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里的2号墓,据推断是太宗李德明的嘉陵。李德明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父亲,李继迁的长子。李继迁奔波20年,不断与宋国交战,为党项人争取保留了五州之地。但真正为西夏开国奠定根基的还是李德明。
李德明不同于李继迁,他非常深沉老成,有谋略,但并不善于征伐。当然,李继迁的战力其实也没有多强,他围绕着五州之地和宋国拉锯了18年,也没有讨到多大便宜,直至生命最后两年,才开始西拓。李德明作为长子,在宋景德元年(1004)继位时,年仅23岁,面对一众老臣,以及强大的宋、辽两国。他不可能再延续之前的策略。
于是,“依辽和宋”是李德明整个执政时期的国策。他仍然依附于强大的辽国,又与宋国讲和,同时向两国称臣,按时进贡,又伺机向西发展,进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将党项人的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地区。
北宋景德三年(1006),李德明向宋国请求归附,宋真宗册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加封“西平王”。而且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并允许在保安军设立榷场。大中祥符元年(1008),西夏大旱,宋真宗又下诏准许卖给河西粮食,以解决西夏境内饥荒。
整个李德明时期,除宋天禧四年(1020年),辽国挑起的凉甸之战外,西夏未与宋、辽发生过大规模战争。李德明与宋国展开贸易,获利颇丰,又吸纳借鉴汉族儒家文化,发展农业生产,使得西夏国日渐强大。
到宋天圣六年(1028),李德明派儿子李元昊领兵消灭了甘州回鹘。两年后,又掠取了瓜州、沙州。至明道元年(1032)九月,终于夺取凉州。至此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西夏人可以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大大加强了西夏的军事实力,为建国称帝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李德明开始营建宫室、馆驿、桥道,讲定礼仪制度,追尊李继迁为皇帝,立李元昊为太子,立正妻卫慕氏为王后。离正式称帝只差一步。但在明道元年(1032)十月,也就是夺取凉州不久,突然因病离世,时年51岁。
李德明的韬光养晦政策,麻痹了宋、辽两国。在宋朝他的地位很高,宋仁宗为其辍朝三日,同皇太后乘舆至幕殿,身穿素服,为李德明举哀。宋朝追赠李德明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李元昊称帝建国后,追谥其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陵号嘉陵。
今西夏王陵里的2号墓,被认为是李德明的嘉陵。其与1号墓,即李继迁的裕陵建于同一时期。其除四周角台残存高度比一号陵略低之外,其余残存情况、整体架构、建筑组成、地理朝向等均与一号陵类似。目前存外城、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墓道、陵台等遗址,地上建筑、石碑等全无。(宁20,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5年1月2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