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我们说“荣耀Magic7系列可比历代Magic系列来得早多了”,没想到今年荣耀Magic8系列来得更早,这的确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件事:市场竞争年年加剧,产品内卷日日加重。当然,荣耀是不怕这种竞争与内卷的,对于一个有底蕴又有活力,成熟而又年轻的品牌,“有挑战才有机会”更容易被践行。所以我们也同时要强调,虽然比往年早,但荣耀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继续为荣耀Magic8系列冠上一个“有备而来”,恰如去年荣耀Magic7系列那样。
实际上,当“2026年的旗舰局巅峰对决”现在被提前到2025年的金秋,比的就是谁家更有技术厚度与市场应变力。从时间上来说,荣耀Magic8系列是第一波次参与其中的作品,单以这个角度评价,荣耀Magic8系列与以往的荣耀Magic7系列或荣耀Magic6系列肩负着同样的重任和使命,都是“拉开大幕”的角色——注意,这里拉开的不仅是“旗舰局巅峰对决”,也是属于荣耀自己的“新时代”。
另外,同样拉开的不仅是“属于2026年旗舰战役”的大幕,还有荣耀再迈新台阶的大幕:从“荣耀5.0时代”进入“荣耀6.0时代”,自荣耀Magic8系列而启。细想也不奇怪,毕竟荣耀Magic旗舰天然就有一种“为品牌的升华而存在”的价值。
在2025年7月和8月,荣耀先后发布了荣耀Magic V5和荣耀Magic V Flip2,然后静待荣耀Magic8系列的金秋登场,节奏与去年同期何其相似(2024年6月和7月的时候,荣耀也是先后发布了荣耀Magic V Flip和荣耀Magic V3,再由荣耀Magic7系列来拉开“荣耀5.0时代”帷幕)。当时,在大众由衷赞叹荣耀两款折叠机型的堆料诚意和设计奇妙之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那两台折叠屏机型已经在很多维度上超越了荣耀Magic6系列这种自家的机皇——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而从现实的市场角度来说当然不是“僭越”,而是荣耀决心把自己的主力机型“都再迈上半步”的差异化竞品策略。看懂了这个细节的人,在两个月前就对即将到来的荣耀Magic8系列有了更多的期待,期待看本身就是机皇的产品序列如何“迈上半步”。要知道,越在顶层的作品,要超越自己越难。另外,这种“迈上半步”对友商旗舰的压制,肯定不能只基于“算力性能”这件俗事。毕竟,都已经在“着眼2026年的竞争力”了,如何在坚持“由内至外美好”的基础上继续强化AI生态链融合其中,才是荣耀Magic8系列真正需要走的路——是的,荣耀Magic8系列搭载了成长型(自进化)AI智能体,正是现在“旗舰混战”的杀手锏。
实际上,荣耀这些年最广为人知的产品底蕴除了“对美学的理解一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外,作为代表自身最高“产品艺术”合力的作品,荣耀Magic8系列在竞争细节的造诣上必须再上一层楼。比如,当初在荣耀Magic6系列“搭载70亿参数的端侧AI大模型技术”结合多模态自然交互,实现比友商更强的智能化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去年荣耀Magic7系列又有突破(当时我们就说,其首发搭载AI智能体,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化的操控体验,是一个好解),这也决定了今日荣耀Magic8系列对于“AI的自进化”这个词有着先天的敏锐解读和现实着力。
当然,作为“传统优势”,荣耀Magic8系列在影像方面也有全面的、符合2026年竞争需求的升级。至于荣耀独树一帜的护眼方案,也必须在荣耀Magic8系列上有新的突破。以上种种,在后面的专题中我们都会有详细解读。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荣耀的荣耀,都是来自于自我革新的勇气。所以,我们延续过去几年为每一代荣耀Magic系列旗舰所设定的基调,为这篇荣耀Magic8系列的评析专题确立的定语是“荣耀6.0”,以概括“既是行业首款自进化AI原生手机,也是影像旗舰”的标签,更凭此夯实过去多次提到的“荣耀这次要继续领先”。这并非是一种虚妄的、毫不掩饰的信心,而是基于五年来大众和业界对于荣耀技术底蕴和品牌文化的信任。
编者按:基于荣耀与高通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历代荣耀Magic系列旗舰一样,荣耀也为荣耀Magic8系列准备了骁龙最新的旗舰处理器,这也是Magic8系列能够“凭借在AI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其在硬件性能、系统交互、应用生态三大领域,确定了首款自进化AI原生手机身份”的硬件底气。
荣耀Magic8系列两款机型的主要区别还是在屏幕与影像配置上,这与荣耀Magic系列的诸多前作是一样的思路。Pro版的全对称等深微曲屏和2亿像素超清超夜神长焦仍然是现在妥妥的“机皇标识”。算力的大幅度提升,让“定义首款自进化AI原生手机”的诉求变得非常主动和现实,这“为了Pro而多花的钱”是值得的。当然,即便是标准版的荣耀Magic8,也保持了一种“越级标准版”的姿态,且6.58英寸屏幕所带来的小巧身躯,也让荣耀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屏旗舰”,与时俱进。
从续航配置来看,相对于荣耀Magic7,荣耀Magic8在拥有小尺寸屏幕为基础的小巧机身前提下,配置了7000mAh大电池,难能可贵,所以即便有线快充的功率从100W调整到90W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荣耀Magic8 Pro则更让人惊喜,不仅电池容量进一步加到7200mAh,其有线快充功率居然也提升到120W,相对前作全面升级。
更重要的是,在配置全面拉满的情况下,荣耀Magic8 Pro的机身尺寸和重量相对荣耀Magic7 Pro而言都有减少,整体握持质感更紧致。
2026年竞争新格局被拉开
高端命题,从影像王者到AI王者的迭变
什么是“荣耀6.0”时代?什么是“仍然耀耀领先”?
