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5月30日,李克农向陈毅发来紧急密电:急寻一人,无论生死一定要将他带回来!
陈毅任上海市市长
1949年4月,我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紧接着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准备解放上海。
为了配合我军的进攻,驻扎在上海的我军地下工作者事先做了功课。他们向数千守城的伪警发出了警告信,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的军心。
在福州路185号伪上海警察局的办公室里,铁青着脸的毛森不停地来回走动。透过窗户,他看到院里惊慌失措的人影,嘴角情不自禁地剧烈抽动。突然,毛森一拳砸到桌子上,恶恨恨地说道:“心还是太软,杀的人还是太少!”
随即,上海进入了白色恐怖,我党隐蔽战线的同志悉数被抓......
敌人的垂死挣扎并没有延缓他们占据上海的时间,1949年5月27日,经过了15天的激烈战斗,我军解放了上海。
上海的老市府大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陈毅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市长。在一间只有办公桌和几张木椅、一个书柜的办公室里,他开启了对这座城市殚精竭虑的治理和建设。
李克农
5月30日,陈毅上任第三天,他收到了李克农的密电:
“急寻一人,无论生死一定要将他带回!他叫李静安!”
李静安是谁?
陈毅一无所知,但既然是李克农急寻之人,就一定是一位重要人物。事不宜迟,他放下电报立即拨通了时下上海公安局的电话,将寻找李静安的任务下达了过去。
事后陈毅才知道,李静安是我党在上海隐蔽战线上的同志,为我党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天后,公安人员找到了李静安的妻子裘慧英。裘慧英也是我党的一名情报人员,但她和丈夫都有各自的接头人,都是单线联系,出于保密,在她们的生活中都不会掺杂工作上的事,除非接收到一起工作的命令。
已经20多天没有丈夫的消息,裘慧英心急如焚。
在上海公安的排查下,寻找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公安同志带来一位16岁的女情报员,她叫苏采青。见到陈毅,还没说话便流下了眼泪,几度抽泣过后,她才说自己曾收到一个电波,很可能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发出的。
李静安同志
1948年12月30日,苏采青通宵都守在发报机前。那段时间,电波信息十分频繁,她每天都要从上千条电波中去分辨自己熟悉的那一条。
那天,直到深夜熟悉的电波才出现,但是他一改以往匀速地发报模式,迫切地将一串长长的密电一次性发了过来,节奏快得惊人。苏采青潜意识里有种不祥的预感,就在她正想发送电波问询对方时,她却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三个符号:“VVV”。
苏采青泪目了,她太明白这三个大“V”的意思了,对方已经暴露了,因为三个大“V”翻译过来就是: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诉说完毕,苏采青抑制不住悲伤,哭出了声。陈毅也黯然神伤,发誓一定要找到李静安同志。
整个上海城翻了一遍,依然没有下落,难以想象,敌人都对李静安做了什么?
就在寻找陷入僵局时,浦东杨思镇的一个农户道出了一条线索。
李静安一家
他说:“半个多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听到附近戚家庙传来好些枪响,因为害怕,就没敢去看。”
陈毅立即带人赶往了戚家庙,在庙后的一片树林中,躺着十几具尸体,浸出的血迹已经发黑。其中有一具穿着蓝布长衫,身形瘦弱,像极了李克农对李静安的描述。
裘慧英同志被请到了现场,当她看到那具满身血迹和弹孔的遗体时,痛哭着扑了上去。
寻找终于有了结果,李静安同志牺牲了。从他妻子裘慧英处,陈毅知道了他的过往,也明白了李克农让他紧急寻人的原因。
李静安是我党早期同志,1925年入党时才15岁。他原名叫李华初,曾分别用过李白、李朴、李霞、李静安等化名活跃在隐蔽战线上,为我党的情报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1年,已经成为通信连指导员的李华初被派往瑞金学习无线电技术,此后,他的战斗生涯便与电报结下了渊源。
李静安与妻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华初接到了新的任务,化名李白在上海潜伏下来,建立属于我党的地下电台,将情报传递给延安。
然而,时局变化太快,李白刚到一个月,上海就沦陷了。为了完成任务,李白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上海和延安之间用电波架起了“空中桥梁”。
随着上海局势越发险恶,党中央将21岁的裘慧英派到了李白身边,以妻子的名义帮其掩护身份。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裘慧英看到了李白的爱国和奉献精神,渐渐爱上了这位大哥。
1940年,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了真正的伴侣。
随着战事的推进,李白夫妻在上海的隐蔽战线与日伪斗争起来越发艰苦卓绝。
1942年,日伪侦测车测到了李白的电台,将他抓进了“76号魔窟”。日军的严刑拷打未能让李白屈服,他始终坚定地说:那是自己的私人电台。
半年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李白成功获救,为了他的安全,遂将其转移到浙江工作。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在浙江,李白又化名李静安,在组织的帮助下,打入蒋介石旗下国际问题研究所做起了报务员。在那里,李静安利用老蒋的电台,向我党源源不断地传递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静安回到上海,直接与李克农联系,重启他的地下电台工作,延安的窑洞里,再次收到了他的电波......
这次回到上海,李静安与妻子有了各自的单线联系人。他找了份修理工的工作来掩饰身份,将源源不断的情报送了出去。这些情报当中,有蒋介石飞行员投诚的,有蒋介石将领起义的,有蒋介石的各项进攻计划,当然还有各项防御计划,尤其是淮海战役,从黄维组建兵团,到长江天险的防务,还有江阴要塞的兵力部署,那可是一字千金。
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李静安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海解放前夕,李静安与所有隐蔽战线的同志们都异常兴奋,他们发誓要尽全力为大部队的进攻清除障碍。这段时间,李静安的电台电波发送频繁,除此之外,他和同志们还想了一招妙计,向守城的伪警传送警告信,从思想上先打垮他们,削弱敌人的斗志。
这一招很是奏效,气得毛森暴跳如雷,于是下令封锁全城,不放过一个我党人士。
毛森
为此,他申请来了老美最新研制的测讯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仔细搜寻,当行至李静安同志的阁楼下时,报警器开始骤响。
一大批军警拥上了李静安的阁楼,他听着杂乱的脚步声,坐在发报机前淡定地发完最后一条情报,然后发出了那条“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电波。
面对敌人连续三天三夜的审讯,无所不用其极的情况下,李静安却不曾吐露一个字。
上海解放了,李静安却“消失”了。
自从收到最后一条情报后,李克农再也没有李静安的任何消息。他有种不祥的预感,但他又心存希望,他希望李静安还活着,因为他对于党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太大了,将来的建设大业依然需要他。
所以上海刚解放,李克农就立刻联系陈毅让其帮忙寻找李静安同志。找了20个多日夜,最终还是等来了不好的消息,陈毅在浦东戚家庙的后面找到了李静安同志的遗骸。
李克农等人祭奠烈士
李静安同志牺牲时只有39岁,为了纪念他,将他的事迹拍成了电影。
大家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吗?那讲的便是李静安。
2019年,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现场,87岁的苏采青用发报机回复了李静安的电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江水滔滔,山河肃穆。
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当年,在电报与生命之间,您选择了前者。今日,这盛世如您所愿,后人们正沿着您们的初心砥砺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内容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