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挺热闹,上证指数直接站上十年高位,市场里到处都在聊“牛市是不是真的来了”。
之前有业内人士做了深度分析,说4000点不是啥奢侈目标,是估值修复和宏观环境撑着的必然结果,这话一出来,不少股民和机构都在琢磨这事。
说实话,之前A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挺“憋屈”的,金融危机之后,除了中国,其他前十大经济体的股市都创了历史新高,就咱们A股一直在3000点附近晃悠,跟咱们的GDP增速比起来,明显有点脱节。
格隆做的那个宏观估值模型我看了,就算按最保守的算,比如GDP增速在4.5%到4.8%之间,国债收益率1.8%到2.0%,A股也还有15%以上的上涨空间,这么看4000点其实挺合理的。
我觉得这估值低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之前很多人觉得A股没盼头,其实是没仔细看它的“性价比”。
现在A股的股息率比银行存款利率、国债收益率都高,夏普比率也显示买股票比买债券值当。
这种情况下,居民存款、机构资金还有实业资本慢慢往股市流,也挺好理解的,毕竟钱都想找个能多赚点的地方。
再说说居民资产配置的事,咱们居民存款超160万亿,之前大多都趴在银行里,像头“笼中猛兽”。
但现在不一样了,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理财也不保本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也弱了,大家自然要换个地方放钱。
2025年7月的金融数据就很明显,住户存款少了1.1万亿,非银存款多了2.14万亿,这钱明摆着是从银行流去资本市场了。
老实讲,A股总市值还不到100万亿,要是这种“存款搬家”成了趋势,那市场里的钱可就多了去了,到时候说不定还真有点“不够分”。
我身边就有朋友,之前把大半积蓄放银行定期,现在也开始拿出一部分买基金、炒股,说“就算赚得不多,也比放银行吃那点利息强”。
A股能有现在的势头,跟整个时代的变化也分不开,之前有业内人士演讲时说,中国正在从“大财政体系”转向“大金融体系”,这话我挺认同的。
过去四十年,货币超发的红利基本都附着在房地产上,房价涨得厉害,现在房地产周期见顶了,想靠房子增值没那么容易了。
这时候权益市场就成了少数还有估值吸引力、能长期增长的资产,毕竟每类资产都有自己的时代,就像老话讲的“每只狗都有它的好日子”,现在轮到A股了。
以前大家觉得A股是“没人要的孩子”,现在不一样了,时代红利轮动到这了,它自然成了受益者。
科技革命这块更是给A股添了把火,格隆特别提到AI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我觉得这点很关键。
现在电子行业的市值已经超过银行业了,寒武纪这些AI公司的股价都快赶上茅台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是时代变了的信号。
本来想觉得科技股涨得有点虚,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历史上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例子,科技革命能催生出新的增长故事,让市场脱离传统的基本面逻辑,进入“叙事驱动”的阶段。
只要利率不收紧、估值没高到离谱,这种热度就能撑挺久,AI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
虽然现在看着挺乐观,但也不能光说好话,A股想稳住4000点,还有不少坎要过,有学者就说,股市短期能脱离基本面,但长期肯定不行。
现在咱们经济还有不少问题,比如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是负的,居民净资产增速也连续10个季度不行,社零增速一直没起来,人口结构还在加速恶化。
这些问题的根儿,其实是经济还没完成从“生产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
我觉得要是没法通过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重新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让信贷多向民企倾斜、让居民能多分到点国民收入,那A股就算涨了,也可能只是“资金牛”或者“政策牛”,没法变成能一直涨的“经济牛”。
想让牛市持续,改革是唯一的办法,就拿居民收入来说,2024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才43%,要是能提到50%,大家手里有钱了,内需自然就激活了。
还有外资和政策的配合也很重要,要是美联储能降息,国内再适当宽松点,外部环境也能帮上忙。
毫无疑问,A股冲4000点的逻辑是够的,估值修复、资金流入、时代红利、科技热度,这些加起来就是动力。
格隆说要是环境好,指数能到4500点以上,我觉得不是没可能,但想守住4000点、再往上走,关键还得看经济转型成不成。
现在A股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4000点说不定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