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四年,一场关于变法的激烈论战之后,苏轼主动请辞前往杭州。
当官船沿古运河驶入常州界,苏轼站上船头,看到的是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
青青稻田,成荫桑树,渔歌互答,百姓安然,这和京城无处不在的紧张与喧嚣形成了极致反差。
那一刻,常州成了他奔涌仕途中一眼相中的“理想国”。
再后来他调任汝州,在奔赴新职的路上遭遇人生低谷,这时他再一次想起了常州。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那封著名的《乞常州居住表》,没有宏大的政治抱负,只有一个疲惫中年人最朴素的愿望:
我在常州有点薄产,能养活家人,我病了,也走不动了,我只想在那里安顿下来。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皇帝最终批准了苏轼的请求,常州终于从理想照进现实,成了他中年救赎的“避风港”。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苏轼从海南获赦北归时同样没有任何犹豫,再一次选择了常州,这里并非他宦海浮沉中被迫停靠的河岸,而是他多次主动选择的“回港”。
苏东坡一生曾14次来到常州,留下了诗66首、词10首、散文103篇,到底是什么,让这位文学巨匠如此念念不忘?
这一次随全国财经大V深度走访这座城市,我一下就跨越时空共情了这位文学大家的坚定选择。
常州这座城市所代表的,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安顿下来的“确定性”。
今天,我们谈论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只是GDP与产业,更是它能否让人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苏东坡在千年前的选择,或许正是对这座城市最古老、也最动人的一次“城市路演”。
01 常州的品格
都说“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这次来常州,第一站就去逛了这条被称为“江南名士第一巷”的街巷。
听说这条不过千米的古巷,光走出去的进士就有百余名,它形成于隋代,依大运河而生,最初因两岸果铺林立被称为“青果行”,后来渐渐传为了“青果巷”。
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的杰出代表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后人并称为“常州三杰”,其中瞿秋白就出生在青果巷的八桂堂。
那是一座有着八棵桂花树的院落,他出生的房间名叫“天香楼”,小时候母亲就在这幽幽桂香中教他识字诵诗,在他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然而命运无情,母亲在他17岁那年去世,新年的爆竹声还在回响,少年瞿秋白却已经从家门口的觅渡桥出发,立志要“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系统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中国人,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他主持中央常委会,参与作出三项关键决策:举行南昌起义、发动秋收起义、筹备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与瞿秋白并称“常州三杰”的张太雷、恽代英,同样以青春与热血,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精神脊梁,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担当。
“常州三杰”的风骨并非无源之水,通过这次在常州的调研,我发现常州人身上有着一些一脉相承的特质。
比如敢为天下先的争先之志:
常州人骨子里自带“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锐气,从盛宣怀创办中国最早的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和最早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到常州“无中生有”打造出“中国奥兰多”恐龙园,这里的创新故事从来没断过。
比如实证担当的务实哲学:
从近代实业家刘国钧,到“苏南模式”的民营集群,再到58个月实现百万辆下线的造车神话,这份务实已经成了刻在常州商人、工匠与企业家骨子里的行动指南。
比如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
人文始祖季子“三让王位”的佳话奠定了常州人的谦让之德,后来的“道德讲堂”延续了十余年,“身边人讲身边事”的传统则让崇高落到了日常。
再比如重信守义的铁骨铮铮:
南宋末年,常州军民以“纸城铁人”之姿抵抗元军;革命年代,瞿秋白从容就义,留下“此地甚好”的千古绝唱;今时今日,“东北街边烧烤”的广告牌信守承诺如期亮相,和各大知名品牌并立苏超赛场,常州的品格也就此形成了古今互文的闭环。
02 勇争一流,耻为二手
一座城市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产业。
这次走访常州,我对“勇争一流,耻为二手”这八个字的体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常州现在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新能源产业。
难能可贵的是,常州的新能源故事并非始于风口上的运气,而是一场“十年磨一剑”的长期主义实践。
2008年,当巴菲特投资比亚迪还被视作一场“豪赌”时,常州已经开始聚焦新能源进行布局。
2015年,金坛区顶住压力,注资控股濒临绝境的中航锂电,通过深度改革上演了中创新航绝地上市的大逆转。
