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院计划关闭科技合作办公室
据美物理学会5月7日消息,美国务院将进行全面重组,并计划关闭其科技合作办公室。据悉,该办公室负责谈判和监督美国与外国之间数千项科技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允许美国研究人员使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国际科学设施的协议。未来12-18个月内即将到期的科技协议包括与日本、埃及、阿曼、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突尼斯和阿联酋等国签订的协议。尽管其中一些协议将自动续签,但该员工表示,该办公室的缺位意味着美国将失去谈判变更的能力。根据美国务卿马可·卢比奥 (Marco Rubio)4 月 22 日宣布的全部门重组计划,暂时没有将该办公室合并或重组为其他部门的计划。
美国陆军将推出太空作战专业兵种
据美国防部5月2日消息,美陆军宣布设立一项新的太空作战军事职务40D MOS,并将于2026年10月正式生效。美陆军表示,目前为止陆军的太空行动主要由军官团承担,新的军事职务将确保从专业军士到指挥军士长的士兵能够带着“太空行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出现在太空编队中,以便陆军能够充分利用天基系统,协助地面部队进行战术机动作战。据悉,40D 士兵将在完成初始入职训练后,前往位于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彼得森太空部队基地的太空与导弹防御卓越中心进行深入训练。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数学加速人工智能研发计划
据Darpa官网5月5日消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Exponentiating Mathematics”(expMath)项目征询公告,旨在开发可指数级提升数学研究效率的人工智能协作者系统。该项目聚焦突破传统数学研究依赖个体或小团队手工推导的局限,通过构建能自动分解复杂命题为可复用数学引理(lemmas)的人工智能工具,实现跨领域协作创新。该项目主管表示,该技术有望将计算机之于数值计算的作用延伸至数学领域,推动密码学、材料科学等关键领域突破,同时降低前沿数学研究门槛。目前项目已开放提案征集。
美国OpenAI公司启动全球版“星际之门”,以协助其他国家发展本地AI基础设施
据AIbase网5月8日消息,美国OpenAI公司启动全球版“星际之门”计划(OpenAI for Countries)。该项目将协助各国建设数据中心容量,并针对特定语言及本地需求优化OpenAI产品。据OpenAI透露,项目资金将由OpenAI与各国政府共同承担,初期计划推进10个国际项目,但具体选址尚未公布。OpenAI表示,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推广“民主化人工智能”,即推动各国采用西方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OpenAI的技术)。
美国思科公司推出新款量子网络纠缠芯片,或彻底改变量子处理器的扩展和连接方式
据Anthropic官网5月8日消息,美国思科公司推出新款量子网络纠缠芯片。新芯片由思科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合作开发,是思科量子网络愿景的关键组成部分。该芯片拥有与现有基础设施兼容、实用部署能力、能源效率和高性能等优势特点。例如,新芯片能生成成对的纠缠光子,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无论距离多远都能即时连接。又如,该芯片功耗不到1mW,每秒可生成高达2亿对纠缠对。该芯片有望彻底改变量子处理器的扩展和连接方式,使其适用于实际应用。此外,思科还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开设新研究实验室“思科量子实验室”(Cisco Quantum Labs),专注研究纠缠分发协议、分布式量子计算编译器、量子网络开发工具包以及利用量子真空噪声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等。
美国Anthropic公司推出AI驱动网络搜索API,助力开发者构建实时信息应用
据Anthropic官网5月8日消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推出一款全新的AI驱动网络搜索API,该API允许其ClaudeAI模型直接在网络上进行高效搜索,为开发者构建基于实时信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了强大支持。据Anthropic公司发布的内容,通过启用该网络搜索工具,开发者能够在向API发出请求时,利用当前的真实数据来增强Claude的综合知识库。这一创新举措意味着,开发者现在可以构建出能够利用最新信息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而无需自行搭建和管理复杂的网络搜索基础设施。
美国EDA公司Cadence推出基于英伟达硬件的超级计算机,以加速工程与生物技术软件创新
据路透社5月7日消息,美国EDA公司Cadence推出基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全新超级计算机Millennium M2000,旨在显著提升芯片设计、航空航天仿真及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的计算效率。新系统搭载32颗英伟达Blackwell GPU,相比传统CPU方案,计算速度提升近百倍。例如,波音777飞机部件湍流分析时间从8天缩短至24小时内。据悉,Cadence软件已从芯片设计延伸至超音速飞机(如Boom)和药物研发(如Treeline Biosciences),通过GPU加速实现复杂仿真。Cadence系统设计与分析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表示,市场对更快仿真速度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美FDA宣布扩大对海外食品药品生产设施的突击检查