“开新局,见未来”是荣耀在AI时代面向未来的一次系统性宣言,荣耀将全面开启自进化AI原生手机、新产品形态探索以及全新生活方式的未来。
在荣耀Magic7系列吹响号角整整一年后,荣耀把“耀耀领先”的旗帜插上了更高的一座山峰——荣耀Magic8系列。把时钟拨回2020年11月,当时的深圳总部灯火通明,荣耀的内部信里那句“最漫长的破晓”至今仍然让人感慨。彼时没人相信,一个被剥离的品牌能在五年内把市占率从3%拉回国内第一梯队。
但荣耀的“倔强”在于,它把每一次外部制裁都当成技术突击的倒计时:荣耀Magic3系列首发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用算法弥补光学短板;荣耀Magic4系列首次在安卓阵营实现智慧通话降噪,让地铁里的通话声比iPhone更清晰;荣耀Magic5系列把青海湖电池塞进8mm机身,续航反超更大容量的竞品;荣耀Magic6系列用自研射频增强芯片,在电梯里也能刷出5G信号;荣耀Magic7系列从“单反级鹰眼相机系统”到“AI鹰眼相机”,对光的驾驭能力有了新理解。到了荣耀Magic8系列,荣耀不再“补洞”,而是主动捅破天幕——以全球首款AI深度驱动旗舰,实现它交给行业的全新命题。
把目光跳出荣耀Magic系列,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更立体和丰满的荣耀。以荣耀V40系列启程,荣耀50系列和荣耀60系列表达了荣耀的谨慎和激进交相辉映,荣耀Magic3系列宣告了王者归来,荣耀Magic V展现了技术底蕴,荣耀Magic4系列和荣耀70系列继续了“光荣与梦想”。对,还有那“合理有序的配置与合理有心的定价”兼备的X40系列。这些,都让荣耀的“微笑曲线”成了实实在在的上扬曲线。2022年初我们就说,荣耀的底气不会在故步自封之中完成进化,到了2023年,荣耀90系列、荣耀Magic5系列以及“迈高半步”的荣耀100系列,都让整个市场有了更深刻的变局意味和竞争残酷性。而后,荣耀Magic6系列与荣耀200系列撑住了之前构筑好的格局,荣耀Magic7系列与荣耀300系列则以更加丰富的产品线实现了全域领先。
此时的荣耀,必须要“考虑更高层次的东西了”,比如,关于“对梦想与勇气的致敬,对未知与浪漫的探索”。毕竟,这步步攀登,是荣耀用五年时间完成的一次身份跃迁——从“脱壳求生”到“定义规则”,它不再是任何品牌的“影子”,而是与行业头部品牌们同席的“新高端守门人”。
AI手机不是新故事,却长期停留在“语音助手+滤镜”的浅层。荣耀的野心是让AI像水电一样贯穿所有体验:荣耀Magic8的任意门,双指一按就能把微信对话里的地址拖进导航,把淘口令拖进购物车里,省去“复制-跳转-粘贴”的千年繁琐;灵动胶囊不止显示外卖进度,还能在打车时把车牌号自动放大成锁屏字幕,夜里出站一眼认出司机;更“离谱”的是,它把70亿参数大模型塞进端侧,离线也能用自然语言修图——一句“把路人P掉,背景不变”就能生成一张干净的旅游打卡照,全程不上云、不留痕。我们连续两周把荣耀Magic8 Pro当主力机,最强烈的感受是“AI不再是被子上的绣花,而是缝进被芯的棉花”——它让流程消失,让意图直达,这是荣耀对“高端”二字最性感的诠释。
在聊荣耀Magic系列旗舰时,我们多次强调,如果说“苹果把专业影像做成‘傻瓜式’”,那么荣耀则给大众留了一扇“专业窗”——可变光圈、手动对焦、LOG模式,甚至把“抓拍”做成独立算法的存在,这才是很多人换掉iPhone后愿意选择荣耀的原因。是的,荣耀用“技术下移”打破“苹果围墙”,让高端从“信仰”回归“选择”,这是它比销量更珍贵的胜利。
这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高端不是堆料,而是‘料’背后的价值观”。或者说,荣耀Magic8系列用“科技理想主义”回应了“谁还需要新旗舰”的质疑,把很多“一生用一次,一次续一生”的功能做到日常可用。荣耀不再比拼参数,而是把“可靠且高效的AI”做成高端的第一美学——毕竟,真正值钱的不是跑分,而是“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实用主义信赖感。这才是真正的“高端”。
五年来,荣耀“自己走”的征程当然不易,但既然要迈入第六年,就要有更新的模样和更大的“野心”。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荣耀往高端走,是一种必然,但它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继承华为的市场地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用户认知是重中之重。毕竟,不是价格高就是高端机。
所以,当荣耀Magic8系列摆在编辑部面前时,我们都愿意把它视为“荣耀6.0时代”的成人礼:它不再急于证明自己“是谁”,而是平静地宣告“我来了”。接下来的篇章,我们将从设计、影像、AI、性能、生态五个维度,拆解这款“新物种”如何把“领先”从口号变成日常。请跟随我们一起,见证荣耀如何把“破晓”写成“日出”。下面,开始聊点具体的。
抢占先机的身份锚定
荣耀Magic8系列如何写下“自进化AI原生手机”的第一行注脚
当“AI手机”四个字被行业喊得略显倦态之时,荣耀Magic8系列选择用一整套可感知、可成长、可进化的系统级答案,为“AI原生”重新写下定义。它并非在既有旗舰上简单嫁接大模型,而是把AI当作“第一性”写进产品基因:从启动瞬间,YOYO便作为活的数字灵魂常驻,像一位随时在侧、不断进修的私人代理,用持续演化的能力边界告诉用户——“原生”不是营销标签,而是手机每一次亮屏都在发生的实时生长。
这种“生长感”首先来自荣耀对“通用智能体”上限的再次拉高。MagicOS 10把YOYO推至中国信通院L3卓越级认证,业界目前最高的泛化标杆,意味着手机第一次拥有了“举一反三”的通用性:一句模糊的“帮我安排一个轻松周末”,YOYO会综合天气、位置、历史足迹甚至咖啡馆偏好,主动生成一套包含路线、购票、订座的可执行方案,并在确认后直达对应 App 完成闭环。对于我们一般的用户,这是从“下指令”到“提需求”的质变;对于行业,则是“智能助手”真正迈向“智慧代理”的成人礼。
为了让“代理”不只停留在对话层,荣耀把AI的“手”和“眼”一并做进了系统底层。MagicGUI——荣耀自研的VLA大模型,像一位长在手机里的“虚拟手指”,能把视觉、语言、动作三种信号实时翻译成可执行的点击、滑动、输入,在真实App界面里完成多步骤任务。我们实测用语音下达“把昨晚截图里的文字提取出来发邮件”,手机自动打开相册、OCR识别、新建邮件、粘贴正文,全程无需手指二次确认,准确率和速度均超出同规模模型公开成绩。这种“动口即动手”的体验,让AI交互跳出了“问答屏”的二维世界,进入了“操作流”的三维现场。
