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下一个风口!AI一家独大谁还眼红,背后就靠这两招

前言

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现在AI连“实”都能造!

OpenAI刚甩出能生成60秒长视频的Sora,谷歌转头就搞出Veo 3,连跑腿送外卖的初创公司Runway都掏出Gen-4。

最狠的是Netflix,直接用AI把《永恒宇航员》的特效成本砍掉70%,连爆炸特效都是AI现编的。

现在谁都好奇,这AI到底怎么把一堆代码变成这么逼真的视频?

第一招:给“雪花屏”反向“去噪”

想搞懂AI做视频,得先知道它怎么做的图片。

咱们平时看的图片是清晰的,可AI一开始拿到的,是像老电视没信号时的“雪花屏”——全是随机像素噪声。

而“扩散模型”就是AI的核心工具,它早被训练过几百万张“加噪图”,知道怎么从最乱的“雪花”里,一层层去掉噪声,最后还原出清晰图像。

比如你让AI做“独角兽吃意面”,它先弄张“雪花屏”,再根据你的文字指令,让语言模型当“向导”,一步一步调整像素。

但怎么有时做十几次才满意?

因为语言模型的“知识”来自互联网,里面混着各种信息,偶尔会“指错路”,导致生成效果忽好忽坏。

第二招:让画面“连起来不跳戏”

图片好解决,视频是一帧一帧连起来的,要是只靠扩散模型,很可能上一帧独角兽还在叼面条,下一帧面条就没了。

这时候有两个关键办法:一是“潜在扩散”,AI不直接处理几百万个像素,而是先把视频和文字压缩成“数学编码”,像把视频压成MP4那样,只留核心特征,计算量一下少了很多,最后再解码成能看的视频。

二是加“Transformer”,这东西本来是做长文本的,能让句子连贯,用到视频里,它会把视频切成小片段,确保每一帧都能接上,不会出现物体突然消失的情况。

谷歌的Veo 3还多了个本事——能同步出声音,角色说话口型对得上,背景音效也不缺。秘密就是它把音频和视频压缩到同一个“数据流”里,生成时一起解码,就像咱们看电影,声画永远同步。

厉害归厉害,麻烦也不少

现在AI视频是方便了,普通创作者也能做得出惊艳内容,但问题也跟着来了。

社交媒体上全是AI做的“流水线视频”,真新闻假新闻混在一起,分辨起来越来越难;而且生成视频特别费电,比做文字、图片耗能多好几倍。

结语

不过技术总在进步,就像以前相机出来,没人想到会有短视频时代。

AI视频现在只是刚起步,以后说不定能更省电、更智能。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搞懂它的门道,既享受便利,也留意它带来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新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科技   风口   眼红   视频   雪花   模型   像素   独角兽   图片   文字   噪声   面条   连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