据FDA官网5月6日消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计划扩大对生产面向美国的食品、基本药物和其他医疗产品的外国生产设施的突击检查范围。此项改革以其检查和调查办公室在印度和中国开展的外国突击检查试点项目为基础,标志着FDA执法工作进入新时代。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确定复杂RNA分子结构的新工具,加速基于RNA的疗法和技术的开发
据NSF官网5月7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开发的新型计算工具NuFold,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各种RNA分子的序列预测其结构,并确定其在药物递送、疾病治疗和其他应用方面的潜在用途,可极大加快RNA功能的发现,加速基于RNA的疗法和技术的开发,还可以通过保护植物免受病毒侵害来帮助增强粮食安全。
欧洲药品管理局提出优化药品监管中数据和人工智能使用的工作计划
据EMA官网5月7日消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药品监管主管部门(HMA)发布题为“2028年药品监管中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联合工作计划。该计划阐述了欧洲药品监管网络计划利用监管和健康数据及新工具鼓励研究和创新,制定了管理、分析和共享网络数据的路线图。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非微扰导向中心模型,加速仿星器反应堆设计
据CNF 5月8日消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宣布联合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和Type One Energy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非微扰导向中心模型,大大提高反应堆“漏洞”预测的精度,并将仿星器反应堆的设计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传统的微扰导向中心理论通过忽略粒子的快速回旋运动,将粒子运动简化为沿磁场的慢漂移,但这种理论对于高能α粒子实效。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非微扰导向中心模型,核心是从全轨道粒子数据中学习 “非微扰绝热不变量”J,并构建精确的引导中心运动方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显著优于传统导向中心理论,相位空间误差较零阶/一阶渐近展开降低多个数量级,成功捕捉传统模型遗漏的漂移面偏移等非线性现象。这项研究成功解决了传统理论在强梯度磁场下的失效问题,为高能粒子约束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ITER项目完成全球最强大的脉冲超导磁体系统建造
据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5月6日消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已完成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这个磁体模块高18米,重约1000吨,峰值磁场达13特斯拉,由美国制造,将于今年夏季运往法国南部的ITER场址。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目前,配套的“外骨骼”支撑系统(含9000余个部件)已交付,完全组装后,整个脉冲磁体系统总重将达3000吨,能够约束温度高达1.5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该系统由中心螺线管和6个环形极向场磁体协同工作。
美海军研究实验室宣布其激光靶场设施将助力核任务推进
据美海军官网5月6日消息,美海军研究实验室(NRL)宣布其NIKE激光目标设施的新战略方向,从此前服务能源部及国家核安全局(NNSA)的核储备管理任务,转向优先支持国防部的核威慑战略需求。该激光器于1995年在NNSA支持下建成,是全球能量最高的氪氟准分子激光器,长期为NNSA的国家点火装置(NIF)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助力实现聚变能量增益突破。当前,NRL与空军研究实验室合作,利用该激光器独特能力模拟核武器极端环境效应,填补平台生存性评估的技术缺口。
美澳印日四边机制进行模拟演习,推进印太物流网络
据美国国防部网站5月7日消息,美澳印日四边机制(Quad)近日在夏威夷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举行桌面演习,模拟“印太物流网络”(IPLN)。IPLN是Quad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共享印太地区的物流能力,以便在该地区更快速、更有效地支持应对自然灾害的民用响应。据报道,Quad将致力于通过“印太物流网络”与“印太海域意识伙伴关系”(IPMDA)两个机制,共同维护该地区“自由与开放”,应对地区挑战。
挪威与美国公司合作建设北极圈内的海底光缆
据Oceannews网5月6日消息,挪威太空公司与美国SubCom公司正式签署“北极之路”(Arctic Way)海底光缆系统建设合同,由SubCom负责该系统的勘测、设计、制造及铺设。这一全长约2350公里的干线分支中继器系统将连接挪威博德、扬马延岛及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完全位于北极圈内,是全球最北端海底光缆。该项目旨在为北极地区提供关键的数据路由多样性,应对挪威大陆与偏远群岛间激增的流量需求,并确保未来数十年北极社区的高效通信。