而端侧算力的可持续性同样被重新设计。Magic VLM用极致轻量的视觉专家模块、动态区域裁剪与课程式训练,把多模态大模型塞进手机SoC,却将功耗控制得更好。这意味着用户无需担心“AI一响,电量秒掉”,也无需把照片上传到云端等待回传——在本地完成视觉问答、图像描述、语义搜索,既快且私密。荣耀用“绿色算力”兑现了“AI 不离身”的承诺,也让“端侧模型不能用”的行业偏见不攻自破。
真正让荣耀Magic8系列成为“原生AI体”的,还有系统级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架构的落地。荣耀把Anthropic提出的开源协议首次下沉到手机ROM层,给YOYO打通一条与设置、图库、相机、手机管家等TOP20高频系统应用的“神经高速公路”。过去需要七、八步才能调出的“本月流量排行”,如今一句话即可直达。我们认为,MCP像AI时代的Type-C接口,让“服务找人”取代“人找服务”,也为后续第三方App的即插即用留足生态余量。
当多模态理解、UI Agent自动执行、MCP深度串联被同时拉满,荣耀首次在行业内跑通了“听明白—看明白—动手干”的完整闭环。这种“超拟人通话+端到端执行”的组合,把AI从“对话型”直接推到“劳力型”,也让“语音交互效率”第一次有了追上甚至超越触控体验的底气。
发展到这里,荣耀并未止步于“系统级”,而是把AI的触角延伸到超过3000处真实场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从“删截图”到“做报价单”都能一句话包办;对于我们观察者来说,荣耀把AI的“场景广度”做到了当下行业之最,用“数量级”碾压了仍在演示片里“跑分”的竞争对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能力都被装进了“个人知识库跨端记忆”这一安全黑箱。端侧模型在本地完成语义推理,为用户生成可随账号漫游的结构化记忆,照片里“和谁、在哪、干什么”被转化为可检索的知识节点。换机、换平板,只需登录账号,YOYO即刻认出“你”,并能在新设备上回答“我去年体检报告在哪”“三月份网购花了多少”这类长尾问题。荣耀用“本地计算 + 跨端同步”的架构,把隐私与便利这对天然矛盾第一次统一在同一条体验曲线里。
综上,荣耀Magic8系列对“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的诠释,并非单点技术的炫技,而是一场从底层协议、系统架构、端侧模型到开放生态的“全栈式”重构。它让手机第一次拥有可自主生长的数字灵魂,也让用户从“操作者”变为“监督者”。在AI手机仍普遍停留在“语音助手2.0”的当下,荣耀用一整套可落地、可感知、可进化的能力矩阵,为行业写下了“原生”二字的硬核注脚,也提前把竞争拉进了“系统级智能体”的下一个赛段。
这才叫真正的一键直达
看Magic8系列如何用八位“搭子”把生活拍成一条顺滑的单行线
接着前文聊。当硬件性能早已溢出、影像军备竞赛也渐显疲态,荣耀选择把AI写进“日常”二字的最细颗粒度——让每一次扫码、每一口饭菜、每一份出差行程,都能被一句语音或一次轻触自动闭环。荣耀Magic8系列给出的答案不是功能列表,而是八位随叫随到的“数字搭子”:购物、美食、出游、健康、工作、苹果生态、PC互联、全场景跨端,它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私人幕僚团,把原本分散在十几个App里的操作,压缩成“看见-说出-完成”的三拍节奏。我们在两周深度体验后确认,这种“一拍即合”的爽感,正是AI从“炫技”走向“日用品”的转折点。
比如,面对“写一份低空经济行业简报”这类需求,YOYO的“深入研究”模式会先拆解关键词,再自主检索学术论文、券商报告、政策原文,最终生成带目录、图表、引用的PDF。对于媒体、投研、高校用户,这相当于把“资料员+初级分析师”合二为一,让创意工作者把精力留给洞察而非爬数据。
比如,荣耀没有停留在“比价比到眼花”的旧脚本,而是让YOYO直接化身“优惠券猎手”。任意界面——微博种草图、朋友微信原图、电商详情页——只需一句“这个怎么买最便宜”,系统立即触发“看见+搜索+领券”三连:先识图锁定商品,再全网抓取隐藏优惠,最后替我们一键完成领券,全程无需跳转浏览器。
比如,当别家还在用语音助手“打开大众点评”时,我们手里的荣耀Magic8系列已把摄像头变成“味觉雷达”。用YOYO视频通话对准街角一栋不起眼的老房子,屏幕瞬间弹出“某某川菜馆,已获万人好评”的浮层;落座后,轻扫桌边二维码牌,系统自动完成大众点评收藏+打卡,连配图和emoji都替我们挑好。真正做到了“目光所及,味蕾即达”。
比如,旅行中最重的负担往往不是行李,而是信息检索的焦虑。荣耀Magic8系列可以用“视频通话+实时问答”把导游装进摄像头——无需唤醒词,直接追问“这件青铜器怎么铸造”,系统即刻补答,仿佛与一位历史学者并肩逛展。这种“边走边学”的沉浸感,让“打卡式旅游”第一次有了深度游的尊严。
比如,荣耀把健康做成“时间轴”(的确,荣耀对于健康的关注,一直都有自己的坚持)。三餐拍照后,YOYO不仅识别热量,还会记录餐后摄入的卡路里并与运动健康App里的步数、体重、睡眠做交叉分析。重要的是,端侧模型确保所有照片与数据留在本地,既保护隐私,也让“热量银行”成为真正可回溯的个人档案。
比如,荣耀用“苹果搭子”打破了品牌墙。通过OTG有线克隆,110GB数据101分钟完成迁移,连iOS独有的备忘录、iMovie工程文件也一并带走;换机后,iPhone来电、微信、验证码可实时流转到荣耀Magic8,再同步到Apple Watch,实现“安卓heart,苹果 skin”的混搭体验。Mac端“超级工作台”则把投屏延迟压到肉眼无感,手机素材直接拖拽到Final Cut,跨设备复制粘贴支持快捷键。我们实测在Mac上剪视频,手机拍好的Live Photo一拖即达,连转码步骤都省去。荣耀用协议级互通证明:生态壁垒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心问题。
我们注意到,不止Mac,任意品牌Windows电脑安装“荣耀超级工作台”后,即可与荣耀Magic8系列手机组建信任环。投屏窗口支持多开,Alt+Tab像在本地应用间切换;PPT、Word、Excel素材长按拖拽进手机,系统会自动匹配微信、钉钉、飞书的发送入口。更惊喜的是“跨端搜索”——对YOYO说“把电脑里那份关于荣耀Magic8 Pro的外拍计划发给我”,手机端即刻列出结果,点击即可下载。荣耀把“找文件”这种高频痛点变成一句话的事,让PC与手机第一次有了“同一套神经系统”。
而且,当设备数量越过三台,“找文件”与“传文件”就成为数字生活的最大摩擦。荣耀Magic8把信任环升级为“一语跨端”超级枢纽:手机、平板、PC、电视、打印机被YOYO统一封装,系统会自动定位目标设备、完成格式适配并执行。我们测试将一份20页PDF从笔记本投到会议室投影,全程无需遥控器、无需配对,比“找HDMI线”更快。
