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到了石油这儿,就是“买久了想换,卖久了怕断”。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开始,欧洲那边扭扭捏捏地跟俄罗斯能源说了再见,俄罗斯便一头扎进了亚洲的怀抱。其中,印度和中国成了最大的两个“接盘侠”。

这生意一度做得风生水起。你想想,打折的石油谁不爱?尤其对于印度这种能源需求像海绵吸水一样的新兴经济体。到了2024年,那场面叫一个火爆。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0万桶原油,占了它总进口量的差不多四成。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印度每买十桶油,就有四桶是贴着“折扣”标签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光这一项,印度一年就能省下近170亿美元。这可都是真金白银,能干多少大事。

中国这边也同样给力,2024年全年从俄罗斯进口了1.08亿吨原油,占我们总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这哥俩一联手,硬是给俄罗斯输了口大气,让克里姆林宫在面对西方制裁时,还能挺直腰杆,因为石油美元(或者说石油人民币、卢比)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支撑着其庞大的财政预算和战争机器。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尤其是在地缘政治这张赌桌上。

转折点发生在2025年的1月。美国财政部甩出了一套“组合拳”,这回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一口气制裁了183艘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油轮

我得给你解释下这个“影子舰队”是啥。这就像是俄罗斯为了规避西方制裁,找来的一群“黑车”。这些油轮船籍不明、保险模糊,专门干些“灰色运输”的活儿。以前美国搞价格上限,是“治标不治本”,俄罗斯总能找到办法绕过去。但这回,美国直接砸船,连带能源公司、运输、贸易整个链条一起打,等于直接掀了桌子,釜底抽薪。

这招一出,效果立竿见影。全球布伦特原油价格稳在每桶80美元左右,但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折扣一下子就拉大到了10美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山雨欲来风满楼。

真正的暴风雨,刮向了印度。

美国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满意印度这种“两头吃”的做法。8月份,一根覆盖200亿美元商品的25%额外关税大棒,结结实实地打在了印度身上,纺织、制药这些印度的出口命脉,无一幸免。美国的逻辑很简单:你买俄罗斯的油,就是间接给俄罗斯的战争输血,那我只好在别的地儿给你放放血。

这下,新德里坐不住了。

你知道,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之前享受折扣石油的快乐,瞬间被美国关税的痛苦给覆盖了。从3月份开始,风向就悄悄变了。印度第二大国有炼油商巴拉特石油公司,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态:这个月的俄罗斯订单,我们不签了。

紧接着,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其他印度公司也纷纷跟进。私营巨头信实工业,算是最硬气的了,一开始还想扛着。但到了8月,旗下那个全球最大的贾姆讷格尔炼厂,俄罗斯原油的占比也从峰值的50%骤降到了35%。多出来的缺口,他们从哪儿补?答案是美国的得克萨斯和非洲的尼日利亚。

画面感一下子就来了。孟买港外,一些运载着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像无头苍蝇一样漂了好几个星期,进不了港。为什么?因为没人敢接。保险公司一看是“影子舰队”的船,保费直接给你上涨30%,船运公司一看这风险,运费也跟着提高15%。里外里一算,那点折扣全被这些新增的成本给吃干抹净了,甚至还要倒贴。

所以你看,印度的转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准备。早在1月美国新制裁落地时,印度石油部就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小组,专门评估从其他地方买油的可能性。几个月下来,从非洲买油的份额从10%提到了18%,从美国买油的量更是增长了25%

我个人觉得,印度这一手玩得相当漂亮。它把能源采购从一个单纯的“成本问题”,升级成了一个撬动地缘政治的“战略筹码”。在和美国的贸易谈判桌上,石油订单成了最关键的牌。果然,9月初就传出消息,美印达成了初步谅解,美国暂缓了惩罚性关税。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根据最新的消息,印度直接给美国摊牌了:想让我彻底不买俄罗斯的油?可以。你先把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禁运给解除了。 这话说得有水平,既表明了姿态,又把皮球踢回给了美国,还顺便想解救两个被美国制裁的产油国,为自己争取更多元化的供应。

到今年9月,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份额已经从接近四成的峰值,跌到了16.8%,日均进口量降至120万桶。这是一个巨大的滑坡。当然,代价是国内油价涨了点,但印度通过升级炼化技术,加工高附加值的成品油出口到欧洲,里外里算下来,损失控制在了3%以内。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短痛换长赢”,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能源韧性。

那么,另一个大买家,我们中国呢?

中国的动作,和印度比起来,就显得沉稳和务实得多,策略也更高明。

面对美国同样的压力,甚至美国在9月12日还叫嚣着要联合G7对中印征收50%到100%的惩罚性关税,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外交部先是义正言辞地谴责单边主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的“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从2月份开始,就已经在悄悄压缩海运订单了,降幅大约在15%

注意,我们压缩的是“海运”订单。这是关键。

和印度那种几乎完全依赖海上运输的“命门”不同,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陆上管道中俄东线管道这条能源大动脉,不受任何海上制裁的影响,安安稳稳地躺在那里。今年7月,这条管道还新增了支线,直接连到了华东地区的炼厂,输送量又涨了15%。

这一增一减之间,学问就大了。我们把管道输送的占比,从过去的25%提升到了35%。这不仅规避了美国对“影子舰队”的打击,降低了对美元结算的依赖,还实实在在地把物流成本给降了下来。

所以,你看中国的策略:我们没有像印度那样大张旗鼓地“跳船”,依然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占了它出口总量的四成,光8月份的交易额就高达57亿欧元。这既维持了中俄战略协作的温度,也给了俄罗斯最实际的支持。但同时,我们通过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把能源安全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我们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通过期货合约锁定了更多元的供应,确保国内油价的稳定。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力却已悄然运转,化解了对方的凌厉攻势。

好了,现在我们把视角转回莫斯科。印度这个大客户跑了一半,中国又在玩“乾坤大挪移”,俄罗斯的腰包现在是什么感受?

一个字:

咱们来看几个细节。美国制裁的那143艘油轮,占了俄罗斯“影子舰队”的四成,这些船在2024年承运了俄罗斯近五分之一的出口量。现在它们要么趴窝,要么顶着巨大的风险和成本在海上裸奔。船东们为了躲避制裁,频繁改名、换旗,运营成本直接飙升20%

更要命的是,买家少了,选择权就到了买家手里。乌拉尔原油的折扣越拉越大,从原来的三四美元,扩大到现在的10美元。每卖一桶油,到手的钱就实实在在地少了。

对于一个财政收入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钱袋子一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军费开支。要填上这个窟窿,俄罗斯的非能源出口至少要增长15%以上,这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场围绕石油展开的全球大博弈。美国用金融和关税当武器,试图锁死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印度则在压力之下,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战略转身”,从被动的折扣依赖者,变成了主动的多元化布局者。

而中国,则凭借着强大的战略定力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在风暴中稳坐钓鱼台,既保证了自己的能源安全,又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中,扮演了那个不可或缺的“稳定器”角色。正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全切断进口,才避免了全球油价飙升到每桶200美元那种极端情况的发生,那对世界经济将是灾难性的。

这场大戏,到2025年的秋天,显然还远未结束。俄罗斯的腰包还能撑多久?印度能否在新的能源格局中为自己谋得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中国又将如何继续平衡战略利益与能源安全?

这一切,都还在动态演变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能源,这个曾经被视为纯粹商品的黑色金子,如今已经越来越深地嵌入到了地缘政治的骨髓里,它的每一次价格波动,每一条航线的改变,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俄罗斯   印度   腰包   中国   石油   动作   美国   能源   乌拉尔   原油   美元   舰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