韩国企业合作开发船厂焊接机器人,助力智能船厂建设
据Bairdmaritime网5月8日消息,韩国HD造船海洋(HD Hyundai)与海洋工程公司(HD KSOE)、HD Hyundai Robotics 、人工智能公司 Persona AI 以及机器人集成和制造公司 Vazil Company 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打造能够在船厂环境中执行复杂焊接任务的人形机器人。根据备忘录,各方目标是在2026年底之前交付原型,并于2027年开始进行现场测试和全面商业部署。
美陆军计划为“精确打击导弹”战斗部集成“郊狼”无人机等载荷
据TheWarZone网站5月1日消息,美陆军“精确打击导弹”(PrSM)的未来版本或将搭载“郊狼”(Coyote)无人机或“短柄斧”(Hatchet)微型制导炸弹。目前,陆军规划了4个PrSM未来升级版本。其中,第三版本旨在将PrSM射程从近500千米提升至1000千米;第二版本拟于第三版本后启动,主要集成新武器弹头;第四版本将在第三版本基础上进一步提增射程。据悉,“短柄斧”“郊狼”等集成至PrSM中旨在为美陆军提供新作战能力,如快速在前沿区域分散发射自杀式无人机、在区域拒止环境内部署侦察无人机等。
俄罗斯推出Solaris NS新型反无人机系统,可在大范围内跟踪和干扰敌方无人机
据defensemirror网站5月3日消息,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推出Solaris NS新型反无人机系统,可在保护大面积区域跟踪和干扰来袭无人机。该系统由一套安装在四米高桅杆上的干扰发射器和探测器组成,可安装在地面、建筑物或固定塔的屋顶,在100至6000MHz的端对端频率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探测和抑制所有类型的无人机。此外,该系统通过三个独立通道在受保护区域内进行持续无线电监测、无人机信号探测和干扰信号的生成,以支持同时探测至少三架无人机。
印度新增29项卫星连接安全规定,加剧“星链”等本土化落地难度
据SpaceNew网站5月6日消息,印度电信部(DoT)公布29项卫星连接安全与数据合规补充规定。规定要求通话记录等用户数据存储于印度境内,企业需履行信息拦截监控义务,且卫星运营商须在商业发射后5年内从印度采购至少20%的地面基础设施设备。新规旨在针对有意进入印度市场的SpaceX公司“星链”、Eutelsat公司OneWeb等星座,并适用于已获天基通信服务许可的企业。
美国空军计划为下一代“哨兵”导弹新建发射设施
据airandspaceforces网站5月7日消息, 美国空军决定放弃翻新现有的450个“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井的计划,转而新建用于部署下一代“哨兵”(LGM-35A Sentinel)导弹的发射设施。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核武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转变,旨在提升战略威慑能力并确保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哨兵”导弹计划是美国空军“地基战略威慑”(GBSD)项目的核心,旨在替代自1970年代初服役至今的“民兵III”导弹系统。
美国西北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低成本触觉传感器,大幅提升机器人触感接收的可靠性
据Tech Xplore 5月5日消息,美国西北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低成本触觉传感器,大幅提升机器人触感接收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发现用于制造触觉传感器的廉价硅橡胶复合材料在顶部和底部表面有一层绝缘层,阻止了传感器和监测电极之间的信号传输,使其难以实现准确和可重复的测量。研究人员打磨掉绝缘层实现了更强的信号传输强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电子材料》(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期刊。
英国力拓集团在加拿大的铝土矿中提取出镓,或有望打破对中国镓元素的依赖
据MINING.COM 5月7日消息,英国力拓集团在加拿大的铝土矿中提取出镓,或有望打破对中国镓元素的依赖。此次提取的镓元素是从氧化铝精炼厂的材料中回收的,被运送至纽约的研发中心进行初步提取。据悉,该工厂的镓产量可达到3.5吨,未来有望达到40吨,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5~10%。
NASA研发出3D打印可压缩晶格结构技术,或将用于替代航天器反向推进系统
据国防制造5月8日消息,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发出用于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的3D打印可压缩晶格结构技术,旨在通过可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保护以约180千米/小时速度撞击地球表面的火星地质样本。研究团队采用UnitcellHub软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代理模型进行快速迭代,从15,000种构型中高效筛选出最优的金刚石晶格结构;而后采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工艺成型,并经化学蚀刻后处理技术,得到的制件具有超低相对密度(固体材料与空隙的占比)、低表面粗糙度、良好延展性和韧性,制件厚度低于100微米,可实现高能量吸收效率。该设计目前已通过NASA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的初步评审,未来或将替代反向推进系统或降落伞系统以保护相关样本。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