这一系列基于深度AI的体验看似各司其职,实则共享同一套端侧大模型与MCP协议,它们的终极使命不是“炫技”,而是让技术隐形——当我们忘记荣耀Magic8正在帮自己,AI才真正Succeed。在AI仍忙于“跑分”与“斗图”的当下,这种“无感即巅峰”的体验,才是“原生AI手机”该有的样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荣耀Magic8系列还特别设计了专属的AI物理按键,为我们提供了与YOYO交互的更快捷的全新入口。在默认状态下,长按该键即可开启YOYO视频通话,此时只要对准我们想要了解的任何实物,YOYO都可以马上给予解答。另外,我们还可以为这颗AI键设置自定义其他功能,让其适用范围更广。
把夜色拉到眼前
看2亿超夜神长焦如何让“远”与“暗”同时失语
在影像军备竞赛几乎把“大底”“高像素”喊成陈词滥调的今天,荣耀Magic8 Pro选择用一颗2亿像素、1/1.4英寸感光元件、CIPA5.5级防抖的超夜神长焦,给“夜景长焦”这一公认修罗场写下新注释:远,不再是放大后的噪点坟场;暗,也不再是涂抹与涂抹之间的妥协。它把“超夜”与“超长焦”第一次同时写进一颗镜头,让“拍得到”直接进化为“拍得清”,更让“手持夜望”成为不必带三脚架的平民权利。
首先,2亿像素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远距细节”的物理保险。和前代一样,荣耀给Magic8 Pro这颗长焦堆足了硬料:2亿像素与f/2.6大光圈以及全像素对焦的满血组合。高像素在白天是“放大镜”,在夜里则成为“捕光网”——更多的像素点意味着单像素进光量被均摊后仍能保持足够的信噪比,配合四合一后2.4μm的等效尺寸,既保留解析力,又抑制高光溢出。我们在外滩对岸手持拍摄陆家嘴塔尖,放大至30倍,写字楼窗框的反光条依旧可辨,而不是被涂抹成油画色块。
高像素只是入场券,真正的杀手锏是荣耀自研的全感知AI防抖系统。官方宣布荣耀Magic8 Pro的防抖等级为CIPA 5.5级,是目前手机行业最高等级,防抖效能较上一代提升400%。荣耀的做法是把“人”当成训练集:200名不同年龄段、持续700天的手持抖动数据被喂给模型,形成温度、姿态、运动速度的三维特征库。实际拍摄时,AI会实时判断“我在走路”还是“我屏住呼吸”,并提前驱动马达反向补偿;环境温度变化导致OIS信号漂移时,系统也能自动校正。
值得点赞的是,荣耀没有止步于堆料,而是用AI把光路重新写一遍。AI光学协同技术基于Transformer架构,在成像前段就“看懂”画面:哪些是高频细节、哪些是噪点、哪些是人眼敏感区,优先保留并强化。传统ISP依赖固定公式去马赛克、降噪、提亮,而荣耀Magic8 Pro的AI ISP直接在RAW域学习从Hex pattern到RGB的映射,绕过通用公式的信息损耗。结果是,从3.7倍到30倍的中长焦段,建筑边缘的砖缝、广告灯箱的字体边缘都被“二次雕刻”,而不是被暴力锐化。我们尤其喜欢“蓝调时刻”的样张:天空仍保留渐变蓝,霓虹字牌却不过曝,冷暖对比自然,像被专业夜景后期精修过,却只是一次快门所得。
同时,荣耀把AiMAGE·夜神引擎和AiMAGE·防抖引擎与拍照体验进行了深度融合:10倍以下,端侧模型实时增强;10倍至100倍,云端长焦大模型介入,对建筑轮廓、文字、植被纹理做二次重建。相比上一代仅覆盖30X-100X的焦段,荣耀Magic8 Pro把起点前移到10X,恰好覆盖用户最常用也最尴尬的“中远焦”段。我们于雨后傍晚拍摄洪崖洞的雕花斗檐,15X下石像浮雕的阴刻线条被重新“补肉”,却没有出现早期AI锐化常见的白边。荣耀称之为“细节语义补全”,通俗说,就是让算法先“看懂”那是哥特式雕花,再决定如何修复,而不是盲目加对比度。
更多人关心的夜景人像,这里也值得深聊。荣耀Magic8 Pro把85mm、135mm两大经典人像焦段写进2亿传感器,并扩展到170mm,配合AiMAGE·人像引擎,对皮肤、毛发、光影做毫秒级分层处理。夜晚外滩,我们让模特站在路灯与广告牌交错的光污染区,85mm半身像依旧保留皮肤肌理,睫毛根根可辨;135mm特写下,背景霓虹被算法虚化成奶油状光斑,人脸却保持暖调通透,没有强行提亮导致的塑料感。荣耀称之为“夜景人像的HDR美学”——让亮处不过曝,暗部不死黑,肤色不偏冷,一键直出即可打印成明信片。
另外,荣耀Magic8 Pro的主摄与长焦均支持OIS五轴防抖,叠加AI预判后,手持2秒依旧有极高成片率。我们测试在只有5 lux照度的弄堂里,用主摄2秒曝光拍摄石库门门头,门环铜绿与砖缝纹理清晰,没有因呼吸导致的微糊。系统会提示“建议持稳2秒”,并在快门前后自动连拍多帧,用AI对齐、降噪、堆栈,最终输出一张动态范围与纯净度都接近三脚架长曝的夜景。对于旅行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放下三脚架的负重,让一台荣耀实现所有稳定的拍摄。
整体看来,荣耀Magic8 Pro的2亿超夜神长焦,第一次让“夜景”与“长焦”不再互斥,也让“100倍”从营销数字回归创作工具。它用硬件堆料撕开物理缺口,再用AI算法缝合光路与抖动,最终把“远、暗、抖”三大移动影像噩梦写成一句轻松的“随手一拍”。在移动影像创新周期日渐拉长的当下,这种“把不可能变成懒得想”的体验,正是技术最性感的模样。
把瞬间炼成永恒
荣耀Magic8系列如何以“绝美影像玩法”重新定义定格的仪式感
当“拍一张好照片”早已从单反神坛下沉到随手一按,荣耀Magic8系列却用一条完整的“灵感-拍摄-追色-修图-玩图-LivePhoto”流水线告诉我们:移动影像的终点不是“省掉相机”,而是“把暗房、调色台、修图站、创意工坊一并塞进镜头里”,让每一次快门都成为可回炉、可再造、可分享的个人作品。它首次把AI能力写进“摄影全流程”,让“前期脑暴”与“后期暗房”在按下快门前后无缝衔接,彻底打破“拍前焦虑、拍后废片”的魔咒。
我们发现,荣耀Magic8系列在相机里还常驻了一位“隐形导师”,即“灵感帮拍”(不过,需要后续OTA升级后才能体验)。灵感帮拍基于10万张高质量样张训练,可自动识别室内/户外、单人/合照、逆光/顺光等细分场景,并在取景框底部给出“蹲低15cm”“让模特向左半步”“切换85mm”等分镜式提示。编辑部最头疼的“团体打卡”由此变成流水线:框住人群,系统提示“收一点广角避免边缘拉伸”,一键连拍后自动选出闭眼最少的一张,再推送“仰拍15°可突出建筑气势”的构图建议。AI不替你审美,却替你踩平技术门槛,让“创意”回归真正的创意。
至于追色功能,则让“滤镜”二字第一次有了精准指向。荣耀行业首发的AI追色可提取参考图的全局色调与局部色相,在端侧完成色彩迁移,实时预览零卡顿。系统预置“浪漫蓝调”“金色秋日”“暖调夕阳”三套高使用率模板,也支持用户自行上传。我们在外滩拍摄雨后夜景,套用“浪漫蓝调”后,天空被均匀覆上一层电影感蓝紫,霓虹却保持暖色对比,整体氛围像《爱乐之城》片场直出。更惊喜的是“局部精调”——人脸肤色不会被风格化牵连,仍然保持真实暖调,实现“景有风格,人有血肉”。
