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客厅里又传来激烈的争辩声,初中生小然涨红着脸喊:“你们根本不理解我!”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家庭上演着。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顶嘴视为挑衅,急着用权威压制下去。殊不知,那些被粗暴打断的声音里,藏着孩子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聪明的家长会在剑拔弩张的时刻,说出三句充满魔力的话,把冲突变成亲子关系的转机。
1、说“你愿意说说原因吗”,别打断孩子,听他把话说完
乐乐上二年级,有次妈妈让他周末去上书法班,乐乐直接顶嘴“我不去,书法班一点都不好玩”。乐乐妈一开始想发火,可想起之前看的育儿文章,忍住了,蹲下来问乐乐“你愿意说说原因吗?为什么觉得书法班不好玩呀”。乐乐低着头说“书法老师总说我写得不好,还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我,我觉得很丢人”。原来不是乐乐不想学,是被老师批评后没了信心。
乐乐妈这才知道,自己之前没问原因就逼孩子去,难怪孩子会顶嘴。后来乐乐妈跟书法老师沟通,老师调整了对乐乐的教学方式,乐乐也慢慢愿意去上书法班了,还跟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愿意听我说原因”。
孩子顶嘴时,咱们总爱先否定他“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却忘了问“他为啥要顶嘴”。
其实孩子的“顶嘴”,往往是他“有话想说却没机会”——可能是被冤枉了,可能是觉得不公平,也可能是有自己的小委屈。这时候说句“你愿意说说原因吗”,让孩子把心里的话倒出来,你才能知道问题在哪。
别总打断孩子“你别找借口”,听他把话说完,不仅能化解你的怒气,还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我被尊重了”,慢慢他就不会用“顶嘴”的方式表达不满了。
2、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样不对”,先共情再讲道理
小远上三年级,有次因为爸爸答应带他去公园,结果临时要加班没去成,小远特别生气,对着爸爸顶嘴“你说话不算数,我再也不相信你了”。爸爸正要发火,妈妈赶紧拉住他,对小远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爸爸没带你去公园,你肯定特别失望,换作是我,我也会不开心”。小远听到妈妈理解自己,情绪慢慢平复了。
妈妈又接着说“但你这样跟爸爸顶嘴,说‘再也不相信他’,爸爸会很伤心的,而且爸爸加班也是为了工作,不是故意骗你呀”。这时候小远看着爸爸疲惫的样子,小声说“爸爸,对不起,我不该跟你顶嘴”。后来爸爸跟小远约定“下次一定提前安排好时间,绝不临时爽约”,父子俩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孩子顶嘴时,咱们总爱先讲大道理“你要懂事”“爸爸都是为你好”,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觉得 “你不懂我”。
先跟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让他知道你懂他的委屈、他的失望,他才会愿意听你接下来的话。再跟他说“但这样不对”,明确告诉他顶嘴的方式不合适,既共情了孩子的情绪,又没模糊对错边界,比直接吼“你不对”管用多了。这样做能让孩子学会“先理解别人,再表达自己”,等他长大后,也会更懂得体谅他人,处理人际关系也会更顺畅。
3、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别跟孩子对立,一起解决问题
王阿姨的孙子上四年级,有次因为作业太多,孙子写不完,对着王阿姨顶嘴“作业这么多,我根本写不完,明天老师批评就批评,我不管了”。王阿姨没有说“谁让你白天不写,现在才着急”,而是对孙子说“作业太多写不完,你肯定很着急吧?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祖孙俩坐下来一起看作业:先把容易的作业挑出来,让孙子先写;难的作业,王阿姨陪着一起分析;还跟孙子约定“以后每天放学先写半小时作业,晚上就不会这么着急了”。没想到孙子不仅很快写完了作业,还跟王阿姨说“奶奶,谢谢你帮我想办法,下次我再也不顶嘴了”。现在孙子遇到问题,再也不会用“顶嘴”的方式逃避,而是会主动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孩子顶嘴时,咱们很容易跟他“站在对立面”——他说“我不管了”,你说“你必须管”;他说“我做不到”,你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样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孩子也会越来越叛逆。
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让孩子知道“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他”。
一起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不仅能教会孩子“遇到问题不逃避”,还能让他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爱。等他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懂得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这会让他受益一辈子。
写在最后
孩子顶嘴不是“洪水猛兽”,反而可能是他成长的“小信号”——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学会表达。
这时候别着急发火,多说“你愿意说说原因吗”“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样不对”“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3句话,既能化解当下的矛盾,又能帮孩子培养表达能力、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