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未来将向何处去?“安倍经济学”幻灭之后日本的出路在哪里?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一溃千里,连连败退。

很快苏联军队便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当时在东京的日军高层还在纠结是否要投降。

在这时刻出现了一位不知名幕僚,他的发言改变了整个事件发展走向。

他认为当时的美国与苏联关系密切,情如兄弟,但两国之间都有意识形态隔阂,最后必定会分道扬镳,那么未来世界将会形成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

如果日本不投降,那么苏联军队将会占领东北以及朝鲜全境,日本必然会成为东西方的主战场;如果日本投降,那么朝鲜半岛将会成为东西方主战场。

而且如果一旦东西方对立,美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扶持日本,那么日本就可以成为东亚的重要支点。

这一言论的发表,让日本彻底走上了“亲美反苏”的道路。

安倍的外公岸信介一直以来秉持亲美立场,因此成功从甲级战犯序列中被除名,靠着自己的立场重新登上了日本政坛,一个畸形的战后日本就此开启。

日本亲美战略溃败

二战后日本开始大力依靠美国,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上全面倒向美国,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攫取最大的价值。

1960年为了促进美日合作,在岸信介的主导下《新美日安保条约》签署。条约签署以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为美军赋予了大量权力。

这种过度亲密的做法引起了日本国内其他阶层的不满,美国因此看到了日本政府对他们的忠诚度,于是美国帮助日本拿到了西方市场的入场券,日本经济迅速腾飞。

然而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很快日本突如其来的变故终结了这一切美好景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任,这时的苏联向世界释放出缓和的信号。随着苏联态度的缓和与退让,日本在美国的战略地位出现了急剧下降。

美国没有了苏联的威胁,日本东亚前哨战的地位逐步丧失。

美国对日本展开了金融绞杀,1988年日本被迫引入日经225指数期货,这一金融的创新让日本从单边市场被迫转为多边市场。

正因为这些变动,外资逐渐做空日本,最终促成了1991年日本金融泡沫的破灭,然而这还不是美国对日本经济绞杀的结束。

1986年为了打压日本芯片产业,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半导体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日本芯片产业不断萎缩。

原因则是在条约中规定了日本芯片向美国出口需要征收巨额关税,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护美国芯片产业,然而日本必须放开本国市场,让美国占有至少20%的市场份额。

1989年美国再次与日本签署《半导体保障条约》,条约中宣布将会开放日本半导体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条约。在美国的一系列打击下,日本芯片产业全面崩溃。

1994年条约到期,然而美国却不满足于只遏制日本芯片发展,决心对日本进行全方位打击,势必要对日本赶尽杀绝。

条约到期之后美国与日本再次签署了《半导体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后,让日本政客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们不愿意自己的生存命脉全权掌握在他人之手,因此开始了反击。

中日韩自贸区-安倍经济学

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我国与日本、韩国三国签署了《中日韩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这一会议决定彻底拉开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序幕。

据有关数据统计,当时我国与日本,韩国三国的GDP加起来占全球GDP25%,而且境内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总产值的40%。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将会成为全球最核心的经济区域,远超欧美等国家。

日本企图通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强大的经济与工业实力,摆脱美国的束缚,成为独立的自主国家,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在条约签订几个月后日本负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财务大臣松下忠洋在家中自缢,松下忠洋死后6天,日本驻华大使、亲华派外交官西宫伸一在临行前突发疾病,猝死家中。

两次“意外”让日本政客意识到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毕竟有的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

当时的安倍晋三作为岸信介的外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系统性地接受了日本政治家族教育。安倍晋三对于美国与日本关系的理解,要远远超于常人认知。

作为务实派的他决定做一些务实的事,第一件事则是增强经济实力。

毕竟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只有利用经济实力才能够谋取更多的外交资本。

2014年,安倍推出了安倍经济学,希望可以扭转日本经济颓废的趋势,再创辉煌。安倍经济学的实行,让日本社会感受到了久违的改变。

安倍经济学核心有两点:

第一点是利用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活力的目的,并达到2%的预定增长。

第二点则是达到增长率后,增加消费税,扩大政府财政收入。

安倍的目的则是先借债激活市场,然后在利用市场红利收税,最后还钱的一个经济循环。

很多人都被安倍经济学的美好愿景所打动,认为这样可以让日本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事实不会骗人,直到安倍死后,日本GDP也并没有实现增长。

