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近期,世界多地风风火火地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八十周年。在中国,相关宣传和活动尤为热烈,一系列新上映的抗日题材电影广受欢迎。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深受教育,更在年轻一代中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对那段已显陌生的历史产生关注,并更加珍视今日的国家强大。
然而,在相同的时间点上,不同的国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忆焦点。就在中国通过电影讲述抗战历史之际,日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仪式,纪念广岛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八十周年。这次轰炸曾震惊世界。美国主流观点认为,原子弹的使用加速了日本投降,避免了美军更大规模的伤亡。但历史学界对此存在争议:一方面,原子弹的巨大威慑力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在远东迅速消灭日本百万关东军,同样是促使日本投降的关键力量。美苏双方在历史叙事上各有侧重。
日本在二战宣传上的取向引人深思。其文艺作品极少展现自身对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侵略历史,反复呈现的焦点是与美军的太平洋战争,尤其是原子弹造成的巨大灾难。这种叙事策略将日本塑造为一个战争“受害者”的形象。这种定位不仅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甚至影响了部分国际认知。例如,有美国前总统级别的政治人物曾出席日本的原子弹纪念仪式,其姿态被解读为近乎“忏悔”(尽管特朗普的强硬风格被认为不会如此)。
这些现象清晰揭示出,宣传在历史教育、真相揭露以及塑造集体记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的方式和技巧也因立场和力量对比而异。近期哈马斯展示以色列犹太人被迫自掘坟墓的视频,意在制造冲击效果,却引起了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强烈震惊与负面反应。这种“弱势方”的宣传策略,有时非但未能有效震慑对手,反而可能激起其更强烈的决心。
因此,在纪念历史的重要时刻,我们更需强调宣传的客观性和正面引导作用。通过揭示历史真相,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宣传应有的“正能量”,引导后人以史为鉴,珍视和平。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