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深夜,特朗普在自己的“真实社交”平台突然发文,让全世界都看懵了。他说:自己不希望中国经济陷入大萧条,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它。听到这句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特朗普又变脸了。从“加征100%关税”到“我们要帮助中国”,这反转也太快了。
其实,这种戏码我们都不陌生。特朗普的每次发言,往往不是冲着别人来的,而是冲着美国国内市场和选票去的。
时间回到10月10号。那天,特朗普宣布,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从11月1日起生效。他还特意强调,这一关税将针对“任何关键软件和技术”,理由是要反制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
这话一出,整个市场都炸锅了,美国股市当天立刻暴跌。标普500指数狂跌约2.7%,创下4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全线下挫。短短几个小时,美国股市市值蒸发大约2万亿美元。投资者直接用脚投票。大家都明白,一旦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全面开火,受伤的不会只有中国,美国自己也会被反噬。
果然,第二天,中国马上回应。10月12日,中国宣布,进一步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监管。这意味着,如果美国真敢对中国关键产业征收高额关税,中国也有足够的手段反制。很显然中国这一手反击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特朗普嘴上强硬,心里其实最清楚:这不是一场能轻易赢的对抗。所以,没撑到72小时,他就开始变调。从“100%关税”到“我们要帮助中国”,其实就是认怂了。
当然,特朗普的风格从来都是,先冲动表态,再观察市场反应,然后迅速找补。
这套逻辑,他用在外交、贸易,甚至防务政策上都一样。这次他突然“示好”,并不是他突然变善良了。而是市场太脆弱,美国经济太虚。
我们可以简单看几个数字。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让美国经济表面看似坚挺,但内部风险正在积累。企业债务高企、财政赤字失控、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再加上中期选举临近,股市对特朗普来说,就是政治生命线。一旦股市崩,他的支持率也会跟着掉。
所以,他必须稳住市场信心。而对资本市场来说,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中美冲突”。只要对中国加税、限制出口、搞贸易战,市场立刻恐慌。而一旦他放软话,股市就能稳住。
其实,他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在他第一任期的时候,他对中国发动过大规模贸易战。当时他口口声声说“让中国付出代价”,但结果呢?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反而被关税反噬,通胀飙升、制造业成本大增。特朗普当时的团队内部都承认,这场贸易战“没赢过”。
如今他卷土重来,还想靠“强硬对华”博眼球。可他自己也明白,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2018年的中国。中国拥有更完整的产业链、更强的技术自给能力,还有非洲、中东、东盟等广阔的外部市场。美国想用关税去“卡中国脖子”,几乎不可能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通过新的供应链布局来削弱美国影响力。比如,西芒杜铁矿的开采成功,让中国在资源上有了更多自主权。再比如,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的扩张,让美元的金融制裁威慑力在慢慢减弱。
特朗普想当“强人”,但现实逼着他妥协。对中国再强硬,也得有本钱。而现在,美国的本钱,真的不多了。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