拍后环节,荣耀Magic8把“修图”做成语音问答。AI修图支持连续对话,可对同一张图追加“换天、去反光、加虚化、裁成16:9”等多轮指令,系统会记忆上下文,自动叠加而不冲突。我们给一张逆光车窗照下达“去掉人脸反光”“背景换成晚霞”“氛围胶片”三条命令,耗时15秒生成三张不同风格成片,天空边缘无锯齿,肤色保持连贯。
当“修图”走向极致,荣耀把“玩图”推向前台。AI玩图可把静态照片一键生成3D拍立得、3D手办、AI表情包,甚至“毛绒变身”“拥抱比心”等动态特效;AI生视频则让Live图升级为可分享的小动画。编辑部把同事滑雪的Live图做成“运动分身”特效,系统精准识别主体轮廓,生成分身连续轨迹,边缘无重影,背景雪花保持自然动态,可直接发抖音而不被二次压缩。
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应用体验,荣耀Magic8系列把苹果带火的LivePhoto玩出行业最多花样:运动幻影、运动分身、精彩慢放。运动幻影生成动态拖影,层次自然无断层;运动分身可在一帧内呈现“三个自己”同时出现,边缘精准无毛刺;精彩慢放在高速运动里插入流畅慢放,定格汗水飞溅的瞬间。更友好的是,成片可直接输出为视频或GIF,小红书、抖音、微信、微博、快手等主流平台零门槛上传,无需担心格式不兼容。
从灵感帮拍的“拍前引导”,到AI追色的“拍中调色”,再到一语修图、AI玩图的“拍后再创作”,在荣耀Magic8系列身上荣耀第一次把影像流程做成“闭环生态”。照片不再是一次性快门,而是可被AI反复读取、分层编辑的“数字底片”;LivePhoto也不再是苹果生态的孤岛,而是跨平台流通的“迷你影片”。当其他厂商仍在为“夜景更亮”或肤色更白较劲时,荣耀Magic8系列已经让“影像”升级为“影像创作工作台”,把专业摄影师的“前后期”拆解成每个人的“一句话”。
所以,荣耀Magic8系列用一条完整的AI影像链告诉市场:手机影像的终极战场不是CMOS尺寸,也不是像素数量,而是“如何让每个普通人拥有从拍摄到分享的全流程创作权”。或者说,荣耀Magic8系列所做的,正是把“影像创作”变成一场无需门槛、人人都能上场的生活狂欢。
当科技遇见天青色
荣耀如何用一块玻璃讲千年前的故事
在手机外观陷入“参数军备”与“配色内卷”的当下,荣耀Magic8系列选择回归“感知”本身——让边框窄到看不见,让屏幕曲到握不住,让颜色从瓷器与日出里借来,再让一块航空铝告诉你什么叫“轻得可靠”。它不炫耀数据,却在你拿起的一瞬间,用重量、温度与光影的交汇,完成一次“人机相认”。
标准版6.58英寸、Pro版6.71英寸,两台机器共享同一套视觉语言:四等窄边+大R角直屏。标准版做到1.18mm极窄边框,点亮屏幕的一瞬,画面像悬在空中的玻璃;Pro版则更进一步,用“等深四微曲”把曲屏的温润与直屏的阔朗缝在一起——手指划到边缘不会跌落,却又保留直屏显示不畸变的爽利。我们长期使用后发现,这种“微曲”让返回手势不再割手,也让全屏观影时黑边真正隐形,荣耀称之为“平衡之道”,而我们更愿意叫它“无感主义”,毕竟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影像模组延续“方圆宇宙”家族面孔,但这一次,圆环与方台的咬合更克制,像一枚被岁月磨去棱角的玉璧。圆代表宇宙无垠,方象征大道至简,荣耀用CNC一刀削出铝合金高台,再经喷砂、阳极、光学镀膜三层工艺,让DECO在光线下呈现“日冕”般的同心辉光。镜头环高度与后盖弧线严格控制在极小段差,平放桌面不跷头,也减少日常磨损。看似简单的几何,其实是荣耀对“未知探索”的具象化——方寸之间,自成宇宙。
金属中框屈服强度提升的同时减重明显。标准版电池盖用一体式冷雕AG玻璃,微晶砂感触手生温,不留指纹;Pro版则首次引入玻纤基底,表面覆以疏油层,轻到上秤才发觉比前代轻4g,却通过内部蜂巢结构把跌落可靠性大大提升。显然,荣耀把“坚固”与“轻薄”这对天敌重新撮合,让“裸机党”第一次有了安全感与手感兼得的理直气壮。
色彩是荣耀Magic8系列最浪漫的部分。标准版与Pro版共享雪域白、绒黑色,Pro额外独享“旭日金砂”。此外,这代荣耀Magic8系列标准版和Pro都新增了青色系的版本:荣耀Magic8 Pro叫“天青色”,荣耀Magic8标准版则叫“天青釉”,后者适用了汝窑的开片工艺,非常雅致。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Magic8系列的白色并非纯白,而是在玻璃下层镀了50nm二氧化钛膜片,光线扫过时泛起雪原般的冷冽微光;黑色采用15层纳米光学镀膜,吸收率拉到96%,像一潭不见底的墨池。天青色则取材宋代汝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荣耀用七涂七烤的釉变工艺,把汝窑的蝉翼纹压进玻璃,光线一拧,千年前的开片釉裂便活灵活现;Pro版旭日金砂更在玻纤基底上撒布金砂颗粒,日出时分的金辉被拆成无数细小光斑,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一场破晓。
荣耀罕见地为每台机器写了一段“色彩旁白”:旭日金砂是“朝阳破晓的力量”,天青色是“跨越千年的温润”,雪域白是“晨雪初霁的冷冽”,绒黑是“宇宙深空的引力”。这些形容并非营销辞藻,而是被真切做进镀膜与纹理——随着角度变化,金砂会从暖金转向橙红,天青会在青绿与灰蓝之间流转,像给玻璃植入日晷,让手机第一次有了“时间感”。在快消电子品里谈“意境”似乎奢侈,但荣耀Magic8系列证明:科技也可以承载情绪与典故,只要肯下慢功夫。
荣耀Magic8系列的外观哲学,核心在于“翻译”——把航空材料的强度翻译成指尖的安全感,把千年瓷器的裂纹翻译成光线的流动,把宇宙星尘的意象翻译成DECO的同心圆。设计走到极致,原来是文化叙事,而荣耀Magic8系列,正是荣耀写给东方美学的一封玻璃情书。
当然,这里也必须要提一下荣耀Magic8系列盖板全系搭载了荣耀巨犀玻璃,通过三重增强技术,增强了玻璃表面强度,抗跌性能提升10倍——可承受1.5米高度跌落至水泥地面无损伤。这也是其获得SGS多场景整机抗跌耐摔认证的重要原因。至于荣耀Magic8系列支持IP68防尘防水与IP69/IP69K防高温高压喷水双认证,则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荣耀不会在这些地方图省事。
性能的诗意
荣耀Magic8系列如何把“快”写成一种长期主义
当“性能过剩”成为行业口头禅,荣耀Magic8系列选择把算力写进“体验长坡”——不仅让峰值速度冲破天花板,更让这份速度在三年、五年后依旧鲜活。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只是入场券,真正的主角是荣耀自研的幻影引擎3.0、蝶翼VC、鸿燕通信、OS Turbo X等一系列“隐形功臣”,它们把瞬时爆发翻译成持久流畅,把“跑分第一”进化成“日用无感”。在我们两周的重载实测里,荣耀Magic8系列没有一次因发热降帧,也没有一次因后台吃紧而杀后台,这种“稳得快”才是旗舰性能该有的样子。
