,没想到才一个月,乐乐妈就说“孩子像变了个人”:回家先主动把作业拿出来,背课文时会自己分段记,连之前最头疼的生字默写,错字也少了一半。

可还是有家长觉得“运动浪费时间”,总说“把跑步的时间用来做题,说不定能多对一道题”。


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的大脑不是“永动机”,一直盯着书本只会让它越来越疲惫,反而记不住东西。


就像手机电量低于20%时会卡顿,运动就是给大脑“快充”,花20分钟运动,换回来的是1小时高效学习,这笔“时间账”其实特别划算。




第二剂“营养餐”:感知训练不是“玩游戏”,是帮大脑“搭框架”


如果说运动是给大脑“充能”,那感知训练就是帮大脑“搭好架子”——让孩子能把学到的知识稳稳“放”进去。


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里反复强调的核心:孩子认识世界,不是从书本开始的,而是从“摸、看、听、闻”这些感官体验开始的。

李妈妈之前在幼儿园做志愿者时,见过一位特别会教的老师。


她没让孩子死记硬背“苹果”的拼音,而是把红苹果、青苹果、黄苹果摆在桌上,先让孩子摸一摸“滑滑的”,闻一闻“香香的”,再咬一口“甜甜的”,然后才说“这是苹果,píng guǒ”。


刚开始,有个孩子只会说“果果”,可跟着做了两周感知游戏后,他不仅能清楚说出“红色的苹果”,还会主动说“我喜欢吃甜甜的苹果”。

其实在家做感知训练一点都不难,不用买昂贵的教具,用家里的东西就能做。


我学校同事小林老师就很会想办法:她把不同材质的布料(棉布、丝绸、麻布)剪成小块,让孩子闭着眼睛摸,说出“软软的”“滑滑的”“有点扎手的”;用不同颜色的积木教孩子“红色的积木放在红色盒子里”;甚至煮面条时,让孩子看“面条煮软了会变弯”,闻“面条有麦香味”。


就这样每天玩十分钟,半年后,小林的女儿不仅说话比同龄孩子流利,整理玩具时还会自己分类:“积木放蓝色筐,娃娃放粉色筐”。

很多家长觉得“这不就是玩嘛,能有啥用”,可他们没意识到:孩子在摸布料、分积木时,其实是在锻炼“辨别能力”和“秩序感”——这些能力,恰恰是学习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要先搭钢筋骨架,感知训练就是给孩子的大脑搭“认知骨架”,骨架搭得稳,以后学拼音、算数学,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动静结合:不是“多做事”,是让学习“更高效”

可能有家长会问:“运动和感知训练都要做,会不会让孩子太累?”


其实不用刻意安排大块时间,把它们融入日常就好,关键是“动静搭配”,让大脑和身体都能“张弛有度”。

比如早上起床后,花10-15分钟带孩子做些简单的有氧运动:绕着客厅跑几圈、跳会儿绳,或者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样能快速唤醒大脑,让孩子上午上网课、写作业时更专注。


午后阳光好的时候,用10分钟做感知小游戏:比如把家里的蔬菜(胡萝卜、黄瓜、番茄)摆出来,让孩子说颜色、摸形状;或者放一段轻音乐,让孩子听“这是钢琴的声音,这是小提琴的声音”。


晚上睡前,还可以和孩子玩“词语接龙”,从“月亮”接到“亮光”,再接到“光明”——既复习了白天学的词语,又能放松大脑,帮孩子更好入睡。

周末的时间更灵活,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让孩子跑着追蝴蝶(运动),同时观察“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树叶落在地上会沙沙响”(感知);或者去菜市场,让孩子摸一摸土豆的“坑坑洼洼”,闻一闻香菜的“特殊香味”——这些真实的体验,比书本上的图片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我朋友阿敏之前总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早上背英语,下午写数学,晚上练书法,可孩子反而越来越抵触。


后来她调整了计划,每天减少1小时补习,换成20分钟运动和10分钟感知游戏,没想到一个月后,孩子的数学成绩反而提高了5分,还主动说“妈妈,今天我们还玩分积木的游戏好不好”。

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不是施肥越多长得越好,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松土。与其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补习班,不如花点时间带他跑跑步、玩点感知小游戏——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恰恰是给孩子大脑的“最好营养餐”。

你家孩子现在每天会做运动或感知小游戏吗?


有没有哪次,你明显发现孩子做完这些事后,学习状态变好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咱们一起交流更轻松的育儿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育儿   大脑   营养   孩子   时间   积木   在线   苹果   会儿   主动   书本   小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