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诺贝尔、奥斯卡……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分别代表着不同领域的最高权威认证,但除此之外,你可曾听说过“枫叶认证”?
就在最近,加拿大的超市和商店中突然流行起一股“枫叶热”,印有枫叶国旗图案,且标注“加拿大原产”、“本土设计”等宣传语的商品不断被摆上加拿大的货柜。
而这正是加拿大企业为顺应“抵制美货”的民意,所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枫叶认证”因此得名。
而这所有的源头,都是因为特朗普上个月挑起的”关税战“。
可本该“又红又专”的反美购物的热潮,却仍然没能摆脱美国的阴影,虽然印有“枫叶标识”,但稍加细究便会发现,竟然还是有不少美国货混入其中。
美国产品通过“包装”蹭“爱国热度”的行为自是令人不耻,但商品产源地的争端所反映出的,却还是加拿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Tim·Hortons,又称提姆·霍顿,是一家加拿大的快餐连锁店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经出台,最先遭到冲击的一定是美国周边的那些国家,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邻居,更是首当其冲,这便是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噩梦。
英国首相丘吉尔很早就预见到了美国与加拿大彼此纠缠的复杂关系:
“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加拿大人的恐惧,他们害怕热情高涨的联盟会超越国境。加拿大怎么能指望自己与美国划清界限而且还能成功自保呢?”
独立战争无疑是北美历史的转折点,美国藉此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在地缘关系的剧变中,加拿大就成为了英国在北美仅剩的“前哨站”。
1953年2月,丘吉尔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殖民当局为了确保自己在北美的战略布局不被动摇,只能一边强调加拿大在维护“英语民族”地缘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一边要求加拿大与美国划清界限以保证独立。
但地缘的桎梏堪称魔咒,美国独立已经证明了,英国丢掉北美殖民地就是迟早的事儿,而加拿大和美国的紧密相连也同样意味着,与美国划清界限后还想要自保从来都是奢望。
加拿大与美国共享着长达8891公里的边境线,这条蜿蜒曲折的边界线穿越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平原和湍急的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边界。
地理上的紧密联系不仅为两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加拿大的国家认同。
19世纪中叶,当加拿大还是英属于殖民地的时候,与美国签署的《互惠条约》就率先开启了双边贸易来往的先河。
美国与加拿大地图
通过条约,两国在木材、煤炭等自然资源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没有人能想到,这些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构成了北美经济一体化的雏形,更是为日后加拿大经济的“美国化”埋下伏笔。
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后,加拿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借助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加拿大的人口直接翻倍增长。
紧随而来的便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总人口的40%都开始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繁荣也吸引了大量移民的入驻。
一方面,因为美国的反英情绪高涨排挤英属遗民,同时英国地主对爱尔兰人的压榨导致了“马铃薯饥荒”,天灾人祸之下,大量爱尔兰人无奈逃亡加拿大。
另一方面,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尤其是加拿大版的“西进运动”,修起了一条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大量的人口开始向西部迁移。
在自己的贮存中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爱尔兰家庭,丹尼尔·麦克唐纳,约1847年
而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美国也凭借蓬勃发展的工业实力,一举取代了日不落帝国成为加拿大最大贸易伙伴,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加拿大的经济重心也逐渐从英国转向美国。
随后到来的两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战,更是让加拿大与美国在军事与经济上的合作更为紧密。
虽然加拿大仍是作为英国的自治领参与的战争,但军事装备和资金技术却全由美国提供,加拿大因此养成了对美国的路径依赖,而这种依赖一经成型,英国名义上的领主地位便不攻自破。
当1940年欧洲战事吃紧之时,美加两国果断签署了《奥格登斯堡协定》,建立起密切的联合防务机制,加拿大的安全政策就此与美国深度绑定。
战后,由债务国一举跃升为债权国的美国更是建立起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加拿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愈加深重。
维米岭战役是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最辉煌的军事胜利之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资本大量涌入加拿大的工业领域,截止到1960年,美国资本赫然占据了加拿大制造业总资产的43%。
这种深度的经济融合使加拿大获得了稳定市场,工人们的薪资待遇也逐渐向美国看齐,殊不知,繁荣的表象背后却是埋下了危险的隐患……
1965年《加美汽车协定》的签署堪称两国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这份协定陆续取消了两国间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的贸易关税,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完全融入美国的“北美生产体系”之中。
