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72岁,已经习惯了晚饭后在小区遛弯顺便和邻居下棋。每次回到家,看看电视、刷会手机,等觉得眼皮打架了才上床。可儿女们总是强调:“爸,您睡觉太晚了,最好十点前就睡!”
张大爷有点不服气:“都这把年纪了,睡早点真有必要?”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早上五点多就会自动醒来,失眠多梦还心烦,白天午后也容易打盹。上次体检,他向社区医生聊起这个问题。
医生听完,却并未一味要求他“十点睡觉”,而是语重心长地提醒:“70岁以后,睡觉时间和方式都需要与年轻时区别对待,关键在于掌握4个科学细节。”
这让张大爷倍感疑惑——难道“十点前”不是入睡的黄金时段?难道老年人作息还能因人而异?很多人习惯对照年轻人的标准,却忽略了高龄人群的特殊生理变化。
那么,70岁以后,睡觉到底该怎么安排,才能既保证身体休养,又不让自己为“早睡”而焦虑?是不是“早睡早起”不万能?尤其是那第3点,医生说很多人做错了!
不如和张大爷一起,把关于高龄人群睡眠的冷知识和科学建议,一一梳理明白。
其实早睡早起并非人人都适用,特别是70岁以后,人体的睡眠需求和节律与年轻时有了显著变化。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内源性“生物钟”普遍前移,夜晚褪黑素分泌受影响,入睡和醒来的时间窗口有较大个体差异。
因此,一味追求“十点入睡”,反而会让部分人出现“越早上床越难入睡”的困扰。医生建议,不同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高龄人,真正要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规定的入睡时间,而是睡眠规律性、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晚睡本身未必有害,关键在于每晚保持6-7小时高质量睡眠,并兼顾白天清醒状态和慢性病管理。
遗憾的是,中国慢性病杂志2023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失眠症状占比高达41.8%,其中“被早醒困扰”居多。很多老年朋友“越想早睡越睡不着”,反倒形成恶性循环。
大量实证表明,老年人强制早睡,不仅无助于改善睡眠,还可能增加夜间频繁醒来的次数,导致白天精神不佳。
固定入睡和起床的时间。
“生物钟紊乱”会加重老年人失眠,建议每天晚上和早晨的作息尽量固定。有研究发现,作息规律者入睡速度提升17%,夜间苏醒次数减少12%。不用强求自己非要十点前入睡,更适合根据自身自然困意安排上床。
避免白天过度补觉。
虽然许多高龄人醒得早、容易犯困,但白天多次长时间小憩会大大降低晚间睡眠需求。医生建议,午睡时间以30分钟以内为宜,避免晚上精神过于兴奋。
睡前别用手机、看刺激性内容或饮浓茶、咖啡。
调查显示,“电子产品蓝光和大量信息输入”让70岁以上人群夜间快速入睡率下降了13%-18%,并显著延后首次深睡期到来。
医生特别指出:经常抱着手机熬夜,是诱发高龄人失眠新高发的生活误区。此外,浓茶与咖啡刺激神经,会加重夜间烦躁、易醒。
重视夜间安全,适度加温、留夜灯。
70岁以后,夜间如厕次数增多,骨骼和反应能力下降。建议床头必备小夜灯,起夜时可借助助力扶手,勿盲目熬夜降温,夜间卧室温度控制在19-22°C有助于减少夜惊和跌倒风险。
近年来多项临床随访发现,老年人因夜间跌倒而致骨折者约占相关老人总量的5.1%。良好的睡眠安全措施,是增加高龄幸福感的“隐形保障”。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慢性病杂志》2023年第16期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临床工作手册》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