首先,我们还是先聊聊处理器平台,这也是很多人最直观判定“旗舰”的要素。荣耀是首批拿下台积电N3P工艺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品牌之一,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全大核设计给我们足够的性能信心,其CPU、GPU、NPU全部拉到当代天花板。当更重要的是,荣耀并未止步于“首发”,而是与高通共建Hyper-Fusion Core Architecture,双方把调度策略写进底层寄存器,SoC电压可按毫秒级动态调节,多窗重载场景性能提升10%,续航却反向延长0.2小时。换句话说,荣耀Magic8系列把“高性能”与“低功耗”这对天敌重新撮合,让“满血”与“长续航”第一次在同一条体验曲线里握手言和。
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荣耀首发的移动端DLSS并非营销噱头,而是“AI超帧+AI超分”双管线并发。实测《原神》60FPS原生帧率可被插帧至120FPS,850P渲染精度同步拉升到1.5K,战斗、跳跃、旋转视角依旧顺滑无撕裂;更妙的是,Adreno独立高速显存把GPU冗余负载卸载到独立缓存,《崩坏:星穹铁道》极高画质60帧运行,功耗直降200mA,机身温度低3℃。对于玩家,这意味着“满帧”与“清凉”可以兼得。
性能释放的敌人从来不是算力,而是热量。荣耀Magic8系列用“蝶翼”3D仿形不锈钢VC把散热面积推到5794mm²,4段厚度阶梯与铝合金中框无缝咬合,像给SoC铺了一条液态高速公路;第五代“超导六方晶”石墨导热系数高达1900W/(m·K),配合航天级氮化铝凝胶,把热量双向导出:向上直抵VC,向下贯穿PCB。可以说,荣耀用一套“结构式散热”证明:冷静不是堆料,而是工程学与艺术学的共同作品。
至于“算法调校”,现在属于“MagicOS 10把AI写进调度底层”的玩法。我们熟悉的OS Turbo X可原子级识别直播、抢票、微信视频通话等场景,提前锁定CPU大核、网络加速、触控采样率,且弱网恢复速度提升42%。而蜂鸟架构则通过精简冗余代码、统一动效线程、优化IO路径,让老机型升级后流畅度提升23%。荣耀用“AI预判”取代“用户等待”,把“卡不卡”这种主观感受翻译成可量化的毫秒级响应。
如此,荣耀联合SGS推出业界首个“动效+系统流畅”双优认证,从及时性、连续性、完成感五个维度做“人因级”调校。对于用户,这意味着“装得快”“用得顺”“点得爽”同时发生;对于行业,则把“流畅”从玄学变成可复现的工程模型。
所以,荣耀Magic8系列用一整套“芯片+引擎+散热+系统”的协同创新,把“快”做成一种长期主义:它可以是120FPS的原神,也可以是0.2小时额外续航;可以是41℃的冷静机身,也可以是抢票时快人一步的确认弹窗。当行业还在用安兔兔截图证明“我更快”,荣耀Magic8系列早已把“快”进化成“无感”——我们不再关心剩余电量,不再担心温度烫手,不再纠结要不要清后台,只需专注生活本身。这份“忘记参数”的安心,才是巅峰性能最诗意的表达。
一块好屏的自我修养
荣耀Magic8系列如何让“看见”成为被照顾的权利
当“护眼”还在被多数品牌当作营销后缀时,荣耀Magic8系列已经把“好屏”写进一条完整的视觉健康链:从6000 nit的极亮到1 nit的极暗,从3840 Hz的零风险调光到芯片级离焦护眼,再到可侦测20 kHz闪烁的Flicker传感器——它不只是让你“看见”,而是让你“看得舒服、看得久、看得安心”。在两周的体验里,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屏幕可以像私人医生一样,悄悄帮你纠正姿势、调节亮度,甚至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替眼球做了一次SPA。
荣耀Magic8全系峰值亮度6000nit,全局1800nit,正午户外阳光直射下,屏幕内容依旧通透;而最低1 nit的极限低亮,则让深夜刷微博不再刺眼。配合AOD全天候显示,时间、日期、通知在熄屏状态下依旧可见,却几乎不耗电。荣耀用“两极”策略解决两大典型困境:户外拍照不再手搭凉棚,睡前阅读也不再被“亮瞎眼”——一块屏,同时照顾白天与黑夜。
荣耀是最早将高频PWM量产的品牌,这一次继续拉到3840Hz,进入“零风险”区间。实际上,这么说也不太客观,应该说“荣耀Magic8 全系支持达到零风险调光级别的超高频PWM调光,默认经典模式,采用低亮度3840Hz超高频,中高亮度单扫类DC调光;可选舒适模式,低亮度4320Hz超高频,采用中高亮度三扫类DC调光。”
我们还注意到,这块全域低功耗LTPO屏可在1-120Hz之间智能切换:静止阅读1Hz,看24fps电影则锁24Hz,刷短视频瞬间拉到120Hz,逻辑清晰无顿挫。在“高刷”与“续航”被用户反复拉扯的今天,荣耀Magic8用“无感变频”给出和解方案:流畅时全力以赴,静止时几乎休眠。
至于护眼的系统化管理,这可是荣耀的拿手戏。荣耀行业首创AI视觉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前置AO摄像头、加速度计、环境光传感器,实时监测用眼距离、姿势、眨眼频率、环境照度与色温。一旦检测到你连续低头、侧卧、距离过近或在黑暗环境用机,系统会弹出“温柔提醒”,并支持自定义提醒文案与频次。
非常贴心的是,荣耀AI自然光绿洲护眼屏搭载的个性化显示功能可根据每个人的视觉特征,智能调整亮度和色彩,它包含“设备级多维视觉特征检测”和“专业级个性化屏幕适配”两个方面,前者通过AI让屏幕实时监测测试环境和距离,后者根据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智能调整屏幕亮度实现最舒适的视觉体验。
同时,为保证手机对光源的正确理解,荣耀自Magic6系列以来一直使用业界最高规格的Flicker传感器。在荣耀Magic8系列上,荣耀进一步使用了行业领先的高性能 Flicker传感器,最高可支持20KHz的超高频采样。基于Flicker传感器,不仅提供了极致的抓拍体验,也让荣耀Magic8系列具备照明环境闪烁检测功能,可针对肉眼不可见但又存在用眼健康风险的不良闪烁照明环境进行识别和预警;检测结果可媲美专业频闪测量仪,检测准确度≥95%。
TIPS
荣耀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联合验证的AI离焦护眼2.0,通过调整子像素发光方式,在屏幕上模拟近视离焦信号,刺激脉络膜厚度变化,缓解眼轴增长。覆盖2500+应用,包括短视频、网课、微信阅读等全场景。
有了以上种种技术支持,荣耀Magic8系列通过了莱茵全局护眼5.0认证,涵盖频闪、蓝光、色准、环境光管理、护眼提醒等全维度。所以我们认为,荣耀Magic8系列的屏幕不再只是显示窗口,而成为“视觉健康终端”——既能呈现6000 nit的璀璨,也能在0.0001秒内调整亮度,更能替你侦测环境中的“光污染”。
