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是乾隆朝最得宠的权臣,却也是嘉庆帝最痛恨的贪官;他聚敛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却最终难逃被赐死的结局。
临终前,他仅仅给子女交代了两道密令,却保全了整个家族两百多年。
影视剧里的“和珅”
他是怎样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密令,让他的家族免受灭顶之灾,反而延续数百年?
1750年,和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满洲军官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他甚至一度靠借贷度日。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向命运妥协。
凭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以及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的出色能力,和珅年轻时便以才学出众被选入咸安宫官学,后又考取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步入仕途。
而和珅人生真正的的转折点,要从1772年说起。
当时他担任乾隆帝的銮仪卫侍卫,因机敏干练、善于逢迎,很快得到乾隆的赏识。三后,他被提拔为户部侍郎,正式进入权力核心。
此后,他的仕途一路高升,历任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等要职,成为乾隆晚年最倚重的大臣。
然而,正是这份过人的才智与早年寒微的经历,在和珅的心中悄然埋下了对权利与财富病态渴望的种子。
随着乾隆帝日渐年迈,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和珅之手,这位昔日勉强能干的青年才俊渐渐迷失在了权财的旋涡中。
和珅深谙权术,利用乾隆的信任大肆敛财,他不仅贪污受贿,还垄断盐务、控制关税,甚至通过官员犯罪后可以通过交钱来免罪的“议罪银”的制度中饱私囊。
据史料记载,和珅的家产包括数万顷土地、数百间当铺、无数珍宝,而“富可敌国”一词便是对他家产最贴切的形容。
据说,和珅倒台时,嘉庆帝派人查抄其家产,查到高达八亿至十一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当时还广为流传着一句“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如此巨额的财富,自然引起了朝廷的不满。
除此之外,和珅还在在政治上培植党羽,打压异己,使朝中形成"和党",就连后来的嘉庆帝都不得不对他忍让三分。
盛极必衰,在乾隆驾崩后,嘉庆帝便迅速出手,以二十条大罪将和珅下狱,并赐其自尽。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和珅倒台,可他的家族却并未遭受灭顶之灾,反而延续了两百多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临终前和珅秘密交代了子女“两道密令”,也正是这两道密令,让整个家族在腥风血雨中得以保全。
和珅临终前说的第一道密令为“散财保命,切割关系”。
早在和珅预感到自己即将失势时,他就秘密安排了家族财产的分散与转移,他让长子丰绅殷德与部分族人提前切割,表面上与家族疏远,实则暗中保留实力。
此外,和珅还通过联姻、商业投资等方式,将财富转化为不易被查抄的形式,并以他人名义经营当铺、钱庄,使得朝廷难以彻底清算。
而这第二道密令,便是烧族谱、拆祠堂,从此之后低调行事。
和珅深知,族谱中写着后代所有人的名字,而祠堂是后代祭拜的地方,有了这两样东西,无异于是在变相的告诉朝廷自己后代还活着。
除此之外,和珅还意识到,政治上的显赫终将招致祸患,因此他要求子孙后代远离权力中心,转而以文化、学术立足,这种转型也使得家族避开了政治斗争,得以长久延续。
和珅的这两道密令,体现了一个权臣在绝境中的深谋远虑,他明白,财富和权力终究是过眼云烟,唯有家族的长久存续才是根本。
通过“散财保命”和“文化转型”,和珅家族成功避开了政治清算,甚至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后裔活跃于商界、文化界。
历史对和珅的评价或许不会改变,但他的家族生存策略,却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在危机中保全自身的智慧。
尽管和珅因贪腐遗臭万年,但不可否认,他具备极高的政治才能。
他善于理财,曾多次为乾隆解决财政危机;同时,他在外交、军事方面也有建树,然而,他的贪婪最终毁了自己,也使其成为后世警醒的反面典型。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贪腐敛财多少钱?——青瞳视角
清代官员的钱包里藏着什么——《官绅的荷包》读后——澎湃新闻
和珅有多少钱:折合人民币二十亿到四十亿元?——人民政协网
官绅的荷包:贪官和珅的资产疑云——中国出版集团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