2016年,李想带“三页PPT”来到常州,当时理想汽车还是一家初出茅庐的初创公司,但常州却凭借非凡的远见和魄力为它提供超15亿元的强力支持,换来如今百万整车下线、带动超10万人就业的硕果。
正是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定力,让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了覆盖32个主要环节中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 的全国首位优势。
现如今,全球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生产的电池,超过2000家核心配套企业在这里汇聚成网,“不出常州,组装世界”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今年苏超,常州通过“能博会+苏超”足球联赛“双IP”模式成功破圈,把新能源从工厂和展台推向街头巷尾、融入日常生活,它不仅在制造产品,更在培育一种面向大众的新能源文化。
不仅如此,当行业内卷加剧,陷入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的泥潭时,常州选择了不做盲目扩张的“跟随者”,而是做向上突破的“破局者”。
一方面,它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构筑护城河,另一方面,它又果断跳出制造环节的缠斗,在应用场景和生态构建上开辟“第二战场”:
大力发展微电网、零碳园区,推动产业从“卖产品”向“卖解决方案”转型。
在这片丰沃的产业土壤中,佼佼者不断涌现:
中科摩通,一家2019年成立的年轻企业,已凭借其CASMT AI柔性自动化大模型迅速崛起,斩获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其产线自动化率最高可达95%,它还在与中科院合作,提前布局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装备。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自2020年开园以来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务实的作风,已成为长三角对德合作的一张亮眼名片,吸引了大批优质德语区企业落户,产业定位和务实的长期主义精神,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德语区企业落户。
03 常州太懂怎么“宠”年轻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城市竞争的本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
当年轻人不再盲目迷信一线城市,他们的择业观、生活观、未来观同样也在改变着城市竞争的逻辑。
读懂年轻人,就是读懂未来,在这方面常州尤其上道,它不空谈理想,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宠粉”行动,把年轻人的喜好变成城市的基调。
对此,常州有三张“王牌”:音乐节、羽毛球、马拉松。
先说音乐节,一组数据就能勾勒出它的强悍辐射力:
第十一届太湖湾音乐节,短短4天涌入14万乐迷,省外占比70%,带动度假区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蝉联全国音乐节票房榜冠军,连续六届获央视报道。
最令人感慨的还是常州的暖心服务:
交警64小时在岗,实现“车辆故障3分钟抵达、5分钟清障”;免费美妆区、超七成女性专属卫生间、多个问询医疗点织成一张细腻的服务网;3000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600辆免费接驳大巴全程守护……
太湖湾之外,“野生演唱会”“我是大滆星”歌手大赛、音乐巴士……一个层次丰富的音乐生态已经在常州成形,2023-2024年常州一共办了45场大型演出,票房占全国8.5%,跃居城市榜首。
再看马拉松。
10月26日,2025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本届赛事创下“三赛合一”的历史性突破,汇聚东亚多国精英选手,这条赛道以“快”著称,被誉为“国内最易创造PB的赛道之一”。
赛场背后的保障同样无可挑剔:
16个固定医疗点、54台AED、13辆救护车、210名医疗志愿者、57名医疗跑者,构建“固定+移动+定点”全覆盖急救网络。
不仅如此,赛事还启用了由有迈体育自主研发的“3D可视化数字立体医疗救援指挥系统”,通过三维建模、AI调度与智能定位,实现医疗资源的实时识别与快速响应。
历经12年沉淀,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的“含景量”与“含金量”已然拉满。
羽毛球,是常州深藏不露的第三张王牌。
2025威克多·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是这项世界羽联最高级别赛事落户“龙城”的第五年。
自2018年扎根于此,每一届均有国羽健儿登上冠军领奖台,成绩曲线昂扬向上,并在2025年达到新高:
中国队包揽四项冠亚军,创下移师常州后的最佳战绩。
通过卫星直播,常州“龙城”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风貌,随石宇奇、陈雨菲等世界顶尖选手的一次次挥拍传遍全球。
看似是三场独立的活动,细想却是常州对“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深刻理解与系统实践。
以常州那个很出圈的漫柏人才社区为例,健身房、电竞房、自习室……这些年轻人“续命”的刚需空间一应俱全;
每周的社交活动像永不间断的节日表:读书会、观影会、桌游局……更不用说还有各类由主理人牵头的兴趣社团。
当别的城市还在比拼政策和补贴,常州已经开始释放另一种新的信号:
能吸引年轻人的,不只是工作,更是生活;能留住年轻人的,不只是机会,更是温度。
常州正在用一场场不打烊的青春派对,向全国的年轻人发出邀请:
这里不仅值得奋斗,更值得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