把“续航焦虑”留在昨天
荣耀如何用青海湖电池与都江堰算法重写电量叙事
当“一天一充”成为智能手机的隐形紧箍咒,荣耀Magic8系列选择把“续航”从参数表搬进真实生活:7000mAh起步的青海湖电池、15%高硅负极、120W双泵闪充、80W无线快充,再加上那套我们熟悉的“都江堰”的AI电源管理系统,的确可以让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电量自由”不是加大电池那么简单,而是让每一毫安时都流向用户真正需要的瞬间。
荣耀Magic8标准版内置7000mAh青海湖电池,Pro版更进一步做到7200mAh,却并未带来“砖头感”。关键在于15%高硅含量负极,让同体积能量密度提升18%,再配合航空级铝合金中框与玻纤电池盖,整机重量反而比前代更轻。
大电池只是“粮仓”,都江堰才是“水利枢纽”。系统由电控芯片组、双能效增强矩阵、毫伏级电压稳定算法组成,可实时侦测CPU、GPU、NPU负载,按需分配电压,减少无效抖动;场景化节能策略覆盖12类软件、10类硬件,整机续航再提升10%。我们刻意在高铁上开启5G热点+导航+直播三件套,全程3小时,电量从100%掉到67%,系统日志显示“都江堰”累计节省电量420mAh,相当于多刷90分钟短视频。AI的价值,在此刻被换算成“多一口气”的从容。
荣耀Magic8 Pro版120W有线采用双泵充电架构,15分钟充至46%,45分钟完全充满;标准版90W依旧能在20分钟补到50%。80W无线快充兼容磁吸,搭配磁吸保护壳与磁吸充电宝,随手一贴即可回血。当“碎片化补能”成为日常,荣耀用“有线极速+无线随性”给出双重解药,彻底打消“续航焦虑”。
我们认为,荣耀Magic8系列用青海湖电池、都江堰AI、120W双闪充、LTPO 1Hz,把“电量”翻译成“无感”。你不再需要深夜四处找插座,不再需要在高铁站租借充电宝,不再需要把“低电量模式”当成日常仪式。当行业还在争论“百瓦快充伤不伤电池”,荣耀已经让“两天一充”成为默认体验——这份“忘记”,正是对续航体验的最高褒奖。
让耳朵和指尖先沦陷
荣耀Magic8系列怎样把“音频与操控”做成隐形主角
当影像、性能、续航纷纷被拉到“史诗级”,荣耀Magic8系列却悄悄在“外放”与“震动”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维度埋下惊喜:1216超大振幅扬声器、8CC一体式音腔、12V智能功放、X轴超线性马达……它们不会出现在发布会C位,却在你第一次外放《渡口》、第一次《和平精英》刚枪、第一次深夜打字时,突然把你拽进“原来手机可以这么带感”的暗爽里。
我们看到,荣耀Magic8系列塞进两颗1216超线性扬声器,振幅拉到行业最大的0.88mm,低频性能提升160%,配合8CC一体式开放音腔——容积比传统0.8CC密闭方案提升10倍,低音下潜更深,弹性更弹。荣耀用“手机里最像小音箱”的外放,把“分享音乐”从蓝牙耳机解放出来,让“外放党”第一次有了理直气壮的理由。
至于行业普遍的10V级功放,荣耀Magic8直接上到12V,驱动力更强;Honor Sound AI算法实时监测振膜温度,预测失真点并提前压限。实测最大音量播放《战鼓与悲歌》,声压高达79 dB,却无明显刺耳破音;AI低音增强让鼓点更结实,AI失真抑制把高频毛刺抹平。荣耀把“响”与“好听”同时写进算法,让“最大音量”不再是“能响但别真听”的鸡肋,而是可以围坐露营、随时开派对的“小钢炮”。
TIPS
荣耀Magic8系列提供尊享低音、3D沉浸、标准三种音效模式,并支持应用级记忆。在实际体验中,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荣耀把“EQ”做成场景化情绪按钮,让声音风格随内容而动。
荣耀Magic8系列支持上下行双向降噪,手持、免提、有线耳机、蓝牙全场景覆盖。地铁疾驰+报站广播环境,实测通话另一端几乎听不到轨道噪声,人声突出且自然;KTV包间里微信视频,系统把背景音乐压到背景,只保留人声。荣耀用AI声源分离,把“通话清晰”从上行扩展到下行——不仅你发得清楚,你也收得清楚,双向干净才是真正的“通话自由”。
在操控体验方面,Pro版搭载定制X轴超线性马达,能量密度3.11 G/cm³,振动量行业领先;异构型海尔贝克磁组+纯电磁阻尼,让短振干脆、长振层次丰富,温度变化±10%以内。同时,荣耀首次提出“Magic具身触感”理念,与高校共建人因标准,覆盖100+系统场景。导航条唤起YOYO,光效沿底部流动,振动如水波轻拍;密码解锁,按压光效与短振同步,模拟实体键回弹;一碰传文件,光晕扩散同时伴随“滴咚”层次振,像是把数据写进指尖。输入法支持分区振感:字母区轻脆,空格重闷,删除键更沉,甚至提供无级强度调节。深夜打字,我们把振感调到30%,指尖得到“机械键盘”确认感,却不会影响室友。荣耀让“振动”从提醒升级为“情绪”,每一次触碰都有“物理世界”的回响。
把“无忧通信”写进生活毛细血管
满血配置才是旗舰态度
当“信号好坏”依旧被多数用户归为“玄学”,荣耀Magic8系列选择把天线、芯片、算法、云图甚至卫星全部重做一遍——从地铁深处的抖音秒播,到演唱会人海里的王者低延迟,再到无人区的一条北斗短信,它把“不断线”做成一条可验证、可感知、可依赖的全场景体验。
一方面,荣耀Magic8系列首发鸿燕六翼天线架构,相当于内置4组实体天线引擎+2组虚拟引擎,把航空铝中框、顶部金属、背部支架全部变成收发面,实现整机1mm²金属皆天线。官方数据:荣耀Magic8发射性能最高提升58%、接收提升108%,Pro版发射提升62%、接收提升70%。荣耀用“结构即天线”的思路证明:信号不是“格数”,而是“体验”。
而隐藏在主板深处的通信增强芯片,支持17种天线调谐算法,覆盖蜂窝单/双卡、Wi-Fi、蓝牙、GPS等35种通信组合。系统可毫秒级切换主副天线,确保手掌遮挡、耳机蓝牙、车载导航同时工作时依旧零卡顿。我们刻意在地下车库开启CarPlay+双卡5G+蓝牙手环“三杀”场景,导航语音无延迟,微信电话无杂音,游戏延迟依旧稳在40 ms。
同时,标准版的荣耀Magic8(1TB版)与荣耀Magic8 Pro(1TB版)同步支持北斗卫星短信。无需额外外设,室外无遮挡对准卫星即可收发。移动目前提供9元10条到280元1000条多档套餐,年包最低折合0.28元/条,比国际卫星短信便宜两个量级。对于自驾、徒步、垂钓爱好者,这意味着“失联”概念被重新定义:手机信号塔之外,还有北斗星座为我们兜底。
另一方面,全新LINK Turbo X升级“鸿燕云图”功能,通过众包采集+AI预测生成城市信号热力图。系统会提前识别你常走的通勤路线与常驻地点,后台预加载最优小区信道。荣耀用“云图”把“拥堵”从体验层面抹去——信号不是“找”来的,而是“算”来的。
我们也注意到,荣耀Magic8系列把NFC天线挪到顶部,与蜂窝天线共体设计,信号角度覆盖提升300%(标准版甚至达到400%)。顶部正面、左右侧、顶面五方向皆可感应,背部不再“瞄准”也能秒刷。荣耀把“刷卡”这件小事做成“顺手”的自然动作,而不是“对准”的技术动作。