从2014年开始,日本根本没有达到经济增长2%的目标,甚至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拉大。

2020年日本经济经过了6年的发展,恰逢那时正是东京奥运会举办年,然而却因为全球疫情的爆发,奥运会延期举办。

网上有人称是安倍运气不好,碰上了疫情,因此经济没能够实现腾飞,事实上在疫情没有发生之前,日本的经济数据早已岌岌可危,2019年日本GDP增长率为负数。

归根结底,安倍经济学就是一个精致版的现代货币理论模型。

核心思路是由政府借债注入流动性,然而日本政府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必须同时维持低利率政策,否则将会入不敷出。

安倍经济学不仅没有解决日本的经济问题,反而给日本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棋盘与棋子

整个故事的核心博弈点在于棋盘与棋子的角色转换。

如果当年的日本早投降,那么日本将会是棋子,朝鲜半岛则会是棋盘。

而如果日本晚投降,那日本则会变为棋盘。

苏联出兵以后,日本选择了一个保全自己的方式,这也使得他们避免了自身利益的损伤。

在东南亚峰会中,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纷纷拒绝站队,而这一做法则是避免自己成为棋盘,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看清了一个事实:

任何两国产生矛盾时,都会先用小国作为诱饵,不断威胁地区强国。

当触碰到地区强国的底线之后,则会对小国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在小国的土地上大杀四方。

无论最后哪方胜利,小国都将彻底沉沦。

美国希望日本使用激进的措施,毕竟刀子不是挨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疼。而日本选择激进则是因为他们对自身实力的错误估计导致的。

如今我国与日本实力差距变大,已经到了让日本政坛难以预料的局面,因此安倍在任时的“拖字诀”,并不是因为他热爱和平,真实原因其实是实力不足。

日本面临经济问题时,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对外转移矛盾,但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对外转移矛盾的能力。矛盾不能转移,那就只能在自己的国家爆发。

纵观历史,日本首相接连遇刺,其实都是国内矛盾到达顶峰时造成的局面。如今日本的局面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日本之殇

在日本有一种风俗产业称为“爸爸活”,意为男方出钱,邀请女孩陪吃饭,陪约会等一些色情行为,这个行业在日本非常赚钱。

2020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困难局面,为了补贴家用,大量青年女性中年妇女开始加入“爸爸活”的行列,大量女性的涌入,直接导致了行业供需失衡。

据统计显示,2022年参与“爸爸活”产业的女性与供养他们的男性之间比例达到7/3,女性参与者远远高于男性,最终导致女性单次陪同收益跌至5000~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00~500元。

俄乌冲突之后,日本的对外能源进口随着油价的上升,价格也一路飙升。又因为日本货币贬值,日本的境外进口成本截止2022年7月,连续10个月出现了贸易逆差的局面。

俄乌冲突的加剧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日本汽车出口也受到了极大挫折,本田、丰田、日产等品牌2022年在华销售量平均下滑27%,同年中国电动车销售快速增长。

如今油价猛涨,省油的日本车也不能够挽回消费者了。

日本汽车产业是日本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在日本工业产值中占比高达40%,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了超过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据日本劳动人口10%。

如今日本汽车产业面临着新能源技术的冲击,美国给日本的经济壁垒,直接将日本逼到绝路。

日本企图脱离美国控制,然而却始终不能摆脱。安倍曾希望利用经济手段增加自身实力,但是他的选择终究失败了。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长期在芯片等尖端领域遏制日本发展,最终导致日本陷入经济停滞,这种经济上的停滞则激发了社会矛盾。

如今我国与日本之间的军事差距越拉越大,日本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考虑,根本不能沦为棋子任人摆布。

以安倍为首的日本政客只能在各种政策上对美国实行拖延政策,如今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最大的直接利益获得者,目前还是未知数。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经济继续下行,世界上的问题会更加频繁,政治问题将会导致经济问题,而经济恶化会进一步加剧事态升级,这种恶性循环将会在未来长期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日本   出路   经济学   未来   美国   条约   苏联   自由贸易区   经济   棋盘   芯片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