可就在加拿大为汽车产量增长三倍而欢呼之时,没人注意到,汽车产业的主导权已然完全落入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的手中,加拿大本土汽车品牌逐渐销声匿迹。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突然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附加税。虽然只有10%的增幅,但这一决定还是使加拿大的经济遭受重创,出口订单接连被取消,工厂无奈开始裁员。
加拿大各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说来,其实这已经不是加拿大第一次被美国背刺了,早在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就已经让加拿大吃过大亏。
那场彻底暴露资本主义国家本性的经济危机,让各国在“死道友不死贫道”观念的指导下,纷纷抬高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免受外部的冲击。
在“关税战”的战火中,加拿大刚与美国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被高达53%的关税税率砸的稀碎,占加拿大经济核心地位的小麦价格暴跌75%,农产品出口额也骤降93.5%。
经济命脉掌握在喜怒无常的邻居手中,自然是倒了血霉,而这次“尼克松冲击”更是证明了,离天堂太远,就是因为离美国太近。
老特鲁多总理虽然推出了“第三选择”政策,试图通过加强与欧洲和亚太国家的联系来减少对美国依赖,但美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使这些努力收效甚微,加拿大商人们很快就又回到了熟悉的南方市场。
皮埃尔·特鲁多
在这种依赖惯性下,加拿大保守党推行了更为激进的亲美政策,政治家们将此奉为“走向繁荣的通行证”,却丝毫不在意对加拿大产生的不利影响。
加拿大的零售业迅速被美国连锁企业占领,记吃不记打的代价就是,《加美汽车协定》的故事又一次在加拿大上演。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取代双边往来,墨西哥的加入使北美形成统一市场,加拿大对美出口占比从75%飙升至85%,而这只会导致加拿大对南方的市场更为依赖。
随着“9·11事件”的爆发,美国立刻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控,这也简介导致加美间的贸易受到阻碍。
为了留住南方的市场,加拿大被迫与美国订立了“北美安全与繁荣伙伴关系”,而这实质上就是用主权换取贸易便利的“城下之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标志
此举进一步加深了加拿大对美国的依附关系,甚至在渥太华引发了“主权沦丧”的激烈批评。而这,还远远不是终结,因为美国最“奇葩”的总统永远都是下一任……
2017年随着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成为了特朗普政府的最优先事项。
特朗普曾不止一次宣称这份协定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议”,也频频表露退出的想法。
唐纳德·特朗普
加拿大政府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外交部长弗里兰紧急飞往华盛顿却只得以短暂会面,外交的遇冷让加拿大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美国优先”的彻骨寒意。
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这一荒谬理由让加拿大举国哗然。
加拿大随即宣布对价值166亿加元(约合128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这场贸易战导致加美关系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而损失最重的还是失去了市场的加拿大企业。
经过13个月的漫长谈判,新版《美墨加协定》于2020年7月生效,可这份协定并没有丝毫顾虑到另外两个“盟友”的利益。
在“美国优先”思想的主导下,汽车与卡车相关的制造业还在往美国回流,就连加拿大保护多年的乳制品市场也被强制开放,而加拿大只能选择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美国向各国加征关税图表
随着拜登的上台,加拿大原本期待贸易政策能够回暖,但现实却给了加拿大一记当头棒喝。
当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被新政府“萧规曹随”之时,加拿大才清醒认识到,无论白宫主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美国优先”的立场是再也不会改变了。
在被美国屡屡背刺之后,加拿大终于开始寻求贸易多元化的道路,与欧盟签署的《综合经济与贸易协定》逐渐落地,与东盟的《自贸协定》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纵观历史,可以说,加拿大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既是机遇也是陷阱,加拿大在享受经济红利的同时,也在不断让渡权利。
加拿大用150年的时间才学会了走向美国,而现在,加拿大可能更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如何与美国保持距离……
参考文献
[1]《战后美国加拿大经济周期与危机》[M]吴纪
[2]《美国对外经济战略》[M]张敏谦
[3]《美国·加拿大》[M]郭小凌、杨宁一
[4]《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史纲》[M]杨令侠
[5]《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M][美]克里斯多夫·科巴克、[加]乔·马丁 著;张翻 译
[6]《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的移民、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一个全球的和新世界的视角》[M][美]何塞·C.摩亚 著;冯高峰、师嘉林 译
[7]《断电、禁售美国酒:加拿大强硬对抗美关税“大棒”》[N]新华每日电讯
[8]《加拿大现状: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N]孙唯
[9]《称赞法国是“可靠盟友”、批评华盛顿“毫无尊重”:加拿大总理访欧给美国脸色》[N]张燕、赵觉珵
[10]《美国构建供应链联盟的进展、类型与前景》[J]李冲、陈兆源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