其他配置方面,荣耀Magic8系列顶部集成全功能红外遥控,支持电视、空调、投影仪等9000+家电品牌;对称式双1115超线性扬声器,振幅0.65mm,低音下潜至80Hz,配合自研空间音频算法,观影时声场定位精准。
体验性方面,之前荣耀Magic7全系采用3D超声波指纹技术,荣耀Magic8系列自然也会保持这个优势。其中,荣耀Magic8支持3D超声波指纹,Pro版支持3D人脸识别+3D超声波指纹双3D解锁方案,兼顾了安全与便捷。
可以说,荣耀Magic8系列用鸿燕天线、北斗卫星、云图预测、优速通、顶部NFC,把“通信”翻译成“无感”。你不再需要在电梯里举起手机找信号,不再需要在演唱会门口焦急地发不出朋友圈,也不再需要因为“刷不出健康码”而尴尬地站在闸机前。当行业还在比拼“谁的天线带更多”,荣耀已经让“信号”成为被忽略的存在——这份“忘记”,正是通信体验最极致的褒奖。
简单聊聊MagicOS 10
荣耀把“系统”做成一条会呼吸、能写字、懂抢票的隐形丝带
当硬件堆料逼近物理极限,荣耀选择用MagicOS 10把“体验”写进每一次点亮、每一次滑动、每一次抢票——从通透视觉到呼吸动效,从跨品牌换机到全局AI帮写,它让系统不再只是底层调度器,而是随身携带的“效率外挂”与“情绪调色盘”。两周深度体验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荣耀Magic8系列把“流畅”从形容词变成动词,把“互联”从口号变成习惯,把“AI”从功能变成空气——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MagicOS 10首发“通透模式”,锁屏、桌面、图标、负一屏全部叠加多层光影折射,像把一块会呼吸的玻璃盖在壁纸上;通透度支持无级调节,图标高光随壁纸色调动态变化,既保证可读性,也保留个性。我们换上一张人物壁纸,桌面卡片自动避让面部,高光落在人物轮廓,观感轻盈不抢夺。相比iOS固定模糊强度,荣耀把“通透”做成可玩、可调、可关的主动式视觉,让“好看”与“好用”第一次握手言和。
MagicOS 10还首次把光效、音效、振感三合一。当锁屏密码盘按压时,光源跟随指尖流动,水滴声与短振同步;唤醒YOYO,光波从导航条荡出,伴随低频“咚”声与马达轻推,像风吹湖面。更惊喜的是输入法分区振感——字母轻脆、空格重闷、删除更沉,支持无级强度调节,深夜打字30%振感即可拥有“机械键盘”确认感,却不扰室友。荣耀用“人因级”调校把交互做成“多感官协奏”,让系统反馈不再只是提醒,而是情绪。
我们熟悉的任意门升级为“长按开门”,微信、小红书、图库内长按文字或图片即可呼出服务卡片,无需拖拽,单手完成;AI截屏自动识别社交场景,微信截图一键隐私打码,大麦订单截图一键生成日程,缩略图常驻任意门入口,二次调用零成本。我们猫眼订单截屏后,系统自动弹出“新建日程”卡片,演出时间、地点、座位号自动填入,全程不超3秒。
至于AI通话,支持自动接听、话术回复、打字转语音、通话纪要、50语种实时翻译;全局帮写覆盖微信、小红书、大众点评等12款高频App,可基于屏幕内容生成文案,并支持风格、字数、表情微调。如此,荣耀把“大模型”切成“微场景”,让AI第一次成为“随身秘书”而非“聊天玩具”。
聊到这里,也必须谈谈其系统底层的蜂鸟架构,其原则就是精简冗余代码,内存占用下降。可以说,荣耀用软件反哺硬件,让“买新”不再是“流畅”的唯一解。
EF点评:
过去的五年,荣耀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并证明自身的实力,背后的艰辛的确远非看起来那么“荣耀等身”。这几年,马力全开的荣耀并不迷信曾经,实力基于实干,也基于我们之前聊荣耀Magic6系列和荣耀Magic7系列时所说的“需要再迈上半步的内驱力”的品牌精神。毕竟,从我们媒体为之定义的“新荣耀”到“荣耀6.0”,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站在荣耀Magic8系列的角度回望,荣耀的“五年长征”其实只干了一件事:把“重生”的叙事彻底写成“超越与创新”的新章。它不再靠“继承某某”获得同情分,而是用“开拓”赢得话语权——那些比直板机还薄折叠屏、用OS Turbo把续航和性能做到强如游戏本的轻薄本、以超级大电池与超级护眼大杀四方的核心技术等等,都是力证。
所以,荣耀Magic8系列当然也要用笃定的态度让传承的故事有了更有生命力的表达。或者说,不断自我进阶的一种激励,是荣耀给世界的态度,它超越了技术和设计本身。
“更快、更强、更有趣、更人文”,这是旗舰级手机一直的追求,是原则,是本能,也是“消费冲动”的推力。所以,几家头部品牌对于自己的当家旗舰,都会不遗余力地注入最具时代特质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普通大众根本不需要去费尽心力地了解那些冗繁的参数或者纷扰的话术,所谓“没有花钱的不是”,各家各开各家花,都是正艳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更考验旗舰机型本身如何脱颖而出的功力了,在顶级的性能和配置之外,品牌价值、生态配套、美学细节甚至文化外延,都堪权重。显然,这些元素对荣耀品牌和它的荣耀Magic系列旗舰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今日的荣耀Magic8系列,作为荣耀第一次把“AI”刻进品牌DNA的作品,我们乐见其“野心”:当行业陷入“摩尔定律失效”的集体焦虑时,需要有人用新的范式告诉大家——手机创新并未终结,只是换了一条赛道重新出发。或者说,荣耀Magic8系列是真正为“荣耀6.0时代”拉开帷幕的存在,也是一款真正具备“2026年AI机皇素质”的存在。
对了,按照前代的惯例,作为荣耀旗舰机型一贯意义上压轴的大咖,“至臻版”机型还是没有同步与荣耀Magic8系列发布,但属于它的后续肯定会有。我们可到时再聊。
还是那句话,2026年的市场,会有更多竞争的变数,荣耀的Magic系列和数字系列“两条腿”都踏着更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业内普遍的共识是,荣耀是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的品牌,企业文化决定其“不畏浮云遮望眼”,品牌调性决定其“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除了今日这荣耀Magic8系列旗舰,2025年的荣耀诸多机型也都应该会在骁龙和天玑的双重性能保障下,在周边生态链日渐成熟的整体布局下,在端侧大模型所营造的新的应用生态竞争下,继续实现符合荣耀自身技术特质的新玩法。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